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专家观点:
高考应照顾学生个体需求
事实上,英国高考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国内高校选拔人才制度可以学习和借鉴。首先是它并不是“一考定终身”,每个学生都有两次机会参加考试,选择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其次,它的考试成绩被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名校承认。最人性化的是,它有60多门课程供考生选择,学生只需参加其中的约5门考试,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充分照顾到了不同学生尤其是偏科学生的个体需求。
高考制度差异是根本原因
因为国内和国外的教育体制不同,造成学生完全不同的际遇。对于这一现象,上海交大教育学专家熊丙奇教授指出,这是两个不同的高考录取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对国内绝大部分考生来说,高考还是高校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在分数优先这一高考指挥棒下,中学教育也不得不围绕“分数”做文章,不断让学生做枯燥的试题。
而国外高校的录取方式采取的是申请制,学生的高考成绩仅仅是学生申请名校的资格线。因为高考制度不同,导致中学的教育不同,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追求也不一样,中学对此也无可奈何。
熊丙奇教授认为,国内高考制度应该改革,现在的中学教育很难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淡化分数在录取中的刚性作用,给学生增加更多录取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将注重力从关注考生成绩转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淡化分数在高校录取中的刚性作用,必然会面对一个是否公平公正问题。但是如果将高考分数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则必然会导致中学教育和学生无法注重综合素质发展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的高考改革关键是一个根本制度的问题。如果制度不改革,其他改革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