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中美考试:美国考试也会让你崩溃

2014年12月01日10:19  中国青年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陈健坤是一名高三学生,目前正处在紧张地申请美国高校的过程中。他经历过小升初,也经历过残酷的中考[微博]。为了申请美国高校,他先后参加了两次SAT、SAT2,以及AP、托福[微博]等美国式的考试。SAT中他选考了中国学生极少参加的美国历史、心理学等科目。难得的是,他不仅考试,也琢磨考试的模式与思路,着意以一个高中生的视角,以真实体验的感受,对中美考试进行比较研究,或许其结论能给广大学生和业内专家一些思考借鉴。

  日前,媒体报道说有一个所谓作家高考[微博]作文只考了29分,于是状告考试院。媒体的报道倾向让我无语:这个考试题有问题。类似对中国的考试,尤其是高考的指责,几乎成为社会的主流舆论。

  每一个考试都有自己的定位与规则,也都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优点。我们绝不应该盲目地胡乱批判,如果按这些批判的标准,美国的“高考”SAT同样让人崩溃,几乎一无是处。

  我国试题的难度,是大家批判最多的。但简单就一定好吗?

  以SAT2(SAT中选考部分)为例,要考的科目自己报,有十来种,得满分比较容易,尤其是理科科目。多数中国考[微博]生基本只选数学、物理、化学,因此,中国考生满分比例就非常高。很多美国的大学招生官已经不看这个成绩了。

  和这个类似的还有AP考试。AP本意是大学先修课程,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中学生的课程。AP考试中,有些科目有相当大的容错率(微积分、物理答对2/3就可以得满分5分),中国学生只要理科还可以,基本都得满分。结果导致分数通货膨胀,满分也没什么意义了。我见过不少国际班的学生,标准的选择就是考微积分BC、统计学、物理力学、物理电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因为容易得满分。而这样下来,招生官很难参考这个分了。

  一个考试的社会评价价值的高低,也往往与能否拉开差距,体现出区别度有关。即便是同一个考试,也是那个能拉开区别度的科目更有价值。

  舆论对中国考试的另外一个论调就是认为我们的考试,死板八股,加重了应试教育。其实,有考试就有应试,与考试本身如何无关。每一个考试都会有其规则,甚至八股的地方。

  考过SAT的人应该都知道SAT有多坑爹,八股到什么程度。25分钟要写450+单词才能拿高分,现场写的话,对于多数中国考生,基本没有可能考高分。结果高分考生都是把例子按分类全部背下来,什么挑战权威、创新、合作、竞争等,拿到题扫一眼就开始默写。填空题就更不用说了,只要老实背单词就能全对,不背的话,19个题错10来个也正常。有一次我的物理外教,课间看我在背单词,好奇地看了一下,发现自己几乎一个也不会,连词频最高的那些都不认识。

  写到这里,你应该很好奇,为何如此八股的考试还会让几乎所有本科赴美留学[微博]的人去考?原因很简单,因为SAT还是有区分度的,有些科目的区分度甚至是非常高的。

  拿SAT2的美国历史(下称“美历”)举例,大家也可以见识美国人的偏题怪题。最好的复习材料是一个美国老师写的,第一页就自豪地说自己40年内考过110多次SAT2美历和AP美历,获过各种优秀教师执照云云。那本书罗列了所有重点,但是只看那本书一般800分左右只能得600分。那怎么考高分呢?很简单,看书呗。老师推荐了想拔高分的都看一本美国大学教授写的American Pageant。1000多页的砖头书。而且老师说得很明确,精读,因为没人知道最后那些偏题怪题会出在哪里。也不止一次发生过我不会的题老师也不会。下面我举几个模拟题中的例子:

  下列哪个人物和水门事件无关?

  A. Richard M. Nixon

  B. John Dean

  C. James McCord

  D. Robert Bork。

  E. Robert S. McNamara

  一看这种题就懵了。A选项尼克松自然排除。水门事件两个记者基本没人会记名字,而且即使记住了两个记者的名字还有两人不知道是谁。结果一查E选项的人只和越战有关,故排除。

  更坑爹的是:“下列哪个经典小说和美国参与的战争无关?”得对美国文学有一定了解才会知道广岛一小说描写的是战后80年代的事。

  最坑人的是:下列哪部1950年代的非科幻书没有告诫美国人民去关注战后社会的急迫问题?

  A.the Affluent society by John Kenneth Galbraith

  B.the lonely crowd by David Riesman

  C.The organization man by William Whyte

  D.White collar by C. Wright Mills

  E.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by Frank Loesser

  不难看出,遇见上述这些问题就纯靠平时的积累了。辅导老师最后很牵强地说她大学研究过美国文学,勉强通过排除法选出了答案。她辅导过的高分学生都老老实实地把砖头书看了几遍。这样考试才有区分度,才会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反正我的分数也比较可观,但代价就是在复习的时候基本可以写一本给小学生看的美国简史了。

  我记得看过一篇家长[微博]写的,流传挺广的文章,标题叫《谁给我们灌输几近无耻的教育》。

  但是没有哪种教育没有应试,而且偏题怪题本身就是用来区分开考生水平的,如果仅以这一点就给中国高中历史课挂一个“无耻”的帽子就有点过分了。

  如果仔细看那篇文章的话,会发现作者在拿中国的怪题和美国历史的解答题作对比。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AP美国历史考试在3道论述题前边有80道单选题,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类似上述提到的题目。而且3道论述题还比较八股,也容易重复。像论述1840年、1894年、1992年第三党对民主进程产生的结果之类的,就出现过不少次。类似那篇文章作者提到的“分析窝阔台治下蒙古帝国西征的影响”的题目基本在每本辅导书第一单元就会提及,比如十字军东征、蒙古帝国,等等。给我的感觉,除了历史教科书咱们和美国学生的教材差距很大,其余都差不了太多,所谓真正考验学生水平的论证题都挺八股,而前面选择题中的偏题怪题也在所难免。

  没有老师愿意给学生死灌知识,而历史的教学方法、考核,乃至课本的编写也绝非老师们能改变的。我自己虽也有不满,但也不能因此就如此矮化我们受到的教育。我初中就曾与政治课老师“死磕”,所谓“坚持真理”。但后来反而渐渐体谅到老师的无奈。

  无论在什么教育中、什么体制下,学习,最后都得靠学生自己,而不是指责。

  最后,扯了这么半天,想说的是大家对教育都不满意,虽然有非常多的理由,但如果真正希望祖国教育能变好的话,尽量做一些积极点的事,而不是指责。(中国人民大学[微博]附属中学高三 陈健坤)

文章关键词: 中美考试比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