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德军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http://edu.sina.com.cn 2000/10/31 10:32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二十一、有关日本军阀内阁的两个问题

  课本第30页:“1927年,军阀田中义一登台组阁,他加紧对中国的武装干涉。为阻止中国的北伐战争,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制造了济南惨案;为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制定的《对华政策纲领》,明确表示要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与中国本土区别看待,实际上是要将东北和内蒙古从中国分割出去,由日本占领。”这段文字的表述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分别发生在1928年的5月和6月,课本安排在1927年田中组阁后紧接着写出,容易造成这两件事发生在1927年的错觉,建议在“日本出兵山东”前加上“1928年”。

  二是同页有一段史料写道:“1929年中国报刊刊登了有关‘东方会议’的一份秘密文件……。”正文部分又将“东方会议”放在皇姑屯事件(1928年)之后,学生普遍以为“东方会议”是在1929年召开的。实际上“东方会议”召开于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会议的总结性文件是《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东亚的方针。为揭露日本侵略野心,1928年6月,日籍华人蔡智堪设法抄录出全文。1929年中国的《时事月报》将其译文披露于世。可见东方会议的召开早于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因此建议课本将东方会议内容安排到济南惨案之前。为避免学生因课文材料误解田中奏折是在1929年,建议在注释①中加以说明。(安徽省合肥市铁四局合肥中学彭江龙)

  二十二、当注而未注课本第34页的漫画《听到股市崩溃的消息》中的小老鼠学生很感兴趣,其中的英文字母逐个翻译容易,但组成的句意吾人则难以明白,宜加注释略作说明。(江苏省铜山郑集中学彭修建)

  二十三、并非“完全”

  课本第35页:“1933年初,美国……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至1700万人。”实际上这一数字应是失业及半失业人口的总和。

  课本第36页:“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实际上胡佛政府已采取了许多反危机政策。

  课本第36页“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的提法不严谨,应用全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二十四、英“埃”苏丹应为英“属”苏丹课本第44页《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形势图》中的“英埃苏丹”,应改为“英属苏丹”。(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二十五、埃塞俄比亚属于北非还是东非?

  课本第44页对埃塞俄比亚有这样一段注释:“当时叫阿比西尼亚,它位于北非东部,扼红海南大门,是当时北非唯一的独立国家。”本句无疑告诉人们埃塞俄比亚是北非国家。

  我们知道,按照方位,一般地把非洲分为北非、东非、南非、中非和西非五部分。北非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区,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加那利群岛。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位于地中海沿岸,历史上同西亚人民有密切往来,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方面与西亚十分相似,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普遍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也称这些国家为阿拉伯国家。而东非主要指非洲东部地区,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和塞舌尔等国家和地区。这里的地理位置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红海、印度洋沿岸,地势较高,由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组成,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地势与北非都有很大差异;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主要是阿姆哈拉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信科普特基督教,还有部分加拉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科普特基督教为国教,通用英语,这也与北非国家不同。

  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现代史》1984年版,都把埃塞俄比亚列入东非国家之列。现行初中地理教科书也没有把它列入北非国家之中。

  我认为历史、地理两科应该统一起来为好,不能给学生造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的印象,应该恢复埃塞俄比亚属东非国家之说。这样,课本的注释中“(埃塞俄比亚)是当时北非唯一的独立国家”也就不确切了。(河北省南宫中学郑世磊)

  二十六、“实质”不尽然 课本第45页:“美国的‘中立’,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实际上美国的四个中立法案并非都具有绥靖性质。(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二十七、《慕尼黑协定》

  课本第50页:“同年(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种作法称为‘慕尼黑阴谋’。”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容易使人误认为《慕尼黑协定》只规定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无其他内容。不独有偶,《教学参考书》第117页“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了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的说法,就更使人有这种误解。那么,《慕尼黑协定》是不是只出卖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

  课本第51页《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图用图例清楚地标明1938年10月德国除了占领捷克西北的苏台德地区之外,还占领了许多其他地区。

  《世界现代史》(王春良、祝明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说:(《慕尼黑协定》)协定的基本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月1日开始从苏台德区等地‘撤退’,10月10日完成。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不得破坏,无偿移交给德国。”在这里用了个“等”字,说明割让的并非只是苏台德地区。

  《中学历史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也明确指出:(《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和居住多数德意志人的其他地区割让给德国。(山东省肥城一中李海军)(山东省肥城六中韩爱丽)

  二十八、图例不一课本第53、57、59页中的三幅地图,其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图例分别为:、、,法西斯轴心国的图例分别为:、、,中立国的图例分别为:、(空白)、。在同一章内的三幅地图的图例竟如此交织混乱,这是不利于学生识图的,建议再版时能使图例得到统一。(河南省宁陵县高级中学代玉东)

  二十九、二战爆发后,德国的第一次失败究竟是哪一个战役?

