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正文

雅思和新托福--哪种出国留学考试更适合您

http://www.sina.com.cn 2006/03/08 11:14  扬子晚报

  据不完全估计,2005年中国参加雅思的考生达到15万人,已成为国内留学类语言考试的“领头羊”。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最近宣布,今年中国将实行新托福考试,一轮新的“托福”热又随即掀起。雅思和新托福两种留学考试各有不同特点,下面是留学咨询机构的最新分析。

  方式比较

  新托福 新托福通过互联网与ETS总部组成局域网,为每个人发出不同的考题,而且考题一次有效,不再会有题库。此外,网考通过电子方式记录答案后,将答案传输到人工评分网络,并予以客观、可靠的评分,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合理性。

  雅思 目前官方并未公布采用“机考”的消息,中国考生所参加的雅思考试仍然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会有一定的题库,部分题目会在考试中重复出现,2006年雅思作文的评分标准将会更加细化。

  专家提示 新托福考试原则上考题不会重复;而雅思考试中仍然会有题库,考生可以通过一些“过来人”的考试经验,对考试背景作大致了解,但对于在网络上公布的考试答案,考生不能完全依赖。因为考试中的题目有可能极其相似,但答案却完全不同。

  听力比较

  新托福 原来的短对话被取消,听力部分内容更加学术化,演讲篇幅大大加长。此外,听力部分出现了5种新题型:“选择两个正确答案的题目”、“听部分文章摘要后完成的细节题”、“根据文章内容点击图片相应位置的题目”、“通过拖动来选择答案的多选题”、“点击表格的题目”。

  雅思 听力部分会出现多个经典场景,对细节考核将更贴近国外生活要求。此外,听力部分将出现一些新场景,比如商业场景、超市、纪念品点等信息。考核题型也趋向多样化,不再是单纯考查填空或选择题。

  专家提示 新托福听力部分的考查给予考生答题思考的时间要多于雅思,当中有个别题目可以重复,而且题型还是以选择题为主,与雅思的填空式作答相比,更符合中国学生的考试模式。

  口语比较

  新托福 口语部分采用人机对话,模拟正式的上课讲演来考查学生。考试共有6道题目,一三五针对的是校园生活,而二四六都是相对学术性的题材。

  雅思 口语采用“人人对话”形式,客观性相对减弱。在2006年的考试中不仅会在原有话题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新问题,而且会对于第二部分的topic(话题)进行具体化,例如原来只问holiday(假期)的话题,以后将会具体为highschool(高中)的毕业旅行。

  专家提示 雅思口语在网络上有较全面的“机经”(考生对考试题目和答案的回忆),考生可以把这些内容作为参考。而新托福口语考试,由于考生开始时间有差异,在同一个考场中可能会出现说话声音此起彼伏的情况。

  阅读比较

  新托福阅读部分内容变得更加学术化,其涵盖的题材也更加广泛,包括了历史、科学、教育、商业、社科、艺术文学、工程技术、体育文娱8个方面。此外,阅读部分还出现两种新题型:“插入句子题”和“拖动选择的多选题”。

  雅思文章内容基本来自传统的题库,比如有关古代文明、移民史的社会科学话题,英国农业和动物特征介绍的自然科学话题等。新题的出现都比较有规律,如教育方面的科技英语(ScientificEnglish)话题。阅读部分新题约占20%~30%。

  专家提示 雅思阅读的“机经”只可以提供文章的背景信息,建议考生最好多花时间来熟悉真题和题型。

  作文比较

  新托福作文部分新增一篇考查综合能力的文章。要求考生用3分钟的时间读一篇学术性文章,然后听2到3分钟的相关讲座的录音,最后要求考生在20分钟内写下一篇字数在150到225的短文章。而大作文部分基本不变,字数比旧托福要求稍长。

  雅思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小作文话题中的各种常规图表、柱状图、线图、饼图等交替出现。大作文的话题出现比较全面,包括了政府、环境、科技、媒体、犯罪、文化、动物等各种争议性话题。

  专家提示不管是雅思还是新托福,考试中的大作文题都有全球范围内进行考题轮换的趋势,考生可以通过网上的“题库”,作为参考练习。

  认可度比较

  美国 两者都承认,3000多所大学中有接近700所承认雅思成绩。

  

澳大利亚 两者都承认。大学承认托福成绩,但政府签证要求雅思成绩。

  日本两者都承认,但偏向承认托福。

  韩国两者都承认,但偏向承认雅思。

  加拿大两者都承认。

  英国两者都承认。

  新西兰两者都承认。

  新加坡两者都承认。

  欧洲两者都承认。李先秋贺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