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显示,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4.3%的孩子甚至一年连父母的电话也接不到一次,留守儿童心理危险系数西北地区最严重。
宝鸡留守儿童的情况怎么样?华商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宝鸡陈仓区周原镇亚子小学,共有学生85人,留守儿童33人,其中10名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孩子们大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没有人辅导作业。
“实际留守儿童数量应该更多,不少孩子不愿承认是留守儿童,觉得从称呼上被区分开来,很别扭。”校长王建兵说。6月16日,华商报记者走进这个小学,做了关于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大多留守儿童父母 一周只和孩子联系一次
亚子小学距市区41公里。本次调查选择一年级至六年级,共57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28人,占学生总数的49%。华商报记者随机选取其中25名留守儿童发放了问卷。调查问卷显示,25位学生中每天都打电话联系父母的只有5人;每周与父母联系一次的学生人数最多,达16人;联系间隔为半年的有2人。
3个月与父母见一次面的11人,占44%;半年与父母见一次面的有9人,占36%;一年与父母见一次面的有5人,20%。25名同学基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超过一半的孩子会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对于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最大影响,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缺少辅导,觉得自己很孤单,缺乏关爱。
记者走访>>
这些孩子大多不爱言谈成绩不理想
华商报记者在发放调查问卷时发现,其中一个年级的教室里正在上英语课,偌大的教室里只有6名学生。“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的老人多、年轻人少、娃娃少,不少农村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而城市里的学生越来越多。”亚子小学校长王建兵感慨,他从教15年,从最初一个班50多学生,到如今全校不足百名学生,他说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农村娃娃总数在减少,但留守儿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比例。
王建兵分析原因,“这和这几年国家实施蛋奶工程、营养计划有关,国家解决了孩子的午饭问题,孩子不用像过去自己做饭吃了,父母更可以腾出手来外出挣钱了。此外,一些家庭原因,也造成了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一方去世,有的是家庭经济负担重等原因,造成父母离家外出打工。”亚子小学类似情况的留守儿童,就有10名。
日常教学中,王建兵说,留守儿童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情况相差很大,留守儿童自卑内向、不爱言谈,此外,由于老人大[微博]多不识字,无法辅导学习,父母不在身边缺少陪伴和管束,不少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也让人担心。
孩子心声>>
“虽然他们可能会打我,但还是希望爸妈能快点回来”
“妈妈,希望您托梦给我,跟我说说心里话,我很想你。”9岁的李亚凤读三年级,班里8名学生5名是留守儿童。她在调查表上这样写下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李亚凤性格内向,她在调查表中写下自己生活学习中最大的向往是——爸爸能在身边。李亚凤5岁时妈妈去世,她和爸爸、奶奶相依为命。爸爸在周边城区打工,奶奶身体不好。小小年纪,她已经自己做饭洗衣。她甚至告诉华商报记者,她能接受爸爸再找个妈妈,这样她就有个幸福的家。
9岁的付亚盼也是单亲,父亲去世,这个男孩和妈妈、爷爷一起生活,成绩名列前茅。他给记者画了一幅画,画里有爸爸和妈妈,还有他,他希望妈妈以后能给他找个爸爸。“我不想做一个没有爸爸疼爱的孩子,我希望有爸爸辅导、帮助我学习,还可以陪我玩。”
7岁的付倩怡父母离婚半年了,妈妈远在湖南打工,懂事、乖巧的她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她最大的希望是父母重新和好,天天陪在她身边,让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汪子琪是个外向的小男生,9岁,上三年级,妈妈在北京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爸爸在宝鸡搞餐馆也不能经常回家。在调查表上,汪子琪说,自己有了心事和困难,只能求助老师和同学。因为每天回家后没有人辅导作业,成绩并不理想。“虽然我淘气他们可能会打我,但还是希望爸妈能快点回来。”
10岁的何芷莹上四年级,她还有上高中的哥哥和上初中的姐姐,平时妈妈在家,爸爸外出打工,她用彩色笔画了幅有蓝天、白云,还有父母手牵手陪伴她的画,她写了段给爸爸的话,“爸爸,虽然你在的远处城市,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我希望你能多关心我,多回来看家人,让我有更多的安全感。”
华商报记者 张超 党扬眉
文章关键词: 留守儿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