低龄留学是理智的选择还是无奈的逃避?

2012年04月09日16:22  新浪教育 微博   

本文选自莫沫的博客,点此查看原文 

  【主持人】

  忻之湄

  主持人的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初中生加入了留学[微博]的行列。据相关统计,今年中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高峰。低龄留学,对于孩子的成长,利在何处?弊在何端?什么样的孩子才适合留学?海外高中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如何为申请到理想的学校做准备?本期谈话邀请到了业内资深留学顾问、本市重点中学的教师、为孩子申请到顶尖高中的妈妈和曾经的“小留学生”一起来谈谈这个话题。

  资深顾问

  要根据孩子的特质为他选择最合适的学校

  【嘉宾】 

  许焱 

  资深美国高中留学顾问

  主持人:国内有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选择低龄出国的孩子大多是国内的中等生甚至成绩非常不理想的学生,在将来的升学、就业上缺少竞争力,所以家长[微博]选择了“曲线救国”,这是目前低龄留学生的真实情况吗? 

  许焱:现今的“出国热”和过去已经有了很多本质上的区别。近年来学生的特点以及出国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第一类学生,在国内成绩不理想或中考[微博]失败,家长出于无奈送孩子出国,希望他“镀层金”,方便将来就业;第二类学生,在校成绩中等偏上,课外活动兴趣爱好广泛,家长不舍得孩子参与国内中考、高考[微博]的残酷竞争,认为国外的教育模式可能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这类学生的家长不要求孩子将来一定进海外名校,只希望孩子学点实质性的东西回来,帮忙打理公司或者自给自足;第三类学生,也是现在日益壮大的一类学生:上国内名牌中学,年级排名靠前,各项竞赛拿奖,小小年纪托福[微博]就能考到100分以上(满分120分),在国内考市重点或者考211本科毫无压力。家长觉得孩子优秀、自觉、上进,一定要尽己所能为他创造最好的条件,这类选择就读海外高中就是为了走近“IvyLeagoe(常春藤盟校)”,将来进名校做精英。 

  主持人:国内的普通学生出国留学后真的都能成为优秀生吗?国内的好学生出国之后能继续领先吗? 

  许焱:所谓“好学生在哪里都会学好,差学生在中国都学不好,到了国外没有父母管束就更学不好”之类的说法,我觉得有点片面。我曾有个学生来自某省级市重点,在校成绩名列前茅,被美国一所比较顶尖的高中录取。入读之后,学习和沟通的压力扑面而来,他显得不再那么优秀,孩子感到失落,继而产生消极、叛逆的情绪,甚至出现了轻微的抑郁症状。相反,有些在国内比较普通的学生,比如理科成绩不理想,导致总体平均分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孩子,这类学生去了美国后,发现原来自己的数理化竟然还能拿到全A,重拾了信心,越读越好。我个人认为,低龄留学,不是学校越顶尖越适合你的孩子,还是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去选择最适合他的学校。 

  主持人:要适应海外的生活和学习,家长和父母应该事先做好哪些心理的准备? 

  许焱:“爸爸妈妈供你读书不容易啊,你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啊”,诸如此类的话不要多说。孩子其实都懂,太多的叮嘱会带来过多的精神压力,不利前行。孩子出国后,父母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学生视频聊天或电话聊天的次数。记住,既然已经选择了让孩子远行,就应该学会适当放手。

  老师

  申请留学的过程是一次父母与孩子的天作之合

  【嘉宾】 

  陆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主持人:你们学校每年有不少学生选择去国外留学,孩子已经这么好的中学了,为什么还要选择留学呢?你对此是怎么看的? 

  陆敏:我周围选择低龄出国的学生中,有相当一批属于学业特别优秀,学习游刃有余,有明确的成功动力,目标相当高远的孩子;也有些孩子,学业可能不占优势,可是按其学能,如果全力以赴于高考,前景未必暗淡,他们的父母可能考虑到与其陷入题海,不如花时间进行些对人的将来发展更有长远影响的素质开发;当然,也有一些国内成绩很不理想的孩子,开始带着逃避之心留学,但是到了国外勤奋进取,突破了自我发展的瓶颈,学有所成。大部分家长是在比较了国外教育与中国目前的教育之后,考虑到孩子的个人特点,权衡利弊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是主动选择而不是无奈。家长的视野,也在无形中启智孩子,家长的意图与孩子的愿望趋于共鸣,所以,申请留学的过程是一次父母与孩子的天作之合。 

  主持人:从硬件和软件等各方面的比较看,国内的重点高中同国外的好高中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陆敏:一般美国私立高中的校园都很大,自然条件优越,可以开展如划船、高尔夫、马术等各类体育活动,也会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开展环境科学探索活动。很少国内的名校有这样的条件。美国私立高中一般师生比配都不会超过1比10。学生采用走班制上课,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校园范围内可以无线上网,老师会把大纲阅读材料篇目事先打包发给学生,强调自主阅读探究,课堂多采用圆桌式的探讨,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最大限度地与老师过招。老师们除了专业的学科教学外,都有一项个人的专长,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历史老师同时可能是航行高手,数学老师可能酷爱黑白摄影。下午三点半之后,就是体育活动或社团活动时间。他们还为每个学生配有coonse1or,会对学生进行动态的跟踪指导,为学生大学选择未来职业规划以及遇到的人生困扰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国外学校还都特别重视图书馆,因着藏书的丰富和设备的先进为孩子们营造着学术和钻研的氛围。 

  主持人:国内的优等生和成绩不那么理想的学生出国后会有怎样的变化?你觉得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留学? 

