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校互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改善家庭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6日 12:2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彭 薇

  在上海,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散在各区县学校就读,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甚至占了多数。市教科院普教所专家郁琴芳建议,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状况,除了家长(微博)加强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外,学校也应担任重要角色。

  课题组走访发现,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改善教育方面,一些学校创新方式,树立了家校互动的模范“样本”。

  家访走进摊位

  本次调查中,让专家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问到 “家长希望用哪种方式进行家校沟通”时,“家访”只排在第11位。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所在地都比较偏远,又经常搬迁,导致家访失败;二是由于家庭住房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教师上门让家长比较尴尬;三是家长多为个体经商,早出晚归,上门家访只有祖辈在家,沟通交流并不方便。

  考虑到这些客观情况,嘉定区真新小学将“家访”的目的地,从外来务工人员住所转到他们的工作地——经商的市场摊位。学校还联系市场管理部门,由市场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家长代表等组成“市场”家委会,制定每半月一次的办公制度,一起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们还搜集整理了家长们的打工和创业经历,汇编成德育校本教材,让学生体恤父母创业的艰难和工作的艰辛,有利于家庭关系的改善。

  外来人员家委会

  嘉定区曹王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近年来接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已占学生总数的67%。学校发现,在家委会的活动中,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代表总是有所顾忌,更多的是沉默与应和。学校新建了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家委会,与原来的家委会“并轨运行”,方便了解外来人员家长的诉求,保障了他们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自己”的家委会上,外来务工人员敞开心扉。他们提出,孩子在学前教育方面较缺乏,有些甚至从未进过幼儿园,有的孩子刚从老家过来,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讲。听从建议,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新生家长培训班进行指导。

  亲子劳动课

  当宝山区泗塘新村小学提出开设 “亲子劳动课”时,外来务工人员家长普遍感到疑惑:“我们最不缺劳动,还要去学校上劳动课”、“劳动有什么用,考试才最重要”……

  可是,当家长们走进校园,看见的是精心设计的课程:一年级折纸、二年级豆贴画、三年级立纸浮雕、四年级编织网袋、五年级园艺剪纸……半天“快乐劳动日”下来,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明显增多,“亲子劳动课”成了最受欢迎的活动。

  “对外来务工人员灌输教育理念、讲大道理,效果并不好。”郁琴芳说,亲子劳动课将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家长们停下忙碌的脚步,通过实践感知和体验亲子关系的改善,事半功倍。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家庭教育 家校互动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