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中国历史》第一册:秦始皇叫“赢政”还是“赵政”

http://edu.sina.com.cn 2000/10/31 11:27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21.是“嬴政”还是“赵政”?课本第70页中有这样一句话:“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笔者认为应该是秦王赵政,而非嬴政。我们知道在氏族社会里,同一祖先的后裔往往聚居一处,彼此称呼时,因同属一姓,所以不必去称呼其姓,只呼其名。后来由于同族人繁衍,越来越多,往往分居各处,于是各自立氏,以为区别。因而周代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之说。就拿贵族来说,有以封邑为氏的,如齐国之祖太公本姓姜,因曾封于吕,于是以吕为氏,称为吕尚。造父本姓嬴,以封于赵,以赵为氏。有的以官为氏,如司马、司徒之类,司马迁之祖程伯休父(程是封邑名),在周宣王时,受封为司马,其后于是以司马为氏。有的以住地为氏,如鲁国的东门襄仲、柳下惠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示名氏的方法不必细说。秦始皇名政,因生于赵国邯郸,遂以赵为氏。《史记·秦始皇本纪》明言“姓赵氏”,意思是以赵氏为姓,所以后人应当称始皇为赵政,不应当称嬴政。《淮南子·人间训》说:“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有之。”高诱注:“始皇生于赵,故曰赵政。”这话是对的,但还不够明白,应当说:“始皇生于赵,以赵为氏,故曰赵政。”后来氏变为姓,以赵为氏,就是以赵为姓。汉初陆贾曾对刘邦说:“秦任刑法不变,率灭赵氏。”

  这里“赵氏”指始皇子孙,如不知始皇以赵为氏,将误解此句为灭了其他的赵氏。日本人陇川资言作《史记会注考证》,于是《始皇本纪》说:“周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由此为赵氏,是秦之所以氏赵。”其实也就认为是赵政,而非嬴政。(江苏省如东县直夫中学赵成兵)

  22.“亭长”之职权课本第78页:“刘邦是沛县人,秦时任乡间亭长,负责收税、征丁等事。有一次,他押送刑徒到骊山,……。”按秦末基层政权机构,有乡、亭之别,二者均直属于县。乡的官吏主要包括三老、啬夫、游徼。其中三老掌教化;啬夫主调解纠纷,收赋税,征徭役;游徼管巡察盗贼。亭是与乡同级的治安机构,其职能侧重于缉拿盗贼,并不承担收税征丁一类事务,很有点类似后代分设于地方的警亭或派出所。说刘邦“时任乡间亭长,负责收税、征丁等事”,与秦末实际情况不符。(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九冶二中徐敏)

  23.“若”指虞姬“你”。

  课本第80页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这样解释的:“我有拔山的气力,盖世的气概,但时机对我不利,我的快马奔腾不起来。快马不能奔腾怎么办啊,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办?”把“虞兮虞兮奈若何?”译为: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办?不妥。“若”指虞姬,此句应译为“虞姬啊虞姬,我将把你怎么安排呢?”(安徽省合肥铁四局中学彭江龙)

  24.《拔山歌》的后两句项羽《拔山歌》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课本第80页译为:“快马不能奔腾怎么办啊,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办?”按此译文不确。应译为:“战马不能出动还好说呀(指还不是最为难的事),虞姬呀虞姬,我该把你怎么办?”“奈何”有无奈,怎么办意思,“可奈何”指可以有办法。下句“若”是第二人称即“你”,“奈若何”是把你怎么办。项羽这时陷于“四面楚歌”和穷途末路中,不光突围困难,突围后也几乎无处可去。但他觉得自己的性命前途都不遑论说,只是所爱美人的离舍和归宿使他为难和悲痛。(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25.“禁锢”非同“软禁”

  课本第90页下注释:“禁锢,如同软禁。”按“禁锢”是指禁止人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非如同今之“软禁”。“软禁”是指“不关进牢狱但是不准自由行动”。二者显然不同。《汉书》有“皆禁锢不得为吏”,《后汉书》有“乃皆数归乡里,禁锢终身”,都是这个意思。(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26.犁壁的进化课本第94页:“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按:课本上讲混了,讲成了曲辕犁犁壁的功能。

  唐代曲辕犁及其后的犁壁,是一种较弯曲的铁板,接装在犁铧上方,与犁铧工作面共同形成一个向外向后的大弯面。耕作中,犁铧前尖破开土壤,犁壁迫使犁起的土垡上升、翻转,向一侧(外侧)倒下。

  西汉使用的是一种左右对称的向两侧翻土的耕犁(现在可见的汉代壁画壁刻上全是这种),功用在起沟做垅。这种犁的犁铧在尖头之后中间隆起,左右对称展宽,俯视成三角形,左右都有刃口,犁地时土垡向两侧翻滚,犁出的地是一条条小沟。西汉时的犁壁就安装在这种犁的犁铧后上方。犁壁中间突前形如鼻梁,两侧的两面先掠低再掠后。它接着犁铧上棱和左右两斜面并把它们整体向后向上延伸,并逐渐变宽。其作用是在三角形犁铧将土犁开并分向两边后,继续将土向两边分离,并且抬升、翻转、推向高处,使犁后形成一个较深较宽的沟,使两沟之间形成较高较大的垅。由于其首先是将土分向两边,所以又称钅辟土。又由于其上部两角耸起,所以又叫犁耳。可见于《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分册第59页。西汉在对称式耕犁上安装这种犁壁,应当是为了实现赵过发明的代田法,而且是为了种植谷子、糜子一类旱地硬杆稀植作物。

  西汉还有一种很少见的较简单的犁,犁铧左右折成90°垂直折角,可以垂直和水平两面切离土垡而不弄乱土层(即不翻土)。其犁铧上部没有弯曲,不能接装板式犁壁,被称为无壁犁。它应是现代窜垡式耕犁及唐代曲辕犁的前身。(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关链接
《教学参考》:求真求实非炒作(2000/10/31/ 13:02)
人教社:小错难免莫要炒作(2000/10/31/ 13:01)
教材编写体制有严重问题(2000/10/31/ 12:05)
教材出一点错都是大问题(2000/10/31/ 12:04)
中学历史教材的是是非非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亚洲杯足球赛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10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