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骏“学历门”拷问中国“文凭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 11:1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

  美国《侨报》15日发表针对近期颇受媒体关注的“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事件发表评论文章。文中称,唐骏“学历门”事件,应是中国转向“唯能力论”、放弃“文凭”膜拜,挤压学历泡沫的契机。

  文章摘录如下:

  打假著称的留美博士方舟子爆料,有中国“打工皇帝”之称的前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博士学历造假,一时间引发海内外华人热议,成为媒体争相炒作的话题。然而,如果文凭“造假”与“打假”的争议还停留在唐骏个人的诚信问题本身,就大题小作了。唐骏“学历门”事件,应引发我们对中国教育与社会深层问题的思考。

  按照美国的高校管理体制,大学是公司化管理,只要依法注册的大学就是合法的。西太平洋大学没有经过权威认证,只能说教育质量没有保证,因此它可能不是中国社会所理解的“野鸡大学”,但其文凭水分含量颇高却不容置疑。

  中国大陆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历经“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唯洋文凭论”几个阶段,而对于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能力,未予高度关注。这也是唐骏们利用国人崇尚“洋文凭”心理的现实动力。当下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展开招募海外人才的计划,“学历门”事件则提醒中国社会反思,面对浩浩荡荡的“海归”潮和留学潮,这些踊跃归国的“海归”们的文凭究竟成色几何?学历泡沫多重?

  不过,在中国国内,在职研究生、在职博士、远程教育、研修班等等的文凭,其间何尝没有来自“学历工场”?了解中国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多数“在职”学历的成色有多少?尤其是官员们手里的文凭,“注水”的成分有多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说:“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如此一来,经济学理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就大行其道。子虚乌有的“洋学历”排挤按部就班获取的本土学历,泡沫丰富的高学历驱逐真材实料的低学历或无学历人士。

  多年来,中国上下对学历顶礼膜拜,甚至到了没有勇气去怀疑的地步。学历的“皇帝的新衣”之所以“光彩亮丽”,其背后的沉疴只能是社会整体的深度纵容。如果中国的任何用人单位招聘时都不单单看学历文凭,而是更注重个人能力,相信唐骏们也不会花那个冤枉钱“买”一份纸面意义上的学历。这也提醒当局,构筑教育发展蓝图的同时,更应建立监督机制,深度挤压国内的学历泡沫,最大程度还原学历所附加的真实的个人才能,从而在选才机制上真正回归“唯能力论”。

  此前沸沸扬扬的“富士康”事件,令舆论认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终结,迈向新的经济转型期。在此之际,人才自然成为核心因素。但真正的人才评判标准应当改变此前“唯学历论”——尤其是“唯洋学历论”的偏见,转向“唯能力论”。美国很多知名的成功人士并没有耀眼的学历光环,就像唐骏曾经的同事比尔·盖茨从来没有否认他仅仅是一个哈佛大学的辍学生,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打造独步全球的微软帝国。反观彼岸的中国,没有学历的成功人士少之又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博士”的怪圈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公平竞争的江湖。

  类似的,“学历门”拷问的不仅是唐骏个人,也是中国教育的诚信问题。最近上海市社科院公布了一项“关于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90.2%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者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教育领域本应是一片最后的净土,当这片净土也被“注水文凭”污染之后,不仅中国教育的根基会被摧毁,社会的诚信之塔也会崩溃。

  因此,在拆穿“皇帝的新衣”之后,人们在指斥“皇帝”的同时,更应反思纵容皇帝穿上 “新衣”的社会土壤。唐骏“学历门”事件,应是中国转向“唯能力论”、放弃“文凭”膜拜,挤压学历泡沫,还教育一片净土的契机。如此,唐骏“学历门”争议,才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正面的收益。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