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很多妈妈这样与孩子沟通:
“你的房间总是很乱,你什么时候才能把它收拾干净啊?”
“别忘了喂你的小狗!”
“作业做完了吗?你总是等着我提醒!”
“吃完饭后把碗筷收拾好,为什么总是要妈妈来做呢?”
听到妈妈这样说,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大多数的孩子肯定会用不耐烦的语气这样回答妈妈:
“好啦!知道了!”
“我一会儿就去,真啰嗦!”
大多数的妈妈对上面的这些场景和语言一定都不会陌生。生活中,妈妈随时随地需要与孩子沟通,提醒他们错误的行为、教他们学东西、表扬他们正确的行为,等等。这些沟通很琐碎,有时还需要费很大的力气,但还不一定能达到妈妈想到的结果,因此便出现了上面所说的那些场景:
妈妈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孩子对妈妈的教育感到厌烦→妈妈渐渐对孩子失去耐心
其实,很多妈妈之所以会对孩子失去耐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们走进了亲子沟通的误区,并亲手为亲子之间的沟通增设了很多障碍。每一位妈妈与孩子沟通,都是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是妈妈无意或有意扮演的那些角色,却扼杀了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扼杀了孩子想倾诉自己的欲望。
一般来说,妈妈所扮演的以下几种角色,将会很严重地影响亲子之间的顺利沟通。
一、指挥型妈妈
场景一:
厨房里,妈妈正在站着择菜,孩子在旁边玩,妈妈对孩子说:“辛辛,把你旁边的那个凳子给妈妈搬来!”孩子装作没听见,心想:“你自己不会过来搬吗?”
场景二:
客厅里的垃圾筒满了,妈妈对孩子说:“辛迪,去把垃圾倒了!”孩子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说:“我不管!”
这种类型的妈妈总认为自己是妈妈,是一家之主,因此自己有权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殊不知,这种命令的口气常常会令孩子很反感,有时,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反感情绪,常常故意不听从妈妈的命令,故意与妈妈对着干。
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妈妈要时常转换一下思维。如果你的上司用命令的口气跟你说:“周末你必须加班!”听了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样的反应,是不是会有满腔的怒气?在这样的情绪下,即使在老板的权威下,你勉强同意加班,但你是不是也会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同理,如果孩子常常在“命令”和强迫下去做一些事情,他们肯定会有很多的不满和抱怨。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不满和抱怨之中,不但不利于亲子之间的顺利沟通,而且这也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值得妈妈们注意的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妈妈并不是喜欢充当“指挥者”的角色,而是常常会无意识地“命令”孩子。
例如,天凉了,妈妈想提醒孩子加件衣服,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意思从妈妈的口中表达出来变成了:“天这么凉,还不去加件衣服!”本来是好心,但却让孩子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毋庸质疑,这也将成为妈妈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大障碍。
二、唠叨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的成绩只考了60分,因此耷拉着头不想理任何人,这时妈妈说:“你如此垂头丧气是不对的,你应该振作点!”孩子不耐烦地说:“妈妈,你烦不烦呀?”
场景二:
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对妈妈说:“今天我捉弄了老师一番,让他很生气。”妈妈说:“你应该为你的行为向老师慎重地道歉!”孩子听后很失望,很生气地对妈妈说:“不用你管,我自己知道怎样去做!”
都说女人擅长唠叨,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都扮演着“说教者”的角色,总是试图通过“唠叨”、“说教”教育孩子。例如,无论孩子做什么,她们总喜欢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去做……但孩子往往对这种“说教”很反感,他们会认为妈妈不理解他们,而且妈妈的“叨唠”让他们很厌烦。
正如上面场景所表明的那样,在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妈妈的“说教”不但不会为他们解决问题,相反,它会使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三、万事通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这时妈妈跑过去对他说:“看吧!你不听我的话,失败了吧!”孩子听后马上趴在地上大哭,不肯起来。
场景二:
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家了,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开始对孩子说:“当年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妈妈还没说完,孩子就哭着跑开了。
这种类型的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姿态。他们喜欢替孩子解决问题,常常给孩子提供一些劝告、建议或分析原因,有时甚至是长篇大论,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形象。
但令这些妈妈很疑惑的是,孩子常常会不买她的账。对于妈妈的建议、劝告、分析原因,孩子往往是左耳听,右耳冒,有时甚至连听都不听,或者干脆捂起耳朵来。
孩子对妈妈所说的话不感兴趣,大多数原因在于妈妈的沟通方式。可以说,妈妈这种“万事通”的角色已然成为了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
四、判官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哭着回家了,妈妈对他说:“我认为成绩不好要怪你自己!”孩子没理妈妈,沮丧地躲进自己的房间里。
场景二:
孩子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妈妈这样对孩子说:“你的行为是错误的,我认为你必须马上把玩具还给别的小朋友。”孩子把玩具抱得更紧了,说:“不,我想要这个玩具。”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妈妈总是试图充当“法官”的角色,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作出审判,而且审判的结果一般都是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
虽然妈妈的这种审判大多数是正确的,但孩子往往因为妈妈没有接受他的情绪而拒绝接纳妈妈的审判。所以妈妈的这种判官角色也会成为与孩子沟通的一大障碍。
五、批评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晚上很晚才回家,妈妈生气地对他说:“你翅膀硬了,想飞了是吗?我们管不了你了,是吗?”孩子很气愤地说:“是的,我不用你管!”
场景二:
妈妈在教孩子做一道题,教了很多次,孩子还是不会,这时妈妈说:“你真笨得可以,谁教你都会疯掉。”孩子生气地把笔扔在地上说:“我不学了!”
这种类型的妈妈也是试图在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试图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和情绪。但她们喜欢用一种很“冒险”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例如,利用嘲笑、讽刺、开玩笑、贴标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批评型妈妈的这种语言和行为,会造成亲子之间很大的代沟和隔阂,而且还会对孩子的自尊造成很大的伤害。
虽然以上的几种妈妈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都企图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很不幸的是,妈妈在给孩子灌输正确观念的同时,都忘记了认同孩子的情绪,因此也导致了亲子沟通的障碍。
另外,妈妈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各种态度,无一例外地向孩子传递着令孩子沮丧、受挫的信息,那就是:孩子,你错了。
很明显,类似的沟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帮助,或密切亲子关系,相反,这种沟通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害处,如,扼杀了孩子表达的勇气、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我反思的机会、阻断了孩子想自己负责的行为……
因此,每一位做妈妈的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自己是否有过不经意间扮演这种角色的经历?如果没有,那当然是最好;如果妈妈确实发现了自己曾经或者经常扮演这些角色,为了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为了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们就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了。
文章关键词: 亲子沟通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