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家:视频帮留守儿维系亲情(组图)

2015年08月18日10:51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7月18日,云南省广南县旧莫乡,砍完柴站在路边休息的小男孩。 7月18日,云南省广南县旧莫乡,砍完柴站在路边休息的小男孩。
7月19日,云南省广南县曙光乡马堡村,水池旁,一头牛从几个小朋友的面前经过。 7月19日,云南省广南县曙光乡马堡村,水池旁,一头牛从几个小朋友的面前经过。
马堡村,在山路上奔跑的男孩。 马堡村,在山路上奔跑的男孩。
云南省广南县旧莫乡板榔村马麻库小组,住在屋檐隔层的杨友才。 云南省广南县旧莫乡板榔村马麻库小组,住在屋檐隔层的杨友才。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州广南县是个农业大县,据不完全统计,广南县近70万人口中,约有20万人前往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内外务工,留守儿童就有4万余人。

  “留守儿童教育救助项目”从2012年开始实施,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广南县、丘北县共10个。目前,这一项目已惠及云南文山州留守儿童1万余人。

  一山又一山,延绵起伏看不到尽头。一条飘带似的土路盘旋环绕,连接着山里山外两个不同的世界。16岁的杨友才背着一捆刚砍的柴木,一手拽着山上的杂木树枝,一步一步慢慢移下山。

  此时,距离砍柴少年杨友才约莫三十公里开外的另外一个村子,15岁的陆启香和12岁的妹妹陆启美正在菜地割红薯叶,为家里两头猪准备晚餐。同一时间,50公里外,另一个壮寨里,16岁的陆国相站在跳板上,在家抹墙,电风扇对着他驱除暑热。

  如果把上述场景拍成一部纪录片,相关要素交代如下。

  时间:2015年7月18日。

  地点: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旧莫乡和连城镇,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一隅。

  人物身份:留守儿童。大山这头,是在老家读书、砍柴、放牛、喂猪、干农活的留守儿童,大山那头,大约1230公里之遥的深圳,陆启香姐妹的父母正在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蒋石村一家电子厂流水线忙着包装电子元件;前海自贸区一处工地,陆国相的父母头顶辣日,正在手持铁丝捆扎钢筋。至于砍柴少年杨友才,他的已改嫁多年的母亲不知在福建哪儿打工,杳无音信。

  相隔两地,遥望牵挂,视频、电话,成为他们和父母之间唯一的连接通道。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总结为:亲情缺少沟通、生活缺少照应、行动缺少管教、学习缺少辅导、安全缺少保障。文山州广南之行走访一圈,南都记者不难发现,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有着一个共性:性格坚忍,却又脆弱无比;不善言辞,自卑胆怯。他们向往山外的世界,希望以后走得越远越好。

  父亲早逝 母亲改嫁 乡村少年扛起家

  杨友才算留守儿童吗?毫无疑问。据说他的亲妈在福建一带打工。只是上一次他见到妈妈,还是三年前,在广南县那洒镇集市,母子俩匆匆见了一面,走时妈妈给了他几十块零花钱,便消失在人群中。

  三年来,妈妈从没打过一次电话给他,他也不知道妈妈的手机号码。

  广南县旧莫乡板榔村马麻库小组,在一处山脚开阔平地位置有一座黄泥巴做的土坯房,那便是杨友才的家。全村恐怕也就他家仍栖身这种老式结构的房子。杨友才的父亲杨金明在杨友才三岁那年因病去世。不几年,母亲改嫁,留下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杨永昌,今年71岁,一位个头瘦小的老人,挑不动驮不动;奶奶吴安仙,今年68岁,颠着小脚。打理家里5亩水稻田、几亩玉米地的重任都落在16岁的杨友才肩上。

  7月18日,酷暑,记者见到杨友才时,他扛着一捆刚砍的柴火下山回家。这是一个腼腆敦实的乡村少年,脸庞晒得黝黑,裤子沾满泥土,头发很久没理。“脸上怎么肿了?”班主任老师茶家喜关心地问道。“砍柴时碰到一窝蜜蜂,咬的。”杨友才用手摸了摸脸回答。从初一到初二,茶老师一直是他的班主任。茶老师说,班级23位同学,杨友才最优秀,他早熟懂事,平时话不多,学习特别认真,别的同学偶然还买点零食吃,一次都没看见他买过。

  茶老师家访发现,在班上同学中,杨友才家可能是最贫寒的。翻箱倒柜,杨家根本就找不出超过100元的物品。砖头垫脚的柜子上,放着一台古董级的电视机。火塘上方的锅里,一锅水煮青菜,一锅白饭,是一家人的中饭。

  祖孙三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好在,如今国家政策不错,农村学校寄宿生每月有125元生活补助,这笔钱刚够吃饭。”杨友才所就读的旧莫乡中学副校长李鸿聪担忧,该学生成绩不错,初三读完,若是以后上高中,怎么办?谁来帮他?

