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中国历史》第一册:引文注释上的疑点

http://edu.sina.com.cn 2000/10/31 11:30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13.“兼并”与“争霸”之异同课本第40页:“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春秋时期的战争既有兼并,也有争霸。这里讲霸主的形成,应该着重讲“争霸”。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但霸主的产生从名分上说来(形式也是一种内容)却是为了“尊王攘夷”,维护周礼。所谓兼并,是指吞并别国领土以至灭人国家。

  春秋时代的兼并战争,主要是大国兼并小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小国。兼并战争并不能导致霸主的产生。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战争则主要是争霸,即进行争做霸主、争夺势力范围和树立威权的战争。

 课本“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应为: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在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同时,还常常进行争霸战争。(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14.管仲没有建立“常备军”

  课本第41页称管仲改革军制,“组成三万人的常备军。”管仲组成的军队是否可以称为“常备军”?

  管仲改革中,实行“做内政以寄军令”的方针。具体做法是在全部国人(都邑及附近的周人和其他平民、工商业者)的21个乡中,除工、商各三个乡外,在15个农乡中,依据每家出兵一人的原则,建立起与军事编制相对应的行政组织。具体以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战时一轨五家共出五人组成军队里最小单位伍,一里五十家五十人组成军队中一小戎,一连二百家二百人组成一卒,一乡两千家两千人组成一族,五乡共一万人组成一军,十五乡组成三军共三万人。这样,行政组织为军队编制打好了基础,农忙时居家务农,农闲时常集中成军训练演习,临战则一经集结即可出动。它包罗多数国民(工商之民不免在装备、物资上支持军队),它并不脱离生产(大部分时间居家为民),而且军政名目分立,彼此并不完全对应(一家只出一人),仍然是军政合一的性质。

  管仲的贡献在于完善了古代寓兵于民的制度,并扩充齐军至三个军。他并没有建立常备军。春秋时代,各国都是军政合一,除了少数诸侯的亲兵以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常备军”。(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15.“城濮之战”双方的兵力课本第43页:“城濮之战……楚军人数超过晋军一倍多。”

  关于城濮大战的双方兵力,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晋军两万,楚军四万多。《左传》在记载城濮之战时,只讲到晋军临战时有兵车700乘。同时叙述了晋军从出征到参战都是三军齐出动。晋军两万之说,是后人依兵车700乘按每车配员30人计算得来的。事实上,每车30人只是《周礼》的规定和西周的定制,实际情况恐非一定如此。春秋时代各国多是自主决定编制的。

  现在有关春秋兵车配员还有5人和75人两种说法。城濮大战稍前的前659年,有齐桓公派公子无亏援卫,是率兵车300乘,甲士300人,平均每车10人。稍后的前589年晋国伐齐,是出动兵车800乘,6万人,平均每车75人。所以兵车数不足以推断兵员数。晋军是在临战时紧急扩充一军后三军齐出动,这是战国各家都承认并有详述的。晋国在组建第一军时,编制为125万人,所以三军应为375万人。虽经攻曹、攻卫两战,但损失不大。城濮大战时,晋方又有宋、齐、秦三国参战。所以晋方兵力估计为四、五万人,当不中也不远的。《左传》没有说到楚兵车数或兵员数,只讲了楚军参战主力部队的组成,并说到其“少”。所谓楚军四万之说,是后人依照汉代人推算出的楚兵车一千四、五百乘而再推算出来的。当时楚国没有整齐的三军编制,除了首都的王室、王族部队外,大部分兵力分散在几十个县一级的封公(包括县公)手中。另外,当时北方的大国齐、晋都只是三军编制,千乘之国。齐军人数为三万整。可以看出,把楚参战的王室王族部队连同还有的申、息两县部队以及陈、蔡两小国部队估计为一千四、五百乘兵车和四万余人,算是很足数的估计了。

  从城濮大战的战前部署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开战之前,由于晋军初次与强楚对阵并经历如此大战,晋文公有些恐慌疑惑,但他仍然敢于派出一支部队到楚军归途上设伏,准备截击败逃的楚军。没有人数的优势他是不会有如此信心的。所以,对城濮大战双方兵力的持重估计应该是大致旗鼓相当。如果再进一步推论,还很有可能是晋方人数多一些,楚方人数少一些。(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16.请勿沿用“川西”。老叫法课本第53页:“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从今天的行政区划地图来看,灌县以南的平原应在川中。“川西”是旧称。解放前现四川西部属西康,成都平原在当时的四川之西。现在解放都50年过去了,为何还要沿用解放前的叫法呢?(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重诂。课本第59页引孔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下面是这样作注的:“‘焉’,是语气词。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拙以为这种解释不当,因为它违背了训诂学的原则。训诂学认为:把古文译成现代文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既要有发展的观点,又要有断代的观点,还要联系语言事实,与上下文吻合,讲究实事求是,做到“信,达,雅”。课本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三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个必定是我的老师”。从字面意思讲,似乎还过得去,但用前述原则较严格地审议,显然存在问题。对照原文,“三人”,“行”,“我师”的释义不确,“三人”肯定不确指“三个人”,而是数字虚用,应理解为“多人”。“行”本意为“走”,但这里应引申为“在一起”。“我师”并非指“我的老师”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意动用法,应解释为“可以做我的老师”。故全文应解释为:“多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注释无疑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类似例子课本里还有。这种不确切的注释在中学课本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容易令涉世未深、缺乏经验的中学生步入迷宫。(四川省国张中学杨满康李树昆)

  18.孙武名言校诂课本第62页在讲述孙武时引用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孙武的名言,而高中《中国古代史》第59页在引用这句名言时却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查《孙子·谋攻》篇,原文应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显然,初中课本引得不准。另,初中课本对这句的解释是:“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高中课本的解释大同小异:“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受损。”这里“百战”直译不妥,容易给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造成“一百次战争”的误解。因为这里的“百”不是实数,而是古文中常用的一种虚数。清代著名学者汪中说:“凡一二之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多。

  此语言之虚数也。实数可指也,虚数不可指也。推之十、百、千、万,莫不皆然。”也就是说,古文中的三、九、十、百、千、万等数字常作虚数,表示“众多”之意,因此“百战”是指多次战争。此句按《中华成语大词典》第1074页翻译为妥:“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安徽省合肥市铁四局合肥中学彭江龙)

  19.是“战国”还是“春秋末年”?课本第64页:“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鲁班,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紧接着,第65页小字中又说:“鲁班,又名公输般,春秋末年鲁国人。”

  无论怎么说,两处表述都应一样才是。(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20.“战国初期”?“春秋末年”?课本第64页:“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鲁班,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紧接着,课本第65页,又说鲁班是“春秋末年鲁国人”。

  鲁班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战国初期,有人推论他出生于春秋末年。课本两处说法应一致。(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关链接
《教学参考》:求真求实非炒作(2000/10/31/ 13:02)
人教社:小错难免莫要炒作(2000/10/31/ 13:01)
教材编写体制有严重问题(2000/10/31/ 12:05)
教材出一点错都是大问题(2000/10/31/ 12:04)
中学历史教材的是是非非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亚洲杯足球赛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10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