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劳动教育需重塑劳动的尊荣地位

2015年08月04日14:26  重庆时报     收藏本文     

  “让孩子们感到劳动是责任、是光荣、是快乐,首先成人社会应该完善好劳动秩序与劳动价值。”

  我在微信朋友圈收到评论最多的一条,是三岁半的儿子穿着大人的围裙、站在凳子上、就着灶台刷碗的一段10秒视频。有点赞的,有谴责我使用“童工”的,更有一位热心朋友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跟我讲孩子如果太会做家务、将来可能做不了大事的人生哲理,总之各种操心,比我还认真。

  昨天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让很多网友操碎了心。网友中最令人尴尬的一句是:劳动致不了富,劳动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不如投机取巧、不如走后门、不如有关系、不如赶上拆迁……

  其实教育部等发出这个“意见”,恰恰针对的就是“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正是因为劳动还有如此的“不美好”,所以才倡导珍惜劳动、珍视劳动,所以才将劳动当作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一环,才倡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将劳动当成一件美好的事情去教育、去实践。因此,这个倡导性质的红头文件中,其实本身就包含着对现实的焦虑与批判。

  我三岁半的孩子口齿都不清楚,但饭后突然之间提出“我要洗碗”时,我也有些犹豫的。孩子当然出于新鲜好奇,如果还有点功利心的话,恐怕也就顺便想得到父母的两个大拇指。但在这一刻,我希望得到的不是孩子一时的新鲜好奇,而是孩子对于劳动的一种责任感。我承认在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身上,我要得太多。

  一个打理不好自己日常穿衣吃饭的孩子,将来打理自己学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同理,一个在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中,不是以责任和义务的意识来担当的角色,它所承担的劳动是不快乐的。所以我不打算给孩子大拇指,而决定将请来的阿姨辞退了,让做父母的和孩子一起,面对本应属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只想给孩子一份责任心,让做饭洗碗的劳动,当成自己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给孩子做个示范。

  教育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今天看来是旧话重提、传统重构,但真要落到实处、收到成效,恐怕要下的功夫,比我面对三岁半的儿子要难度大得多。且不说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普通意义上讲讲道理已经没那么简单,光把这些孩子的家长[微博]给说服了,就是一道硬坎。

  劳动最光荣,但劳动很苦逼。很多孩子心中不劳而获的意识,其实是父母给灌输的。他们中很多是曾经视劳动为光荣的理想主义者,但现在却是视劳动为无奈的悲观主义者。他们中有的为自己在“脑筋急转弯”的时代本份地劳动而后悔,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把劳动当成一种无可奈何的习惯。

  最好的劳动教育,不是光竖大拇指,也不是在分数考试中花多少个小时用于劳动实践,而是整个社会迫切需要构建劳动在致富中的公平公正地位,重塑劳动在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意识中的尊荣地位,它包括社会劳动分配的科学性,也包括社会秩序的法治性,是一个系统性的重新构建工程。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让孩子们感到劳动是责任、是光荣、是快乐,首先成人社会应该完善好劳动秩序与劳动价值,而不是寄希望于在今天的教育中,像电脑程序一样,刷新一下就可以做成的事情。

文章关键词: 劳动教育地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