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黄安年: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一)

http://edu.sina.com.cn 2000/10/31 12:02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网

  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

  最近笔者认真地拜读了我国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下册,这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96年7月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了这本共分七章25节,有17万字的新教材。这是该课本的第二版,为区别以前使用的第一版旧教材,这里将第二版称为新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由于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使用的是这部具有被称为是反映“国家水平”的教材,而且又与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新生录取统一考试历史科目所依据的新教材直接相联系,也和为适应1999年高考,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高考指南”和“冲刺”

  “研讨”的应考“强化训练”和“模拟测试”依托的知识点以至“标准答案”相关联。因而,人教社的教材质量就格外引人瞩目了,不仅仅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关心,而且涉及社会各阶层有关人士,也引起高等学校从事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研究的同行们的关注。正是因为新教材目前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广泛影响,笔者在研读新教材并发表管见时,不得不给以悉心的研读。笔者以为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采纳了近些年来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经验和建议,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有了引人瞩目的明显变化。

  新教材大大充实了当代世界历史部分的篇幅,加强了课本的科学性和时代气息,注意了基本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并且对于学术界的不同见解也作了适当的介绍,在编著方法的多样化和图文并茂方面,新教材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世界现代史部分新教材的编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参见黄安年《20世纪的现实和高中(世界历史)课本》(上),《历史教学》,1994年第11期,第12期。该文被《中华优秀科学论文选》总第一卷教育卷(Ⅱ)收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报2月版。但是从面向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一部质量更高、更好、更完善的世界现代史普及本教材来要求,从求实求真,实践第一和社会生产力标准来检验,从体现整体史学和全球史的角度阐述现代世界历史来考虑,从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来衡量,新教材需要改进之处还不少。

  由于现当代世界历史的延续性特点,也由于现当代世界历史的阐述涉及一些敏感问题,而不得不在取舍上费尽心机,我们难以要求目前的新教材尽善尽美,世界现代史新教材的完善比起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编著来说,其难度之大是不言自明的,其时间自然也要长一些。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对提高普及教育知识水平的责任感,为尽可能正确反映20世纪的世界历史实际,给青少年们以真知,也为新教材的修订逐步更加完善,提出新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人人有责。这也符合新教材编著者在《说明》中的愿望。本文的质疑为读者便于查对起见,按新教材课文顺序,逐一择要列举百余例与编著者和读者坦诚切磋。在所列举的各条质疑中,有史实失真的,有评价有失偏颇的,有材料处理存疑的,有编辑体例不一的,有概念阐述不清的,也有文字措辞不明的,还有习题和插图配合不当的。可谓“眉目胡子一把抓”。

  限于篇幅对于教材的编著体系尚需做重大改动建议,笔者不准备在这里加以评论请参见拙文《论当代世界史教学体系的改革-兼谈教学改革》,将发表于《历史教学问题》杂志。拙文《论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将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杂志。本文的质疑集中在教材正文的叙述和评论上,对于文献的材料取舍或习题和插图不作过多的评论。对于列举的各项,也没有分别主次大小和分门别类,请读者自行鉴别。

  这里还要说明,笔者今年4月中在九江讲学时,就人教社为“二省一市”试点编写的1998年版修订的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下册,与第一线教师交换看法,并将1998年版与现行1996年版相比较,发现除个别内容有所增加和修改外,并无体系、章节和基本内容方面的重大变化。因此,本文不对1998年版另作评论。

  1.教材第1页写道:“20世纪初,俄国的工业生产已占世界第五位。”但是第2页又说:“十月革命前俄国只是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这在文意上前后有矛盾。因为所谓发展水平,是指当时代的相对水平而言,在当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是否只有四个,甚至连四个都没有呢。

