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中国历史》第一册:司母戊鼎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吗?

http://edu.sina.com.cn 2000/10/31 11:33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8.司母戊鼎并非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课本第24页:“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据近期有关考古资料表明,这句话并不准确。

  《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记载:“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75公斤。”而据《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年第12期所载徐卫民《秦陵铜车马的科学工艺》一文记载,秦陵出土铜车马一号车:“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重1061公斤。”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重124公斤。”而“经过用光谱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铜车马系用锡青铜铸造。主要成分为铜、锡、铅。”它们被称为“青铜之冠”。因此,无论从高度、长度还是重量等各方面比较,秦陵铜车马均超过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并非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北省五峰长乐坪中学李家庆)

  9.主人不会让奴隶“带着”刑具干活课本第26页:“商朝的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经常带着刑具干活。”“带”应为“戴”。因为戴上刑具是防止奴隶逃跑,所以不能用携带的“带”,携带刑具照样可以逃跑。(安徽省全椒县马厂中学何泽九)

  10.“人殉”推敲课本第26页有一段文字是:“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作‘人殉’。”这句话主语是“奴隶主”,“奴隶主死了”又怎会“杀死”或“活埋”奴隶呢?应为: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为死去的奴隶主陪葬,叫作“人殉”。(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11.话说“百工”。课本第31页:“西周的手工业,种类多,分工细,号称‘百工’,包括青铜制造、制陶、纺织业等。”

  “百工”并非“包括青铜制造、制陶、纺织业等”各类手工业行业,而是指从事各类手工业生产的人。《中国通史》:“百工是掌握手工业技术,管理工奴的低级百姓”(百姓是贵族的通称)。《辞海》解释“百工”是“西周时工奴的总称”。

  西周的手工业,属王室及各受封贵族及其宗族所公有,并进行统一的规模经营。从业者统称“百工”。就是说,百工既指从事各类专项手工业生产的工奴,也包括主持专项手工业生产、为统治者掌管工奴的首领人物。这些工奴,其先祖曾是殷商的奴隶工匠,周灭商后转归周人所有,由周王室及各级受封贵族所支配,为统治者及其宗族制造器物。他们由于世代从事专项手工业生产,所以是以宗族为单位的集体。他们虽然是被统治的部族,但由于他们从事技术含量较高、较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又居住在都城、大邑之中,因而得到相当的宽大待遇,被称为“国人”。至于百工之长即掌管工奴的首领人物,除了主持制造或监督制造各种器物,具有工头和技师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生产。

  总而言之,西周“百工”不是奴隶,百工之长也不是奴隶主,商周两代将他们通称为“百工”,今天不妨称之为手工业者。课本“号称‘百工’”应为:手工业者号称百工。(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12.关于“春秋五霸”。自求学至执教,我一直对“春秋五霸”之说表示怀疑。1998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将‘春秋五霸’改为‘大国争霸’,使表述更加确切、合理。”证明了自己的怀疑没有错。然而,课本第40页第7课,仍以《春秋五霸》为题。同时,该课内容并没有变化。为避免误人子弟,笔者斗胆把自己的疑问提出,向专家和同仁求教。

  对课本的疑问:1课本前后矛盾。关于“五霸”之说,课文采用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在注释中列举的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很明显,课本采用第一种说法,楚庄王是最后一个霸主,而课文最后却说“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不难看出,把两种说法混在一起,教学实践证明,此举给教师带来很大麻烦,不断有学生对此前后矛盾的说法提出疑问,也令教师困惑。

  2“春秋五霸”一词不宜作课文题目。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平王东迁之初,存千二百国,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余国,会盟争伐者约十四君,这一时期千头万绪,内涵丰富。“春秋五霸”这一偏正短语,岂能涵盖这一时期的特点?大凡课题应有这一功能。是故,《考试说明》指出,“春秋五霸”改为“大国争霸”更确切、更合理。3“春秋五霸”不宜突出。课文既把“春秋五霸”作为题目,客观上突出了五霸的地位,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只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那么,突出“五霸”符合这一观点吗?况且五霸能算是真正的英雄吗?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来评论,应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大国诸侯纷纷争霸,挟天子以令诸侯,按当时的伦理观念,这种做法是违背“礼”的。

  因此,孟子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肯定?毕竟,他们不同于后来反抗压迫剥削的农民起义,他们只是武力征讨。

