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推“儿童交往公约” 男女同行女生优先

2013年11月27日09:43  扬子晚报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男生女生交往,知道“女生优先”;当老人为我服务时,我会说“谢谢”……日前,南京市银城小学推出了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参与制定的“儿童交往公约”。没想到,这样的一种规矩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公约实施不久,校园里就出现了很多悄悄的变化。“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需求,孩子们也没有参与规则的制定,当然认同度不高。”银城小学张燕校长告诉记者,“规则固然很重要,但由谁来制订规则、制订什么样的规则以及怎样去制订规则更加重要。”

  为什么“规矩”在孩子们身上会失灵——

  大人制定的规矩没从孩子角度出发

  校园里并不缺少规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都是我们太熟悉不过的“规矩”了,它们对小学生的日常学校生活作出了非常严密的规定,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

  状况一:当你问学生应该怎样和同伴相处时,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应该互相谦让”。但是,仅仅几分钟后,孩子们就有可能为了一个球谁先玩谁后玩的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一个孩子说是他先抢到的,另一个孩子说昨天就是他后玩的。这个时候,刚刚铿锵有力的回答,便成为了一种幽默。

  状况二:我们的学生走出国门,当外国友人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总是羞涩地一笑,或是扭头装作没有看见。孩子不知道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应该怎样交往?可是出行前,你问他们遇到外国友人时,我们怎么做?他们总是大声说:“热情问好,say hi!”

  为什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类的规则如此轻易地就失灵了呢?“有一个故事来自《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让我们深受启发。”银城小学张燕校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学校办公室旁的水龙头三天两头被学生弄坏,让大家头疼。校长为此事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说:“水龙头装高了,需要踮脚去扳才能够到。”这话让校长茅塞顿开。于是,学校降低了水龙头的高度。“这个故事让大家深受启发: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需求,孩子们也没有参与规则的制订,当然认同度不高,印象也不深。所以规则固然很重要,但由谁来制订规则、制订什么样的规则以及怎样去制订规则更加重要。”

  让孩子们来制定自己的公约——

  女生提建议,男女同行女生先走

  于是,银城小学的老师们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课题——请大家协商制定一个属于银城孩子的公约!学校先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制订公约、公约应具备怎样的功能等,然后,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班队主题会,进行讨论,在协商的基础上,拟制各个条款,并反复修改,包括章节条文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润色等,再由全体学生讨论通过初稿,以保证合理且适合学生。

  在制定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发。二年级(6)班的刘润泽说:“进校门的时候,六年级哥哥飞奔进校园,差点撞到我。”他的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二年级的学生给高年级学生写下了一条建议公约:在校园里,遇到弟弟妹妹,让他们先行。男生与女生同行的时候,应该让女生先走。这个建议在校园广播里提出后,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

  几次下来,这个流程逐渐明晰:在和学生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将初稿印发给学生,广泛征求意见。逐条修订后再合成,最后将公约交付学生活动部,由学生活动部组织学生校长、中小队干部、老师及校务委员共同审议、表决。银城小学儿童交往公约渐渐成文了。

  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

  从被动“守规矩”到主动去参与

  银城儿童交往公约提出后,校园的孩子有了变化。“比如孩子们与同学说话的时候,会看着对方的脸,倾听,不再打断别人的话,等别人说完了自己再说话。拍班级集体照时,高个子的同学会主动站在小个子的同学后面,因为每一个同学都很重要。”一位银城小学老师告诉记者,有外面老师来学校听课,银城的学生会主动上前说“老师,您好!”或热情地送往目的地,或快乐地介绍校园景点,一些都变得很自然。

  张燕校长告诉记者,公约刚刚制定出来的时候,也有一部分孩子是被动“守规矩”。他们在校门口把书包递给老人背的时候,我们老师会悄悄地和他说:“你忘了说一句话!”这时,孩子才想起说“谢谢!”老人虽然很吃惊,但是依然很高兴。哪一个父母、老人不想自己的孩子懂礼貌呢!就这样,即使不是自觉做到的孩子,也能从完成任务的角度,达成;渐渐地会很自然的说,慢慢地孩子认为不说才不正常。渐渐地,孩子们从被动的“守规矩”变成主动地做“懂规矩、有灵性”的儿童。

  公约为什么受到学生欢迎?张燕校长分析道,从银城小学儿童交往公约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目的大致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能够乐于与人交往,健康发展。二者最本质的不同,在于它们的制订理念和产生的过程,当然,也包括语言形式的差异。因此,这个“儿童交往公约”更符合儿童的认知与理解习惯。公约制订的过程充分尊重了儿童。从“公约”这个名称来看,它有别于“规则”。规则往往有强制规定的意思,被规定者必须遵守;而公约则是大家共同的约定,因而它是充分尊重儿童的。银城小学通过让学生参与制订“儿童交往公约”,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因而“遵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而不是遵照成人的“命令”去机械执行的过程。“公民教育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宏大命题 它可以存在于每一项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教育行为里。即使在小学阶段,即使只是六七岁、十一二岁的孩子,也可以从正确地认识、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学校生活开始,为未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生活作好准备。”

  南京市银城小学学生行为公约

  1.男生女生交往,知道“女生优先”。

  解读:“女士优先”是一个国际礼仪,从小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提升孩子的涵养。

  2.无论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遇到小伙伴,我都会对他笑一笑。

  解读:笑是一种美,笑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遇到伙伴送上一个甜甜的微笑,可以让同学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同时,笑也是结交新朋友,提升交友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3.给比我小的同学作出文明行为的良好榜样。

  解读:文明是一种传承,将榜样意识长记心间,既约束了自己,又示范了他人。

  4.放学回家时,对家人说一句“**,我回来了”。

  解读:回家时,简单的一句“我回来了”,让家人感到温馨,体贴,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亲子沟通的方式。

  5.考虑别人的感受,管住自己的脾气。

  解读:管住自己的脾气,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每个孩子在交际中必学的一点。

  6.与别人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

  解读:人都需要被尊重,获得尊重往往从尊重别人开始。说话时注视对方,可以让别人有被关注的感觉。

  7.倾听他人讲话,轮流发言。

  解读:儿童会过度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人的意见。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在轮流发言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进行比较,由此形成思维的过程。

  8.别人需要帮助,会说“让我来”。

  解读: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积极主动是一种交际的方法。简单的一句“让我来”,给人的感觉特别温馨。

  9.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解读:有秘密需要倾诉,将秘密与妈妈分享,让母亲做孩子的心灵导师,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10.当老人为我服务时,我会说“谢谢”!

  解读: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得到老人的帮助,一句“谢谢”可以让老人快乐好一阵子。在获得帮助的同时,让别人感到快乐。

  通讯员 周珏 扬子晚报记者 王璟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