  没有人能够回答。杨友才的爷爷直言:反正他的妈妈是指望不上的,自己一大把年纪了,也顾不上,这些年苦了孙子。老人边说边躲到一边卷起衣袖抹泪。

  在旧莫乡中学留守学生群体中,杨友才的情况比较典型。该校副校长李鸿聪介绍,学校共22个班,近700名学生,80%比例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在浙江福建一带打工,大都每年春节才回来,有的几年才回来一次。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援助下,学校建有留守儿童帮扶中心,专门辟出一间教室,配备了19台可以视频的电脑,4部免费亲情电话,每周一到周四晚上7点到8点,按照开学时的排期表,当天轮到的学生可与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

  两年来,班主任茶老师注意到,与父母视频聊天和亲情电话的排期表上,一次都没有安排杨友才的名字。每次开学,问他什么时候方便与妈妈视频,好做安排,他都淡淡说了一句:没有妈妈的联系方式,只听说在福建打工。

  想妈妈吗?杨友才没有回答,眼睛红通通的。

  拨通爸妈的电话 姐妹俩哭了

  乡下少年,既要读书,亦肩负着农活的重担。他们学习刻苦,性格内向、胆怯,吃苦耐劳———这是旧莫乡中学校长韦昌生对该校留守儿童的整体印象。不比城里的小孩接触面广,有个性,农村中学的留守儿童相对还是比较好管理,性格大都老实本分,老师的话,还是听得进去,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们,更多需要老师去引导沟通。

  同样是留守学生群体,相比男生的隐忍坚忍,感情藏在内心深处不善表达的女同学则显得感性。

  7月19日,南都记者在旧莫乡西洛村里簸皮居民小组家访时,15岁的留守女孩陆启香和12岁的妹妹陆启美,拨通父母的电话,没说几句便哇哇大哭。“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妹妹哭着说。姐姐倒是很懂事,哭了几声止住,反过来安慰妹妹。

  姐姐下学期就要读初三,成绩一直在班上稳居第一名,妹妹马上读小学六年级。这座砖瓦房内,进门是一个磨面机,爷爷陆修文今年75岁,患有风湿病,买个机器给村里人磨面磨粉磨米,100斤才收3元钱加工费。72岁的奶奶马连英,身体也不是太硬朗,家里总共一亩玉米地,吃的粮食需要去买。

  陆家姐妹俩的父母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蒋石村一家电子厂打工,流水线计件活,多劳多得。父母以前一直在福建打工,去年过完春节来到深圳。每周六,父母会准时打来电话,内容大抵无非“钱够不够用,爷爷奶奶最近身体如何,学习成绩怎样”。每次电话,说来说去虽然都是那些老话旧事,但这并不妨碍姐妹俩每周一次最大的期盼。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听到彼此的声音,感受到那份暖融融的亲情。

  在爷爷奶奶看来,这对孙女很懂事,能够体谅大人在外打工的辛苦。“妈妈身体不好,有肾结石,经常吃药。爸爸患有骨质增生。”陆启香说,本来,姐妹俩打算暑假去深圳看望父母,但想到可能会给父母添麻烦,因为父母住在工厂宿舍,她们若去,得要在外面租房,增加开支,闻听此言,姐妹俩遂取消行程。

  家里养了几头猪,爷爷奶奶手脚不灵便,喂猪的任务落在姐妹俩身上。每天,姐姐带着妹妹,提着篮子,拿着镰刀,去菜地割回一筐红薯叶,回来后剁碎,倒在锅里煮熟提给猪吃。到了年底,猪养肥了,留下一头杀了吃,卖几头贴补家用。

  砖瓦房附近,有一处带有院子的两层小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去年,陆家父母倾其打工多年积蓄,盖了房子。

  暑假还没过完,姐妹俩盼望寒假到来,因为意味着春节的临近。分别整整一年,父母要回来了。像候鸟一般,一年一度难得一次的团聚。

  父母在深圳工地打工 少年暑假在家抹墙

  广南县大山里,留守儿童的暑假绕不开一个主题:劳动。

  城乡结合部位置的广南县莲城镇小广南村,一栋三层楼房已经落成,和陆启香家一样,接下来装修即可。初二学生、16岁的陆国相身高一米七,因为偏瘦,所以显高。妹妹提着搅拌好的腻子灰桶,递给站在两张板凳搭台上的哥哥。陆国相手拿刮刀工具,刷刷几下,动作娴熟,墙面顿时抹上一层用于装饰的石灰腻子。

  装修的活为什么不请人干?为了省钱。7月初学校放暑假,陆国相没有歇着,开始着手抹墙,三层小楼已经抹了两层。爷爷陆元富今年刚满70岁,奶奶陆金义今年69岁,两位老人身体看上去还算硬朗,和其他留守学生家庭成员结构一样,老人负责在家照顾孙子孙女。