  课本第54页讲到莫斯科战役时说:“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但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第126页在讲到“不列颠之战”时又说:“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不能实现,是法西斯德国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那么究竟这两个战役哪一个才是希特勒自发动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呢?

  笔者认为,“不列颠之战”是希特勒德国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理由有:

  第一,从时间上看,“不列颠之战”发生于1940年秋至1940年11月,而莫斯科战役发生于1941年秋至1942年初。显然,莫斯科战役晚于“不列颠空战”。

  第二,从战略角度看,希特勒制定了独霸欧洲的侵略计划。为了实现其目标,从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已占领欧洲十几个国家,德国独霸欧洲的道路上还剩下英国和苏联两大障碍。原计划先打英国,后进攻苏联。但由于在不列颠之战中受挫,德国海军亦不占优势,遂改变原军事部署转而进攻苏联。这一军事部署的调整,从此使德国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第三,从战术的角度看,德国利用的是“闪电战”,其特点是速战速决,企图使用这种战术逐个击破敌人,不让他们联合起来抵抗侵略。大战初期,德国频频得手,许多国家迅速败亡。有的国家一天就被侵占,像法国这样的大国,也仅用了一个月。但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三个月顽强抵抗,使德国第一次未能得手。

  第四,从这次战役的结果和影响上看,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500余架,而且最终德国未实现其企图。英国军民所表现出的高昂的士气和大无畏的精神,无疑对气焰嚣张的德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德国“闪电战”频频得手、许多国家迅速败亡的情况下,对于其他各国人民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宁夏化工厂中学田琦漪)

  三十、德军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课本第54页在叙述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时指出:“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大失败。”可在与本课本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继续沿用旧课本的观点,认为“不列颠之战”使“法西斯德国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为什么会出现课本与《教学参考书》不统一的说法呢?“二战”中德国法西斯侵略活动所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到底是“不列颠之战”还是“莫斯科保卫战”?

  笔者以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弄清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判断战争胜负固然要看双方损失情况,但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标准应该以是否实现战争者的战略意图。实现了,即使战争中伤亡比较惨重,也是取得胜利;反之则是失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物资损失都要远远大于侵略者日本,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因为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却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实现了抗战的目的。而日本灭亡中国的阴谋被粉碎,尽管损失较中国小得多却彻底的失败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只要考察一下德国法西斯是在什么情况下进攻英国,战略意图何在,我们就不难作出判断。

  1939年9月德国开战以后,实施了“白色方案”、“威塞演习”和“黄色方案”,灭波兰,占北欧,陷西欧,一路所向无敌,希特勒制定的战略计划均顺利实现了。西欧地区除几个中立国外,只剩下孤悬海外的英国了。希特勒发动反苏战争的野心也极为迫切,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希特勒通过中立国向英国提出“公开而体面的和平”,企图迫使英国不战而和,然后把英国拉上德国法西斯这辆战车,共同反苏。然而此时英国张伯伦已经下台,主张对德强硬的丘吉尔出任首相兼国防大臣,组成了战时联合内阁。希特勒的“友好建议”被丘吉尔政府坚决拒绝。这样,希特勒于7月16日下令制定进攻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8月正式实施。德国法西斯动用了2600多架飞机不分昼夜对伦敦等重要城市、交通线和军事设施狂轰滥炸,妄图通过空中打击迫使英国乞和。可是英国军民在丘吉尔政府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奋勇反击,使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尽管英国的损失也很重,可这种英勇抵抗使德国进攻英国本土、迫使英国投降的战略意图未能实现,《海狮计划》被迫无期推迟。这是德国开战以来从未碰到的敌手。当然,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国法西斯的战略意图也未实现,这毕竟发生在一年以后。因此,开战以来德国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应该是“不列颠之战”。(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徐云庆)

  三十一、看不明白课本第59页《1943~1945年欧洲、北非战场》中图例“1942年”,使人看不明白,不知这是否标的是1942年的“战场”?(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张金勇)

  三十二、美英军队登陆是在意大利政变之后

  课本第60页讲述阿拉曼德意军队防线崩溃后说:“接着,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这段文字的错误之处在于:美英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发生在意大利政变之后。

  上述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为: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队开始在西西里岛登陆。7月25日,国王接见墨索里尼,令其辞职,由意军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组阁。事后,宪兵监禁了墨索里尼。9月3日,巴多格里奥政府同美英签订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9月3日和8日,美英军队分别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五中学徐丽萍)

  三十三、关于“南京大屠杀”

  课本第63页:“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也犯下了滔天罪行,仅1937年底在南京一地,就有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遭到血腥屠杀。”“1937年底”笔者认为应正确改为“1937年底至1938年初”。1937年八·一三淞沪开战后,日本疯狂进攻,威胁南京。在上海沦陷之前,国民政府于11月19日宣布迁都重庆,由于蒋介石的错误抗战方针和指挥的错误,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占领,日寇进行了灭绝人性持续六个星期的杀戮,由此推算南京大屠杀结束时间应为“1938年1月下旬”,而课本中的“1937年底”明显是不准确的。(湖南省炎陵一中张甲兴)

  三十四、关于“外蒙古”问题

  课本第73页:“1945年秋,蒙古依照苏联和当时中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举行全民投票。根据投票结果,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同页小字部分中又说:“1946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同一页中出现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时间,使学生无所适从。“1945年”、“1946年”两个时间究竟以哪个为准呢?

