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城情结:唐人街的“年味”解乡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 15:16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世界华人周刊》官方博客》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文/ 纽约浪人

  纽约的唐人街,不下雨,也可能路滑。商家习惯性泼出的浊水,经过两百年的积淀,已洗礼出又黑又亮的“古董”步道。 晴天打雨伞,也不一定是错。在那些烟熏缭绕的巷子里,万国旗没准儿正悄然从看似阳台的防火逃生梯伸出,残留的肥皂水顺着晒衣杆滴滴哒哒地流下来。 街区尽管楼房连栋成片,但每户房东门前的属地,也就6到8米宽。虽然世代相传的祖业都有保养,但同龄的楼宇, 业主却不一定同代。各扫门前雪的不同时期翻修,色泽各异凹凸不平的人行道,每户都确保了十足个性。 勿街,伊丽莎白街....。漂浮的味,霉?香?臭?烟?腐? 说不清楚。 总之是陈年老窖,天长日久发哮成独一无二,迷人的中国城味。有经验的游客无需地图,冲着那味去,准没错!

  大年初一,我携儿带女开高速一个多小时车程,冲着那味去解乡愁。平常儿女不理解父母的中国城情节,总抱怨华人集聚区的脏、乱、差,即便吃中餐也不愿去唐人街。但自从去年到唐人街过年,孩子们再也不拒绝前往了,还提前几周开始向老师和同学们炫耀。当然,他们为之兴奋的并非那些来路不明的异味,而是那龙飞凤舞、锣鼓喧天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年味”。

  曼哈顿拥有许多头衔, 世界金融中心、媒体中心、时尚中心、影视中心......、全世界似乎都在努力与之接轨, 唯独与华尔街近在咫尺的唐人街要自成一体。它不但几百年来城市风貌依旧,甚至北京话、英语、广州话都不是普通话。潮州、台山、福州、温州、闽南、吴越语、东北腔....。各种鸡同鸭讲的方言满街随风飘荡。青帮后裔不懂中文,他们或许早已生活在了美国的四面八方,但回唐人街过年却成为了习惯。锣鼓喧天的队列虽不及张艺谋的京奥鼓阵气势磅礴,但执着而激昂的隆隆鼓声,仿佛是华人移民在新大陆单打独斗中声嘶力竭的呐喊。青洪、伍氏...。各历史悠久会馆纷纷出动,新年沿街逐一为商家舞龙去邪。新生代不屑领取祖辈们索要的保护费,但商家仍然以红包敬谢。

  爆竹声中迎新年是华人的传统,但纽约市政府为了预防爆竹诱发火灾,曾经强行取缔过年燃放鞭炮。华人经过多年的在努力,不但经由议会立法将中国新年定为了纽约市的法定假日,同时还争回了保持传统的权利。聪明的中国人因此而研发的气压礼花爆竹,虽然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未派上用场,但它既环保又安全的实效,即便不能申报第五大发明,至少保证了节日气氛的原汁原味。或许,正是如此等等的顽固不化,纽约唐人街的“年味”才更加浓厚。

  上世纪70年代,华人帮派曾与意裔黑帮血腥火拼。老侨帮会经有实战经验的越南华裔船民补充后,战斗力明显增强。他们越过运河大街,将华人势力渗透进了小意大利区,随之将唐人街扩张成了今日的中国城。 80年代末纽约市强力扫黑,华人帮派也随西西里教父一道魂西归去。尽管如此, 对人手持一支“火箭筒”爆竹的庆祝方式,纽约警方仍然如临大敌。 911的惊爆已令警察草木皆兵,华人礼炮打出的“仙女散花”、带警笛声呼啸而来的降落伞、此起彼伏的高仿真电光机关枪扫射鞭炮....., 搞得每个路口的值班警员一脸惶恐。好在多元社会的纽约,什么伤风败俗都能容忍,更何况是勤劳华人的传统习俗。虽然隔离街区的警察对华人为啥要在节日里把华埠弄得一派“枪林弹雨”不得其解,但冷眼旁观中也还算态度端正,至少没向肆意污染环境的民众开罚单。当然,民众对将唐人街围得水泄不通的警车根本就视若无睹,人们在我行我素中自得其乐,乡亲们喜欢的就是那“炮火连天”中的“年味”。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非凡, “神七”、京奥...。件件都举世瞩目。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已今非昔比,但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却停留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东西海岸的工商业精英扛着全球化的大旗所向披靡,好莱坞高举智慧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向世界输出“精神污染”,华尔街的高智商“歹徒”则利用人性中的贪婪洗全人类的钱。长期以来的超强独大,让美国人文化上的“贫富悬殊”,变得与中国人经济上的贫富悬殊一样大。尤其美国主流人口集中的中南部,以及东西海岸的城市蓝领仍然认为世界就是美国。甚至在公共图书馆翻阅关于中国人的资料,许多记录依然配着穿长袍,留长辫,小眼睛的东方人图片。所以, 在中国人看来极其平常的燃放鞭炮行为,也能象影视明星般获得狗仔蜂拥而来的待遇。 随处可见的“追星”场面,让唐人街“年味”披上了神秘色彩。

  为在唐人街过年,我岳父母更是开两个多小时长途从费城郊外赶来。虽然他们都是超过“古来稀”的老人,但为满足自己的文化情节仍兴致勃勃而来。在国内过年不可缺少的年夜饭,被我们合并在了唐人街“年味”里。平常无缘品尝可口的家乡菜,上海老正兴的烤夫、呛蟹、黄泥螺、蟹粉汤包、蛤蛎炖蛋、糟馏鱼片....。家常菜让老人顿时觉得回家了。擅于察言观色的年青上海籍侍者,在大伙吃性正浓时顺势把大厨引来拜年。恭喜发财声中的寒暄还未结束,大厨却突然愣住了。他突然冲着我岳母大叫: “侬...。侬...。侬是成都路伟弟的妈妈吧?”.....。它乡遇故知令“年味”平添了戏剧性色彩。老人哪能记得20年前弄堂里与儿子玩皮的“小混混”模样,但长辈们饱经风霜的脸却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年饭在一派怀旧与迎新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买单时我却被笑容满面的侍者告知:“今天过年,单已有人买了。以后想家时,就来老正兴吧!” 无论我说什么,收银员都只是微笑以对。我只好按粗略估算餐费的双份装了个红包让老岳母送进厨房,我知道厨师打工的辛苦,而且人在它乡,何时何地大家才能再相逢?在国内发生这样的小事,也许不足挂齿。但在纽约这个50%居民是外国人的鱼龙混杂之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才是常态,如此中国式的人情味,令唐人街的“年味”更加回味无穷。

  爆竹声中唐人街的“年味”,解了海外华人述不尽的乡愁,让美国人也情不自禁地踊跃加入到欢乐的人群中。 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经过华裔移民身体力行的世代相传,为一代代美籍华人从小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唐人街坚持不懈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在海外华人和祖国间拉起了一条永远也翦不断的黄丝带。唐人街近乎固步自封的坚持,不但将中华传统保护得完好无损,它也成为了经久不衰海外侨胞的精神家园。唐人街的“年味”,让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在每逢佳节时再也不感到孤单。这些硝烟弥漫的“年味”不但为同胞们逢凶化吉,还在异国它乡为美利坚熏陶出了华盛顿州长骆家辉、联邦众议员吴振伟、劳工部长赵小兰、能源部长朱棣文.....。或许,今年唐人街牛气冲天的“年味”里,还会成长出未来的白宫主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唐人街 春节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