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巴勒斯坦人十分热情友好,逢年过节和应邀参加宴会时,通常有送花的习惯。只是他们审美的情趣和风俗习惯与中国人有些不同,如果不了解,难免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年,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我们决定办一次午餐会。巴勒斯坦众多党政军界的头面人物都接受了邀请,人还未到,先陆陆续续派人送花来了。
我们的巴勒斯坦籍雇员打开院门,只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七手八脚地从卡车上卸下两个木条钉的大架子,在雇员的引领下,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把木架子抬进客厅摆放整齐。然后,这些人又跑回卡车,捧来两个像锅盖那样硕大无比的圆形花盘,稳稳当当地把它们竖起来支在木架子上。
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那花盘底部是大块浸泡了营养液的海绵,上面花团锦簇地插着一圈又一圈红白相间的康乃馨,少说也有上百朵。花店伙计们动作娴熟地进行了一番布置,先在两个花架之间挂上巴勒斯坦最高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大幅画像,又取出几块白色条幅,自然地垂搭在花盘的两端。
我凑过去细加观瞧,两条贺幅又长又大,很有气势,令人感受到送花人的真诚。要知道,巴勒斯坦花价不菲,像今天这么大的花盘,用的又是当地相当昂贵的康乃馨,客人们真是破费了。
但送走客人,我们信步回到客厅,开始闲下心来观赏一屋的鲜花。不知怎么越看越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过了一会儿,有人小声说:“怎么看上去有点儿像花圈呢?”经他这么一提醒,众人再仔细端详,都不约而同地失声叫道:“没错!没错!”一位同事后来说,他当时看了那些“花圈”,觉得恍然置身追悼会,头皮都有些发麻。
一位在中东地区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哈哈一笑,打破了尴尬的沉寂。他介绍道,不单巴勒斯坦,其它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人们,也有送这种花架的习惯,以表示对主人的敬意。虽然阿拉伯人的风俗和我们大相径庭,但入乡随俗,只要我们体会到客人的深情厚谊就是了。
尽管如此,酷似花圈的花架在客厅里放了两天,大家看着还是觉得有点别别扭扭,但花开得好好的,贸然处理实在可惜。正踌躇间,雇员怯怯地前来请示,问他能不能把这些花搬回家摆摆,让家人也喜庆喜庆。大伙儿一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没问题,拿走吧!”雇员乐呵呵地一趟趟往家搬花,我们也长长出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