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必读:孩子是花朵不是花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5日 15:24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6月11日上午9时,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在某大型活动现场,几十名小学生顶着烈日站场。当日为星期一,是学校正常上课时间。    排场和面子,是这类活动的一大陋习。孩子们本是花朵,却被当成花瓶,摆在类似“列队欢迎”的排场中,转化为可观可感的视听震撼。有些人、有些商家,还很享受这种视听震撼。

  孩子们很“听话”,都整齐地站着队;孩子们也很“无奈”,微眯眼睛、打着哈欠。可以肯定,这些孩子都不是自愿停课来“列队欢迎”的。只是学校迫于压力,或者为谋取经济利益,又去“迫使”学生,甚至还用平时的德行分数来“引诱”。

  “列队欢迎”下,顶多也就耽误几节课,事后找个时间补下课就是了,这是一些学校的逻辑。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用这几节课的时间,成人们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献媚权力、膜拜金钱的实践课。这样一堂又一堂的特权实践课,是对教育的背离,是对学生志趣成长的伤害。说白了,“列队欢迎”就是学校献上的一个媚笑,而这个媚笑由孩子们共同挤出来!

  找些学生列队参加这类活动,看似隆重了场面,热闹了气氛,却也结结实实地丢了里子,没了底子。而且,列队并非自愿,欢呼不是发自内心,场面越是隆重,越会招致反感,结果形象没提升,反让人记住了丑态。

  当然,这类“列队欢迎”,也并不是完全一无是处。笔者的表妹,也曾多次参加“列队欢迎”。据她说,只要被欢迎的人“兴致勃勃”地去食堂走一趟,那一餐的菜品就会非常丰富,味道也格外地好。

  值得指出的是,按照学校的常规,“列队欢迎”这样的“荣誉”,往往还只有好孩子、乖孩子才能有机会得到。由于学校渲染的“荣誉”光环,孩子们虽然内心不愿,却往往会“乐此不疲”,甚至引以为傲。久而久之,花朵当花瓶,本是陋习,孩子们习以为常,大人们也习以为常,成了不正常的“常态”。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家长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