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话题:中外大学生到底有何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 12:22   中国青年报

  中国学生喜欢谈定义概念,外国学生注重细节

  “你们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吗?”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治理创新青年设计大赛”(YICGG)的现场,评委向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参赛团队发问。团队的中国学生们正在用视频、PPT和海报向评委介绍日本捕鲸业的现状,让人联想到获得今年奥斯卡奖的纪录片《海豚湾》。当天的许多参赛提案都面对了类似的问题,参赛的中国学生发现,自己虽然关注到“问题在哪里”,却很难说出“我们能怎么做”。

  “中国人一般喜欢谈定义、概念,来自国外的同学则更注重细节,讲求‘做实事’。”在YICGG获得“最具价值项目”奖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团队队长唐以仁对记者说。在决赛第二轮“世界团队”的PK中,他们与5名意大利学生合作,课题与空气污染相关。为时两天的讨论中,意大利学生表现出对 “具体”的重视:选择某一个或几个个案,善于利用数据、简要的图表等形式做分析,这让中国学生感慨良多:“我们往往只是谈节能、环保之类泛泛的观点。”

  刚从武汉大学参加了首届学生社团国际交流营,来到复旦大学与上海高校传媒联盟学生代表交流的耶鲁大学学生理事会主席陶然也说, “中国学生的思路比较全局化,重视理论方法,这一方面有好处,即更系统,更综合;但也有缺点,即不具体。西方学生则偏向分析、实证、具体。”他觉得,一个好的教育系统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拥有整体、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生在南京、生长在美国的陶然还认为,中国人常习惯在原有的框架下做事情,说“应该怎么样”,而不是“我做得怎么样”。这一点也为YICGG的许多中国参赛选手提到:“外国选手更强调自己的创新点和可行方案。”

  “太听话”的中国学生也在“与国际接轨”

  阿拉巴马大学的中国学生Ying(应本人要求,隐去其姓名——记者注)觉得,中国学生比较羞涩,上课时不爱问问题,往往是下课就走;外国人则想问就问。她把这种情况归结于国外的教育体制没有尊卑思想,而且老外非常注重人格独立,注重自己的想法;中国人则习惯于“听话”,把老师当作权威,从而使得创新能力较弱。

  “太听话”这个词,在中外学生的屡次交流中,都被视为对中国学生特点的概括。2009年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时,中国学生的问题被质疑为太“软”;刚刚结束不久的世博青年周活动中,很多中国学生的开场白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主办方老师为一名中国学生提供的例句。

  陶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学生比较“爱面子”,而美国人虽然也爱面子,但是程度较轻,因此更习惯于批评、争论和开放式发言。但他强调自己的另一观点:人们总是看到中外学生有什么不一样,却很少谈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而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开始趋同,各个国家的年轻人也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爱好、目的等。“中国的青年学生成长于巨变的时期,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一样,都聪明、开放,充满希望和理想,都期盼世界更美好,并愿意为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自己的努力。”陶然说。

  在YICGG中,中国学生确已表现出在“与国际接轨”。唐以仁所在的北外团队的获奖提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拯救濒危语言项目”,正是由于“具体”、“可行”,受到评委的青睐。在长达37页的提案中,从上至下,列出了详细的组织结构图,包括语言的危险等级及相应措施、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在他们的设想中,当一门语言濒临消失时,组织将派遣语言学专家、后勤人员、技术人员组成临时小组,奔赴当地救援。

  而获“最具创新能力奖”的团队队长、复旦大学的成欣峰也说,“离开了可操作性,一切都是空谈;在关注社会现状的基础上考虑发展,考虑解决问题,才是更值得接受的思考方式。”

  比赛中,外国学生都回去睡觉了,中国学生则讨论到凌晨

  成欣峰在与外国学生的交流中,还发现了他们对版权和结构的重视,对引用的严谨。在他们的团队准备报告的过程中,引用、封面、目录、参考文献等注意事项,都是来自意大利的Eliana提醒负责编辑的同学做好的。

  “在国外,我们经常抄作业,外国人从不抄作业。”Ying也说,“中国学生习惯了在国内免费下载东西、抄论文。”在她看来,中国学生总是最不认真却成绩最好的,在美国大学里,中国人都觉得外国人很笨,笑点很低;外国人则觉得中国人很聪明。美国人总是很早就开始做作业,但中国人总是到最后关头才开始做,做出来却往往比外国人的得分要高。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上,中国人也总体现出“小聪明”。拿助教、助研奖学金是需要工作的,工作时中国人喜欢聊天、偷懒,美国人则不会,都很努力工作。

  但在YICGG的比赛中,却是中国选手比较“认真”。中外学生住在不同的宾馆,外国学生回去后都睡觉了,而许多中国学生回去后,半夜一两点还在讨论。一位印度大学生说,“中国学生的刻苦程度令我们惊讶。”

  “中国人喜欢在一个可见的组织和比赛中做到顶端,而外国人则想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龚怡雯说。在与美国常青藤联盟的交流中,探讨“对成功的定义”时,几位常青藤联盟的学生组织代表们强调,每个人应该选择自己有兴趣并觉得有价值的事情。(记者:周凯)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