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冷月葬诗魂"探源'
http://www.sina.com.cn 2001/03/02 18:39 《夜看红楼》
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
蟾吐寒光呈校洽,桂排踩影甚分明。
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语那知邻舍惊。
一片诗魂招不得,九霄直与月俱清。
这是元.段成己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题长不录。如果将它--特别是后两联与《红楼梦》挂钩的话,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细节描写.-那是一个月净风清的夜晚,湘云、黛玉二人坐在"两个湘纪竹墩上","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见"新校本"第七十六回,下同)恰便是"夜静月校,天开影踩''的"良宵''啊!"中秋之夕"(段诗题中语)不过尔尔,难得是从黛玉、湘云眼中写出,这在《红楼梦》中是少见的,也就更具玩味的余地。
然而这两位都"有许多不遂心的事"的姑娘,一个是"潇湘妃子"'一个是''湘江水逝",二人也可说是''故人"了;今遇"良宵"'"方喜与共",两位"容寄之人"便都诗兴大发,不免"联"起"诗"来,竞至"忘了'东方之既白"!真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了!正如黛玉所说:"谁知道就这个时候了!''尤其令人解颐的是:二人只顾"你讥"我"讽"、互不相让地"狂联",却早"惊动''了一个人,犹如段诗所说"醉语那知邻舍惊"--却说那妙玉,"听见大家尝"'"也出来玩尝这清池皓月"'"忽听见''二位姑娘"联诗",便被"惊住了"。
只是她听见"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云云,殊觉句意"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了,便"出来止住"。因为她认为"此办关人之气数",也就是此句是黛玉结局的"谶语",而这正是段诗"一片诗魂招不得,九宵直与月俱清"的寓意,两处是如此的吻合!我在一篇习作中曾说过"(冷月葬诗魂)就是从元·段成已的'一片诗魂招不得,九宵直与月俱清'凝炼而来;它既表现了林黛玉'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也是他日黛玉涸尽而逝'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谶语。"(《写作》八六年第五期)窃以为妙玉"此亦关人之气数"正与此合。
"新校本"根据"花魂默默无情绪"以及"梦稿"等"其他各秒本均作"冷月葬花魂",而校定为"冷月葬花魂",固亦可通,但"庚辰"、"甲辰"等本却先作"死魂",后又点改为"诗魂",又当怎解?我认为,这是两入共同纱写造成的错误!二位抄者,一位口念,一位手写;口念者"诗"、"死"不分,将卷"811i"读成了平舌"8i",故写者便以"死''代"诗''了。嗣后,抄者(?)发现误写了,便援笔将"死"字又点改成"诗"了。
当然,这纯系臆测,未必就准中的;然而,"诗魂"之说,不但可通,''含意且胜"花魂",更与段诗环环相扣,处处关合。所以我认为,段诗是"冷月葬诗魂"的渊源,或不至太谬。至于"诗魂"一词,虽可溯到周密词"长是河桥三月,做一番雪晴恼、乱诗魂",但周词毕竞与《红楼梦》无甚瓜葛,还是以段诗为"诗魂"语源为好。
(此文转载自夜看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