  4.“春秋五霸”之说与原意有违。课文最后说“春秋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从语法角度看,课文强调的是后面一句,也就是说课本对“春秋五霸”持肯定态度。然,笔者遍查《辞海》、《辞源》,未见“春秋五霸”一词,据推测是“春秋”与“五霸”合而成之。孔子做为当时的历史见证人,著有《春秋》,但也不会提出这一概念,因为“子不语‘乱、怪、力、神’”(《论语·述而》),争霸之事属“力”(强力),这是与孔子思想有违的。“五霸”之说源于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意即五位霸主是夏禹、商汤、周文武的罪人。因为他们破坏了古代的礼法,孟子对“五霸”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可见,课本运用“五霸”之说带有褒义色彩,而其本意却带明显的贬意色彩。课本贬义褒用合适吗?5“五霸”之说不准确。春秋时期,参加征讨会盟的诸侯岂止五人?有争议的就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夫差、勾践。孟子提出的“五霸”之说并不可信,他没有指出“五霸”到底是谁,是以,才有后人的多种说法,但每种说法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孟子之说我们也不能过分迷信,他自己就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春秋到底几位霸主,评定的标准又是什么?下面专门论述。还历史真相:让我们看一看各位“霸主”的主要活动。

  齐桓公得管仲之助,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发展齐国势力。公元前679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667年,“(周惠)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左传纪事本末》第189页)。公元前663年,桓公击山戎救燕,在诸侯中树立了很大威信。公元前656年,桓公率诸侯伐楚,迫使楚王认错,阻止楚向中原扩张。公元前651年,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史记·宋微子世家》),“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史记·楚世家》)。襄公会盟未果,被擒而后释。第二年冬,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襄公不听目夷之计,丧失攻击良机,一直到楚排好阵势才发动进攻,然宋寡楚众,“宋师大败,襄公伤股”,“病伤于泓竟卒”(《史记·宋微子世家》)。

  公元前635年,王弟子带叛乱自立为王,周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亲自率兵勤王,为平定周王室叛乱立下头功,被诸侯视为桓公再世,“襄王乃赐晋文公……为伯,以河内地与晋”(《史记·周本纪》)。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晋文公退兵三舍,诱敌深入,一举击溃楚军,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于是晋文公称伯……”(《史记·晋世家》)。晋文公得周王册封为霸主,其后周王亲自劳师,众诸侯莫不服从。

  秦王因平王东迁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627年,秦乘晋文公去世之机,企图插足中原,袭郑,郑商人弦高假借国君名义犒劳,秦以为郑有备,灭滑而归,路遭晋军袭击,发生殽之战,秦军全军覆没。此后,秦连续东进未讨便宜,转而向西发展,“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穆公以金鼓”(《史记·秦本纪》)。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楚王乃归修仁。公元前597年,为争夺郑国,晋楚大战于邲,晋军败北,楚王饮马黄河。

  吴越争霸。公元前506年,乘楚军连年作战、极度疲劳之机,吴与唐、蔡联合伐楚,五战五捷。破楚都郢。楚向秦求救,“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史记·吴太伯世家》)。从此,吴国力大大削弱。此前,越乃楚的属国,楚为制服吴,助越攻吴,公元前496年,吴越战于檇李,吴兵败,阖闾伤指而死,子夫差即位,立志报仇。公元前494年,吴大举攻越,勾践大败。公元前482年,夫差在两败齐后,会诸侯于黄池,与晋争作盟主,欲霸中国以全周室。而此时,卧薪尝胆的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国内空虚之机,出兵攻吴,吴失败。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夫差自杀。“勾践……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谁为霸主?自孟子提出“五霸”之说,争议颇众,然究竟谁为霸主?其依据又是什么?笔者认为,既是天下霸主,则应具备三个条件:天子册封,否则名不正、言不顺;会盟诸侯,否则威不能服众;入主中原,否则怎称天下霸主?三项具备者,惟齐桓公、晋文公、勾践,三人皆入主中原,桓公九合诸侯,文公有践土之盟,越有徐州之会,皆受周天子册封。

  宋襄公会盟未果,后假仁失众,竟丢了性命,有争霸之心,未达霸主之业。连太史公都不承认:“齐、晋、秦、楚……四国迭兴,更为伯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另外,教育部组织的十所大学编写的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在“大国争霸”一目中,亦未提及宋襄公称霸,看来宋襄公不在霸主之列。

  楚庄王与阖闾未主盟,也未受天子册封,只是靠强力征讨,威不能服众,且阖闾攻破郢后,秦军援楚败吴,吴军很快退回,阖闾未能入主中原,而夫差虽有黄池之会,但未受天子册封,都不能算真正霸主。

  “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能为诸侯盟主,亦宜哉”(《史记·秦本纪》)。可见秦穆公东进受阻,三项条件皆不具备,太史公也持否定态度,至多秦穆公只算区域性霸主。看来,若按统一标准来划分,则“春秋五霸”之说名不副实,课本也应改为“诸侯争霸”比较贴切、合理。(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陈全义)




 相关链接
《教学参考》:求真求实非炒作(2000/10/31/ 13:02)
人教社:小错难免莫要炒作(2000/10/31/ 13:01)
教材编写体制有严重问题(2000/10/31/ 12:05)
教材出一点错都是大问题(2000/10/31/ 12:04)
中学历史教材的是是非非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亚洲杯足球赛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10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