  此时,1230公里之遥的深圳前海自贸区“前海时代”楼盘工地,陆国相的父母———陆贵通夫妇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在扎钢筋网格。这栋三层小楼,乃是在工地打工五年的汗水浇灌。第一年,挣的钱打地基,第二年盖一层,第三年再盖一层,第四年再盖第三层,第五年装修落成。在当地,一栋两三层房子非一次性建成,断断续续需要四五年。

  挑沙,拌浆,扫地,爷爷自豪地说,在盖房子过程中,孙子孙女也在出力干活,一起帮忙把房子盖起来,省了不少工钱咧。

  农村的孩子普遍爱劳动,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陆国相所就读的莲城镇中学班主任老师周爱勇如是评价。班上59名学生,留守学生为21名,这些学生听话归听话,但要是倔起来老师都没辙,“浑身长满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非常敏感。”

  留守学生所在的村庄,基本也成了空村,各种社会问题相应产生。周老师前不久在家访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个村子,一伙小混混来偷牛,从牛圈牵出牛就跑,老幼妇孺惊动出来,偷牛贼挥舞凶器,无人敢追,眼睁睁看着牛被偷走。又能怎样?跑不动,打不过。

  在家抹了几天墙,7月21日,陆国相兄妹从广南县城乘坐近20个小时长途大巴,来到深圳。工地的一间活动板房,住有10多位广南老乡,上下铺床,帘子一拉,便是一对夫妻的容身之所。父亲从工地找来一块长木板,拓宽了床铺,父子俩挤着将就下,妹妹和妈妈睡一张床。当天的晚餐,加了道菜———腊肉火锅。腊肉是兄妹俩特意从家里带来的。

  几天后,哥妹俩报名加入南都留守儿童合唱团。哥哥性格开朗,愿意去学。排练时,妹妹就在旁边看着,无论怎么问,一句话不说。过了几天,她小声对留唱团老师说:我也想学。

  变化正在发生。从大山迈出第一步,外面的世界已经悄然改变着他们。

  留守儿童之家:电脑视频 亲情一线牵

  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一半以上的广南县旧莫乡中学,有间特别的教室,门口挂着的牌子上书“留守儿童之家”。走进教室,先看到的是一面亲情墙,上面挂满学生写给父母的心愿卡片。教室正中间,两排电脑一字摆开,每周一到周四晚上七点,学生准时来此,与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视频交流。

  “留守儿童之家”从2012年4月落成,杨文会、陆志香两位专职女老师负责这个项目至今。这一备受赞誉的项目,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援助启动。旧莫乡中学“留守儿童之家”的19台电脑以及兼设的电子阅览室,不仅让留守儿童定期视频连线亲人,还能利用赠送的1250张读书卡,免费上网阅读书籍。

  旧莫乡中学现任校长韦昌生,兼留守儿童帮扶中心主任。据其介绍,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学生长期与爷爷奶奶或亲属相守,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扰,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缺少关爱、家庭教育空白,导致他们具有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包括学习成绩较差、行为偏激、任性冷漠等。

  “留守儿童教育救助项目”从2012年开始实施,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广南县、丘北县共10个。目前,这一项目已惠及云南文山州留守儿童1万余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州广南县是个农业大县,据不完全统计,广南县近70万人口中,约有20万人前往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内外务工,留守儿童就有4万余人。

  “睡觉和生病的时候最想妈妈。”去年11月30日,通过广南县坝美镇阿科中学“留守儿童之家”的电脑视频,初三年级的李虹娇终于见到了离家打工两年的妈妈。在视频对话时,母女俩放声大哭。因为父亲过早去世,为担起家庭重担,妈妈远走广西务工。看着妈妈面对视频伸出的因辛苦工作而受伤的双手,15岁的李虹娇懂事地祝妈妈早日康复。“妈妈我爱你。”她对着视频道出心里话。同一时段在“留守儿童之家”与父母视频的其他18位学生,也都面对亲人一述衷肠。

  阿科中学“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高菊娟介绍,全校学生1500多人中,有留守儿童476人。因为多种原因,有的学生家长[微博]几年都没有回来过。为了解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学校建立起留守儿童信箱,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愿望。

  刚刚卸任文山州教育局关工委主任的章建祥,当时正是他最终促成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10个“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中心”项目在文山州10所学校落户(全国21个项目,另外11个在青海省),基金会为每个项目点投入26万元配置计算机等视频交流设备及图书、学习工具包、上网学习卡等物资。“为留守儿童搭建与在外务工父母的亲情交流平台,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在他看来,“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中心”的积极作用非同寻常,正是因为点滴细致工作,文山州的做法被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在全国推广示范。

  08-10统筹:南都记者 王成波

  采写:南都记者 陈铭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

文章关键词: 留守儿童农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