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关爱孩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

2015年08月04日18:07  中国青年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关爱孩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 关爱孩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
关爱孩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 关爱孩子我们还可以做很多

  立法禁止孩子独处,发文加强孩子的劳动教育,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然而,“有办法”还远远不够,还要想办法让办法的善意真正落地。关爱孩子,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

  禁止让孩子独处善意如何成为善治

  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布《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条例草案规定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的五种行为,其中包括让未满六周岁或者基于生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独处。(8月3日《人民日报》)

  与看得见的家庭暴力相比,这种无意或有意让孩子独处,使之处于危险境地的行为,因其“隐形暴力”特征,处于事实上的法律边缘地带,不仅影响制度救济力量的介入,对此的惩戒也陷入无法可依的尴尬。

  通过具体的立法,将其拉回到法治轨道,既是对为人父母者监护义务的法律厘定,也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认定,于此而言,这是值得肯定的立法举动。

  不过,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常识是——徒法不足以行。具体来说,最首要的问题便是明确性不足,比如何谓“需要特别照顾”?比如如何界定“独处”?是否有时间或范围上的明确?等等。

  其次便是可行性问题。基于传统观念和现实的复杂性,这种立法的条件尚未成熟。一来这些问题大多属于家庭“内政”,很难实现无障碍执法;二来很多情况下,让孩子独处并非本意,尤其是那些独居的留守儿童,更是现实下的无奈,因此施以惩戒恐怕难有社会基础。

  此外根据草案,单独居住的未满十六周岁留守未成年人的父母拒绝履行监护义务六个月以上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姑且不说这些救助保护机构会否有这样的主动性,在安全问题频见报端的大背景下,救助机构能否获得信任,恐怕也是一个问题。

  于此而言,要释放“禁止让孩子独处”的法治善意,除了要在制度细节上有更细致的明确外,还需要在立法之外做很多的加法,只有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有成熟的立法基础。 □高亚洲

  让学生热爱劳动还需培厚社会土壤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为此,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今日《新安晚报》A13版)

  诚如斯言,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家长[微博]也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甚至于社会上的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逐渐向学生蔓延,“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由此可见,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是多么重要。

  但是,指望一纸意见,就能推动学生普遍热爱劳动吗?答案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因为,意见本身有一个推进落实的过程,更关键的在于,劳动观念不仅仅是“教育”出来的。

  在学校,劳动最光荣的概念都未必是普遍共识,不客气地讲,不少学校衙门气十足,有些校领导官本位思想很重,身在这样的环境,教师又如何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

  在社会,劳动最光荣更是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很多时候,所谓的“成功”成了唯一追求,很多人信奉“关系主义”,谋求“快进模式”,不是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而是拼关系和背景,走“捷径”使“怪招”。

  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指望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如果去问问他们未来的理想,得到的答案可能更让成人惊诧。

  面对这样的现实,单靠劳动教育很难单兵突进。我们不否认教育的重要性,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是孤立的,而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推进劳动教育的同时,更应该让“劳动最光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且营造出良好的机制,让劳动者有前途,更生活得有尊严。

文章关键词: 关爱孩子劳动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