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
1986年,安德烈·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了音乐剧《歌剧魅影》并在伦敦首演。此后至今已演出数千场,经久不衰。
故事讲述了一个隐居在巴黎歌剧院地下迷宫里的幽灵似的音乐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很有天分的年轻歌唱演员克里斯汀(Christine),并立志把她训练成为著名歌唱家。而克里斯汀却爱着另外一位青年罗欧(Raoul)。歌剧院的幽灵不甘于克里斯汀作为学生和恋人的双重背叛,不惜用暴力把克里斯汀劫持到他自己幽居的地下迷宫里。罗欧不顾危险跟踪营救,最终幽灵被两位年轻人的爱情打动,放走了克里斯汀,自己也从此消声匿迹。
Mamma Mia!(妈妈咪呀!)
《妈妈咪呀!》讲述在希腊小岛上以开餐馆为生的一对母女。女儿即将出嫁,她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亲自在婚礼当日将她的手交给她的丈夫,可惜她的妈妈从来没有告诉她谁是她的父亲。于是在出嫁之前,她偷看了妈妈的日记,发现她妈妈有三个情人都极有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情急之下,她根据找到的旧信件地址,寄出三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婚礼。在她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女主角的“三个”爸爸在婚礼的前一日抵达小岛。三个男人怀着不同的心情重回小岛,各自缅怀起二十年前与女主角的妈妈的一段情。随后小岛上热闹起来,母女之间、父女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吵吵闹闹、纠纠葛葛却也开开心心。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两代人不同经历、不同心路历程,却对爱情有一样的理解与有相似的选择,最后皆大欢喜。
《妈妈咪呀!》最能打动人是其自始至终流露出的轻松与惬意,而这正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中最闪光的字眼。一座海上小岛、一个小小旅店,淳朴而可爱、善良而快乐的男人女人。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发生在这样一帮无忧无虑的人身上,自然让生活在城市的人多了几许憧憬和怦然心动。剧中小餐馆里的家具,包括椅子、桌子、床等,都是按照希腊风格定制。演员们穿的戏服、头发造型、用的箱包,甚至梳子、电吹风等每一个细节都是典型的欧洲style。加上海边潜水嬉戏时的狂欢、少男追求阿姨时的滑稽、女人Party上的妩媚,《妈妈咪呀!》将欧洲的浪漫风情展露无遗,那种欢快有“让伦敦抑郁药厂倒闭”的传闻也不足为奇。
《妈妈咪呀!》是以70年代最走红的瑞典乐队ABBA的歌曲改编而成的音乐剧,其中ABBA的词曲不动分毫贯穿于该剧当中,完全颠覆了“先有故事,后有音乐”的传统音乐剧创作模式。这一特征吸引了热爱ABBA的歌迷,几乎所有去看过《妈妈咪呀》的观众,无论是否以英语为母语,都能开开心心地融入其中。
Chicago(芝加哥)
《芝加哥》可以描述成两个女歌舞演员与一个律师的故事。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罗西•哈特梦想着成为一个伟大的歌舞演员,梦想着有朝一日一鸣惊人。而她心中的偶像就是当时的歌舞明星魏玛•凯利。
罗西由于受了欺骗愤而将不忠的情人杀死,进了监狱。恰好魏玛•凯利也因发现自己的妹妹和丈夫通奸而杀人入狱。善于颠倒黑白的律师比例•弗林受雇接手罗西的案子,在巧舌如簧的弗林精心的策划和安排下,罗西成功地使陪审团做出了她无罪的判决。出狱之后的罗西与凯利相遇,两人化敌为友,共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故事是美国社会现象的浓缩,具有内在的强大冲击和震撼力。
阴谋与爱情,贪婪与竞争,背信弃义与友情。这些因素构成了《芝加哥》成功的情节基础,深刻而富有讽喻意味地勾勒出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众生相。由于故事题材的规定,《芝加哥》的音乐成为美国音乐剧发展史上一次综合性的回顾。主题歌曲《爵士春秋》也因此而深受欢迎。在舞蹈方面,《芝加哥》大胆地加爵士舞、探戈和踢踏舞等多种舞蹈形式融合其中,借用了百老汇不同时期的歌舞类型,将包括富丽秀、杂耍秀在内的各种歌舞形式构成了一幅幅眩目的风景。具有真正美国文化的代表性和美国音乐剧艺术风格的代表性。总之,《芝加哥》巧妙地在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戏剧框架中制作了一道歌舞升平、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
《芝加哥》问世以来,以其高超的艺术质量和精美的制作和表演获得了超过50项的重要奖项。其中包括托尼奖、格莱美、奥利弗和赫尔普曼奖。根据它拍成的同名电影则获得13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等6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