  2.教材第2页引列宁“1917年的二月资产阶级革命”的原话,而第3页写“1917年爆发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提到列宁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里涉及到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概念问题。在教材上册有资产阶级、人民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提法,但是并没有民主革命的提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区别在哪里?教材没有交代。笔者以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在性质上的原则区别。参见黄安年:《读黄绍湘新著《美国史纲》(1492-1823)--兼谈美国早期发展历史的几个问题》,《世界历史》,1988年第2期。

  3.教材第2页选用了列宁关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主观条件的一段话。第三页思考题问:“结合阅读列宁的话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问题在于仅仅依据列宁这些话恐怕难以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是现代资本主义在俄国条件下的产物,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

  4.教材第5页在论及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时写道:“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笔者以为取世界现代史十月革命开端说,不如20世纪说更符合20世纪的历史实际。当然教材编著者有权自选一说。问题在于教材把《世界近代现代史》分成了上下两册,教材称“上册自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下册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起,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见教材《说明》)这就造成近代和现代历史分期时间上的混乱和矛盾。近代和现代分期的界标究竟是1917年还是1918年?一个是重大历史事件引起世界格局的巨变,一个是重大历史事件引起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性质的巨变。教材使用的十月革命开端说,使人感到我们所处的20世纪是全世界各国都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而不是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共处和竞争的时代。何况教材实际上也没有完全遵循十月革命开端说,教材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十月革命开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说,而在现代科技和文化领域则采取世纪初开端说。(第126-141页)

  5.教材第7页写道:“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基本上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这里又出现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概念。它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原则区别究竟在那里呢?

  6.教材第7-8页写道:匈牙利“苏维埃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劳动人民的政策”。这样的提法至少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有些不切实际的过左、过激的政策并非都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劳动人民的。教材说:“在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下”,匈牙利苏维埃政府失败了。而事实上,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还在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某些过“左”的错误政策。

  7.教材第11-12页叙述“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说的是1922年第一次运动.而在印度现代史上影响更大的,还有三十年代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材对此根本没有提到。

  8.教材第14页第二个练习题问道:“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实际上,在战前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中,世界性重大影响更大的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朝鲜的‘三·一’运动”并不会比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更大的。

  9.教材第15页在叙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评论说:“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又在14页引用列宁的话说:“新经济政策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这里的问题是第一,列宁真的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已经“真正找到了”“正确途径”吗?第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最好概括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吗?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时,使用过几种不同的说法,列宁还提到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采用列宁后面的一种说法,是否更易于理解也更符合它的实质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这里不妨引述列宁1921年在一篇阐述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文章里所论述的见解,他说:“1921年春以来,我们提出(还不是已经‘提出’,只是刚刚‘提出’并且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完全不同的办法即改良主义的方式。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计划、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式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只是随着它们活跃的程度能够使它们受到国家的调节。”“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成效地运用革命方法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失去清醒的头脑,一心设想什么‘伟大的、胜利的、世界性的、革命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来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被毁灭,而且一定会遭到毁灭。”

  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1921年11月5日),《列宁选集》第4卷,第574-57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列宁还指出:“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如果我们现在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末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事实上从纯粹意义的社会主义措施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市场经济,是新经济政策上带有实质性的变化。第三,既然列宁已经找到了“正确途径”,为什么到1927年后不久,“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呢(教材第16页)

  10.教材第14页设问了“结合阅读列宁的话,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思考题。这道思考题的设问如果改为“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要求学生在第六章学完后再来进一步思考,是否更好些、更易于正确理解些。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通过一些领导人的言论来论证固然是重要的,但主要是还是要靠社会实践的最终检验才是。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良好学风,而不应该养成以论代史的不良倾向。

  11.教材第15页写道:1922年年底“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并提到当时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后来发展到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但是教材没有交代十月革命胜利后至1922年时,这一时期俄国的国名叫什么。(最初称俄罗斯苏维埃,1918年1月正式宣布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也没有在教材中交代苏联是在什么时候发展到有15个加盟共和国的?教材第118页在苏联解体一段课文中提到“1989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乌克兰等国都有民族分离的活动。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接着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9个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第119页又写道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可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立国家联合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页下注说明,“1993年12月,格鲁吉亚正式加入‘独联体’,成为它的第12个成员国”。然而教材一直没有清楚地说明,这12个成员国包括了那些国家?人们只能从第120页“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图示中,费劲地找出这些国家来,这实在有点难为学生了.

