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名校将达10所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担负着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城市核心区人口疏解的重任。城市副中心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优良的生态和生活居住环境。”市委书记郭金龙在通州区调研时为城市副中心描绘了未来蓝图。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人,而教育资源的优化升级将直接决定人的素质,提升整座城市的品质。未来,生活在通州的市民将越来越体会到教育配套升级带来的实惠。据了解,通州在提升教育资源品质上,一方面努力打造本地名校,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中心区优质资源。在名校办分校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年内该区还将开建首师大附中、通州五中、景山学校等示范学校。届时,落户通州的名校将达到10所,整体教育质量必将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三年增16440个学位
在学前教育方面,通州区采用接管使用小区配套园、加快乡镇中心园及分园建设、鼓励村办园和规范民办园等措施,积极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一批公立幼儿园建设,3所幼儿园升级为市一级一类园。
从2011年至今,通州区已扩建幼儿园53所,增加学位16440个,幼儿园总量达到126所,其中,公办园达84所。未来三年,通州区还将进一步重点打造市级示范园,力争使其增加2~4所。
据悉,通州区通过多种渠道加大了学前教育投入,建立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保障。通州区政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将全区土地收益中的10%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并着重用于投入学前教育项目建设。通州还积极扶持各类型幼儿园发展,实施奖励补贴政策,多措并举,加速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一方面,通过新建和接收小区配套园,增加园所数量,缓解入园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扩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覆盖面,使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
/关键词/ 中小学[微博]
4所示范高中将建通州校区
在中小学建设方面,通州区一方面打造本地名校,增加学位,一方面积极引进市区的教育资源。
据悉,进入“十二五”以来,通州区已改扩建中小学28所,增加学位16720个。其中,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永乐店中学、贡院小学已建成投入使用,梨园中学等新建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运河中学南校区开工建设,人大附中附小等前期手续加快办理。按照规划要求,未来几年通州将新建改扩建20多所中小学,增加学位4万余个。
在引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上,通州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名校办分校,目前已有北京二中通州分校、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实验二小通州分校等5所学校落户通州。
第二步是吸引名校到通州办校区,真正让优质教育资源落根通州。据悉,接下来,通州区将引进4所优质高中。分别是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北京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与以往名校办分校不同的是,这一次将打破传统挂牌模式,由4所优质高中校原班人马办学。这也将是引进外部资源的一大创新,届时,通州该区引进名校将达到10所。
据介绍,景山校区建成后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108个班。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办学规模66个班,初中36个班,高中30个班。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办学规模66个班,初中42个班,高中24个班。
/关键词/ 高校
与人大、北师大“联姻”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着力打造着教育、文化这两张“名片”。与知名大学“联姻”,无疑将给这个城市副中心带来更深的文化底蕴。
2012年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与通州区政府签署协议,将在通州建设东校区。东校区选址就在通州区潞城镇,占地1900亩。据悉,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有望 2016年建成。同时,人大附中、人大附小、幼儿园也将同步落户通州。通州校区建成后,将与海淀校区一起构成人民大学在北京的东、西双主校区,共同承担人民大学的教学科研任务。
去年4月21日,通州区政府又与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签订了《教育文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此合作框架之下,双方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背景下的通州教育发展规划及实施、品牌学校创建和校长专业成长、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教育专项培训等方面开展多领域合作。
另外,北京电影学院[微博]通州校区地块已经完成搬迁。作为城市副中心,国际教育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通州区未来还将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及外国子女学校的建设。
/关键词/ 软实力
打造精品特色课程
除硬件上的投入外,通州区还极力打造教育软实力。师资队伍方面,整体素质有进一步提升。出台《关于教育系统引进优秀人才工作的意见》,逐步形成引进、培养和奖励优秀人才工作机制。通过招聘优秀毕业生等方式,招聘教师753人。评选认定表彰名校长名教师13人,在职名师名校长已达84人。“名师培养工程”成果显著,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吸收学员300余人。组织600余人次进行重点师范高校异地培训、出国(境)学习交流,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大幅度提升。
教学质量方面,制定实施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开展“中小学生合理作业量的研究与探索”,创新作业形式,加强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启动了“学校文化特色与学校内涵发展——小学办学特色建设”深化研究,重点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探索构建协作发展的三级课程体系。中学广泛开展了有效性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课程。
文章关键词: 中小学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