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滨滨:怀揣诗意构建理想课堂(图)

2013年12月01日15:07  京华时报 微博   
张滨滨老师张滨滨老师

  作为一名有着17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日坛中学的张滨滨老师潜心钻研语文教学改革,她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有趣”、“有效”,提出了“让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原野”这一教学理念。张滨滨用充满诗意和激情的教学,让学生们从课堂上获得成长。

  京华时报记者张灵

  寻找自己的课堂

  1996年7月,张滨滨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至今已整整17年。这期间,有12年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送走了千余名学生,上了近百场公开课,张滨滨和她的学生,她的课堂早已密不可分。

  刚踏上讲台时,张滨滨认为课堂就是“教学生学”,于是她努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假期家访谈心,不放过每一次大小考,复习复习再复习,落实落实再落实,甚至于把背不下来书的学生留到了晚上九点。付出自然有了收获,可张滨滨很累,不快活,有时她会问自己:生命就必须要这样在繁琐、枯燥、千百遍重复中度过吗?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她困惑而迷茫,急于找到突破口。

  几番痛苦思考,张滨滨认识到,要想突破,别无他法,只有回到教学的原点,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出路,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像蜡烛一样的奉献上,而是要努力成为一盏探照灯、长明灯,在课堂上只有自己进步与成长,才可能引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生命因课堂而充盈

  在张滨滨看来,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更为“沉重”,因为它不仅要体现学科知识价值,更是文本价值、历史价值、道德价值等多重人文性的重叠显现。因此,张滨滨的每一堂课,甚至练习课里都力争凸显出语文独特的人文性。

  比如简单的背诵默写,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背不下来或背不熟。一般老师都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某一目标,达不到的则动用惩罚手段,长此以往师生间总是充满敌对情绪。而张滨滨不会,她要求学生:“能默多少默多少,只是不能抄,也绝不罚。”

  张滨滨希望学生明白,在学习中,诚实高于一切,并且要受到保护和鼓励,决不能因此而受到惩罚。对于没默写下来的学生,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等待”,与学生商量,让学生自己设定默写的期限,给他们充足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课堂上,张滨滨和学生们一起谈古论今,在诗意的文字中感受语文的魅力,生命的奇妙。通过课本中一个个人物,她引导学生思考生存与死亡的意义,爱心与公正,谅解与规则。告诉他们成功的标准绝不仅仅是世俗化的,对生命局限的不断超越,最终达到生命意义的圆融应是每个人毕生追求。

  变易教学让课堂有趣

  多年的教学摸索让张滨滨意识到,“有趣”的课堂绝不仅是“有笑”的课堂,真正能让学生把“兴趣盎然”坚持到最后的,除了自身兴趣外,还有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与脑力激荡。

  张滨滨第一次使用“变易教学策略”是在2005年11月,当时应海口市政府的邀请,张滨滨作为北京市“百名优秀教师讲学团”一员赴海口讲学。张滨滨上了一堂高中语文观摩课,讲授《胡同文化》。其中一个教学设计环节是体会汪曾祺的语言特点,考虑到海口的学生因地域差异很难体会北京话的独特韵味,张滨滨运用了“变异”,通过对文本语句的“变易”达到一种对比,进而体会语言的魅力。

  张滨滨模仿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改编了课文中的一段话,学生们看到后都觉得很有意思。随后,张滨滨引导学生们将改编后的句子与原文进行对比,最终形成了对汪曾祺语言风格的认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此以后,“变易教学策略”大量地使用在张滨滨的课堂教学中,并逐步提升、完善,由最初单一的教师“变易”到后来的学生“变易”,使课堂如原野般呈现出千般面貌,万般精彩,而最终转化为“有效教学”。

  >>校长点评

  张滨滨老师是我校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在张老师身上有种青年人奋发向上的精神,爱学生,爱课堂。在日坛中学成长发展的这十几年中,张滨滨老师勤于思考,勤于钻研,更重要的是在她身上有一种“韧劲”,她的教育教学成就既代表了日坛中学的发展,更彰显了朝阳区教育壮大。

  日坛中学校长赵欣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