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 122.教材第126~132页叙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节,在“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中只有一页另5行,叙述了“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内容偏少,而且很不全面,没有全面概述截止90年代中期的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材除了列表说明“二次大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涉及70年代以来的三项成就外,主要说的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情况。没有叙述7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展。 123.教材第128页专门论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但是教材没有必要的篇幅来叙述发达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对策。教材第130~131页间叙述了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计划,但是却把它放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去阐述了。 124.教材第132页在“现代”的时间概念下列出“学术”子目中,叙述了“当代学术的整体化发展趋势”,然而,对于现代时期的学术状况丝毫没有涉及。教材没有对于像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作必要的概述,也没有对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流派做必要的叙述,没有对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术流派的演变进行概括。 125.教材第132~135页集中叙述“当前世界的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的写法是论述性的,而不是叙述本世纪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这就使学生难以看出发展的脉络。 126.教材第138页叙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运动”时写道:“从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新的现代主义流派,例如,以法国为中心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文学、美国的黑色幽默派等。”这里似乎应该叙述处于不同鼎盛时期的流派更合适些。例如法国40~50年代的存在主义文学、法国50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派、60年代兴起的美国的黑色幽默派、70年代拉丁美洲兴起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教材在第141页中叙述了“60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了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这样,当代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被“西方的文学艺术”和“亚非拉美文学”所割裂了。 127.教材第139页叙述“20世纪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但是并没有展开说明。教材详细写到音乐,但是一点没有提到舞蹈。 128.教材第142~144页列出“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而上册第154~155页列出“世界历史大事年表(14世纪~20世纪初)”,可以看出编著者的精心设计。但是上册教材中没有列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下册没有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令人纳闷的。显然历史事件在年表中被用来为编著者设定的世界近代和现代史的界标服务了。而这个“20世纪初”却一直划到了已经进入20世纪的10几年后了。 129.教材第144页写道:“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确切地说应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或“1989~1990年东欧剧变”,以免发生关于对于90年代含义的理解不同。80年代通常指1980~1989年间,1990年属于90年代初了。 130.此外,有关插图的选择虽较旧教材有重大进步,但是不少重大事件的插图尚待补充,另一方面是现有图片有重复之处。如第9幅照片选用了“珍珠港事件”,而教材第55页有“遭到袭击的珍珠港”的图片。第15幅照片有“纽伦堡审判”,教材第69页又有图画“纽伦堡审判”,而具有同样影响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却没有配以插图,显得安排不同。 评论不易,编著尤难。编著一部高质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符合跨世纪需求的、科学性与知识性统一的20世纪世界史教科书难度很大。编著符合普及教育需求的高级中学世界现代历史课本比高校教材更难。它要求深入浅出地概述20世纪多样化统一世界的历史演变,如实地阐述本世纪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帮助跨世纪的我国青少年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正确认识国际关系、正确认识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立足“国情”、胸怀祖国,了解“球情”、放眼世界,服务人民、报效社会。 科学性和知识性是统一的,学术性和普及性亦并非对立。在这里求实、求真是第一位的,离开了实事求是而刻意体现某种框架,离开整体和全球历史阐述,而把历史进程分隔为若干条条框框,就可能会导致离开历史的真实和完整。笔者以为课本应该寓论于史,思想教育应体现在实事求是地叙述历史进程之中。 编著一本高质量的高级中学世界历史课本,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有各个方面的参与,并且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改变实际上独此一家的局面。 笔者认为,首先要真正培育“一纲多本”的良性机制。高考“指挥棒”真正做到考试遵循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设想如果全国高考唯一依据的是独家教材而不是大纲,怎么可能做到“一纲多本”呢?如果不是“一纲多本”,竞争机制怎么引入,教材质量如何在“多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呢?当然这只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其次,要逐步改变出版社“自产自销”的局面。试想如果运动员和裁判员集于一身,就难避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当然,不是说编辑不能编书,而是说中学历史教科书全部或绝大部分由一个出版社的编辑自行编著,不能被认为是最佳方案和不可更改的“惯例”。 第三,要为长期处在普通教育第一线的、富有实践经验和学术功底的中学教师,积极参与编著中学教材创造条件。事实上,有些教师所编著的教学参考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充分显示了他们有能力编著具有相当水平的中学历史教材。 第四,高等学校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中学教科书的编著,不仅积极参与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审定,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著。在国外,优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由著名大学教授编著的事例是很多的。 总之,为了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求实精神的新世纪人才,我们需要提高普通教育的教材质量,而改革教材编写的机制,拓宽教材编写的路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所及仅是笔者的一点思考,也是一个企盼。(全文完) ①参见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第595~59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②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219页。 ③参见拙文《我国跨世纪面临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论经济发展观的误区--再论我国跨世纪的机遇和严峻挑战》,《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第5期。 写于1999年4月9日,修改于5月4日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