  陆敏:中国所谓的优等生,更多的是在国内评价体系中以学业成绩来划分,而国外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很多元,学生的学业表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倘若国内的优等生到了国外中学,不重视社交人际互动与合作,不能在社团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不去发展一项或多项的体育运动或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其光芒就会渐渐暗淡下来;而国内学业不算出类拔萃的孩子,但有着某方面特殊的才情,性格乐观合群,一旦适应了国外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加上勤奋,反而异军突起。我个人认为,性格中有乐观合群倾向的孩子同时懂得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风格的孩子,比较适合留学。 

  主持人:顺利申请到国外精英私立高中的学生都具备些什么样的素质? 

  陆敏:他们的父母大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甚至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对于孩子的教育规划可能始于孩子诞生那刻甚至更早,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到海外课程。同时,这些孩子本身在学习能力上的确有优势,记忆力强,也很勤奋,有一套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时间管理上优于同龄人,不抱怨,不偏科;他们的阅读量超过同龄孩子,很早就开始阅读原版英语名著,也热爱中国文学,有很好的双语表达及写作能力;美国的高中申请需要提供SSAT及TOFEL成绩,这意味着孩子在初一开始就得准备这些相关的考试,这对孩子的能力和耐受性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妈妈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业更重要

  【嘉宾】

  徐英 

  上海圣安儿科门诊部创始人

  主持人: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 

  徐英:孩子去年在美国上了两个暑期班,很喜欢。我们在回国前陪他参观了9所美国非常好的寄宿高中,全家都被这些学校所吸引。校园真是漂亮!想到自己小时候没条件上这样的学校,现在就要创造条件给孩子上。我们还了解到,这些美国学校师资非常好,课程设计(尤其是在人文学科方面)非常合理,办学理念非常符合我的想法。我觉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学习4年,在人文学科上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他以后上大学甚至工作都非常有益。 

  主持人:美国优秀的私立高中青睐什么样的外国学生?如果申请,如何做准备? 

  徐英:还是青睐目前国内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SSAT要过关。国内的初中生目前数学好的居多,英文水准要达到这些优秀私立高中要求的还比较少。我们暑假回来开始准备考SSAT。然后研究学校,准备每家学校要求的申请表,找老师写推荐信,联系学校安排面试。我觉得,若要申请理想的学校至少要提前一年做准备。 

  主持人:有些父母为了让低龄孩子考SSAT和托福,耽误了初中的主科。您觉得这样做合适吗? 

  徐英:我非常不赞同这样做。初中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而且美国学校都要看本学期的学习成绩单的。 

  主持人:对于选择让孩子低龄留学的家长,你有些什么样的提醒? 

  徐英:现在低龄留学生在国外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条件去实地考察的话,至少要有和学校老师沟通的渠道。定期和自己的孩子有非常好的沟通,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业更重要。

  当年“小留学生”

  有收获也有遗憾

  【嘉宾】

  范甦海 

  市场拓展15岁留学英国

  主持人:你用了多长时间来适应留学生活?记忆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两地教育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范甦海:大概用了半年来适应生活。最大的困难是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初来乍到,对国外的历史、文化和娱乐都不了解,很难融入到当地的社交圈。国内和国外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国内是别人安排你学什么,国外是自己安排学什么。我个人比较喜欢国外的教育模式,这令我能更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提高学习的独立性,有更多的时间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拓展思维。 

  主持人:这么早开始独立生活最大的收获和遗憾分别是什么? 

  范甦海:收获是能提高独立生活、思考的能力。遗憾是少了和家人沟通。 

  主持人:少年留学生,在成年后择业方面最大的优势和劣势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范甦海:在外语和团队合作上比较有优势,拥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中文写作水平明显较弱,对中国社会的认知,社会关系的建立及处理上比较欠缺。中国的社会模式对很多留学生(尤其是小留学生)是很难适应的,体现在国外和国内价值观上的差异。 

  主持人:作为一个有着切身经历的人,你对送孩子出去的父母有什么建议?对小留学生会有些什么样的提醒? 

  范甦海: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多沟通交流,给出适当的建议,但不要过度干涉,既然出国了,孩子就已经走上了自己的路。对孩子来说,在国外生活最好能融入到当地的社交圈,可能一开始很难,但要坚持,这对你的外语和以后的工作学习都很有帮助。但是切忌过度地放纵自己的生活,没有父母的约束你很容易走上歧途。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