  12.教材第16页写道:“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又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接着还写道“1928年初,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但教材没有交代造成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教材只说“斯大林认为,粮食收购不上来是富农反抗造成的。”虽然教材并不见得认同斯大林的看法。但是教材没有提及苏联是怎样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没有提到1929年农业全盘集体化进程中的严重错误,却得出了“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的结论。(16页)教材第17页也写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十分巨大,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但教材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和农业集体化进程有无关系。课本这段阐述似乎结论多,而历史过程少,寓论于史不够。

  13.教材第16页写道“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在这里也没有解释它的内容。而按照当时联共(布)和斯大林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和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方针,有着原则区别的。

  14.教材第17-18页写道:“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是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这一评估恐怕值得商榷,事实上,这种体制与社会生产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怎么相适应的。至于对苏联经济体制的概括,教材强调的是高度集中,这也值得商榷。似应同时强调用行政管理方法来管理经济这个模式,用经济方法来管理和用行政方法来管理两者之间是有着着重大原则区别的。

  15.教材第18页写到:“1936年至1939年间,苏联进行了大清洗运动。”这里需要明确由于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中央书记基洛夫遇刺,已经在事实上由此开展了规模庞大的肃反运动即大清洗运动。说1936年才开始大清洗并不符合实际。

  16.教材第19页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宣扬已久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那些原则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包藏着美国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的打算。”这样的评论,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教材称的“表面上冠冕堂皇”的条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之间的关系,及其战后的一些条约的实际成果和‘十四点原则’之间的关联。‘十四点原则’的本质无疑需要揭露,但是我们不宜低估“十四点原则”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它的两重性是我们在阐述时需要注意的。

  17.教材第23页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这里需要指出,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联决议已经没有权威性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美国一直没有参加国联,几个主要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均先后退出了国联。如德国(1926.9-1933.10.19在国联),苏联(1934.9.18-1939.12.14在国联),日本(1933.3.27退出),意大利(1937.12.12退出)。

  18.教材第23页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债权国。”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还在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超过英德两国之和,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点教材上册第111页也已经清楚地写明了。而且衡量是否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不能简单地用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来界定,试问,80年代中期后,日本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难道日本就真的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了吗”教材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债权国。”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19.教材第25-26页在“20年代的英国、法国”子目下,写“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然而,这一发生在30年代大危机期间的历史事件,提前摆到20年代来阐述使学生看不到英国这一重要行动与反危机措施有着密切关系。此外,教材在小字体中写道:“1921年,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的一些郡脱离它的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享有自治权,英国仍不放弃爱尔兰北部。”在这里,教材用“一些郡”含糊提法替代正确数字(旧教材有明确数字)恐怕意在“减轻学生考试负担”,结果反而造成学习历史知识的困惑。而且旧教材关于英国的国名这时改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说明也被取消了,例如旧教材写得好的地方,新教材没有保持的地方还有一些。

  20.教材第25-26页叙述20年代英国的情况,但是没有提到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而1926年5月的英国工人总罢工这一事件正说明了20年代英国稳定是相对的。




 相关链接
《教学参考》:求真求实非炒作(2000/10/31/ 13:02)
人教社:小错难免莫要炒作(2000/10/31/ 13:01)
教材编写体制有严重问题(2000/10/31/ 12:05)
教材出一点错都是大问题(2000/10/31/ 12:04)
中学历史教材的是是非非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亚洲杯足球赛专题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以色列袭击巴勒斯坦专题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音像世界》第10期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