  笔者认为课本应该在“根据投票结果”之后加上“1946年1月5日”。这样,“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就妥贴了。(湖南省炎陵一中张甲兴)

  三十五、“关贸”之建立

  课本第66页:“1947年,美国又倡议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底关贸总协定何时成立?据《教学参考书》第150~151页及大学教材得悉事情的经过:1947年4~10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筹委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决议及《联合国际贸易组织宪章》,1947年11月在古巴的哈瓦那举行了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国际贸易组织未获得多数国家的赞同,夭折了。1948年10月30日,筹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美国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至此关贸总协定才正式建立。对此,在正文或注释中应有说明。(江苏省铜山郑集中学彭修建)

  三十六、没有“几十个”

  课本第65页:“在此期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很多地区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其中,几十个亚洲和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获得了民族独立。”事实上“在此期间”

  的1945年9月至1955年新兴的国家只有15个左右,根本没有“几十个”。(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三十七、“关系”与“格局”含混

  课本第67页:“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这里联系课文来理解,可以看出在表述上,编著者已把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混为一谈了,而这两者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三十八、“东欧”包括苏联吗?

  课本第72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6页“东欧的变革”、第115页“东欧剧变”,其内容都涉及“东欧”这一概念。《教学参考书》第157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目关于“东欧”的定义是这样的:“战后初期,中欧和东南欧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现在一般习惯称它们为东欧各国。”据此课本第72页指出:“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96页“东欧的变革”指出南、波、匈、捷等国家的变革情况,实际上也是指上述八个国家;第115页中有关“东欧”的内容仍然指上述八个国家。根据《教学参考书》对“东欧”的定义,课本及《教学参考书》中的东欧都没有包括苏联。

  关于欧洲的划分,按照地理方位,习惯上分为东欧、南欧、西欧、北欧和中欧五个部分。其中欧洲东部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指苏联的欧洲部分;苏联虽然有广阔领土在亚洲部分,但它仍然属于欧洲国家,因为苏俄历史上只有欧洲部分,并且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过去人们所习称的“东欧”,实际上包含了苏联。

  由于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根据《教学参考书》对“东欧”的定义,课本及《教学参考书》中出现三个概念:西欧国家、东欧国家和苏联。把苏联从东欧分离出来,使苏联与西欧国家、东欧国家并列,其意思虽然十分清楚明白,但把欧洲划分为西欧国家和东欧国家,而苏联又属于欧洲国家,其归属是东欧,还是西欧?就不得而知。(四川省资中县太平中学邹万熙)

  三十九、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课本第74页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并没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是历经了几年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社会才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思想不仅为史学界所公认,且在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有明确的表述。如此前后思想观点不一致,让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对学生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学生会莫衷一是。因此,我建议将“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一句改为“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宛克炎)

  四十、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不包括南斯拉夫吗?

  课本第75页:“至此,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12个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东欧的南斯拉夫未包括在这个阵营形成之列,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一是因为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的一员。

  二战后初期,东欧的南斯拉夫、民主德国、波、捷、匈、罗、保、阿等8国,通过本国革命和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冷战开始后,苏联支持和帮助东欧各国清洗亲西势力,建立了由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政府,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东欧各国与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同盟,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形成,当时南斯拉夫就是这个阵营形成中的一员。

  二是因为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时间内所处的时间较长。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从开始到最终形成的时间,根据我国史学界的规定则是:从1944年7月东欧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民主国家--波兰人民共和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后建立,共计4年零3个月。1945年11月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48年6月南斯拉夫被国际共运领导机构情报局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时间是两年零7个月,占了社会主义阵营从开始到最终形成总时间的一半以上。

  综上所述,南斯拉夫理应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的一员,可是,我国现行高中历史课本却不予承认。

  事实俱在,不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的一员,就如同某学校某个学生,曾大部分时间在该校念书,后因他离开了此校,可是就有一些人不承认他曾是该校学生中的一名成员一样,这在众人面前是说不过去的。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的一员,我认为应当包括南斯拉夫。(新疆农十师北屯中学张升俊)




 相关链接
《教学参考》:求真求实非炒作(2000/10/31/ 13:02)
人教社:小错难免莫要炒作(2000/10/31/ 13:01)
教材编写体制有严重问题(2000/10/31/ 12:05)
教材出一点错都是大问题(2000/10/31/ 12:04)
中学历史教材的是是非非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亚洲杯足球赛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10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