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MBA就业:商学院教育应更贴合企业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 12:15   中国网

  MBA学院主打就业牌

  有一个数据,在丝毫不担心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光是替学生做职业规划的老师就超过80名。而在国内很多MBA学院,职业发展中心总共也就一两个人,MBA毕业生们要找个工作还得自个儿揣着简历到综合招聘会,争取“全面撒网,重点捕鱼”。不过,现在国内的一些领先的商学院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努力改变,比如更加重视学生的职场规划,举办单独的就业洽谈会,成立校友会进行互助就业等等。迹象表明,国内MBA高校正越来越重视MBA学生的就业工作,而在帮助MBA就业的同时,这些举措也提高了商学院自身的吸引力。

  现状:MBA需要更多专场招聘会

  “国内需要更多的MBA专场招聘会。在MBA毕业前夕,我们会组织大型的就业洽谈会主动邀请知名企业上门‘相亲’,目的就是希望为企业和MBA毕业生们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平台,使得企业能够寻找到最优秀的合适的人才,MBA也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从而充分做好MBA的就业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朱淼如是说。

  据了解,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和本报联合举办的“名企+名校MBA互动交流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在交流会上,MBA学生的职位需求和企业得到了充分的沟通,取得了非常好的对接效果。

  事实上,举办MBA专场招聘会的做法获得了业界人士的认同。人力资源顾问赵女士认为,MBA的就业定位和毕业大学生不同,竞争优势不一样。来洽谈会上招聘的企业给出的职位都是管理层,这与本科生、研究生有区别。专场招聘由于不是大型招聘会,而且限定了人数,可以让学生和企业有近距离的接触,而不是学生挤到人堆里投份简历就走。不少MBA学生反映,MBA招聘会专业化使递简历的命中率提高了,与用人单位的洽谈基本就是第一轮面试,找工作非常有效率。

  途径:建立校友会互助

  据悉,在美国商学院,通过校友找工作是很多MBA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美国的大学几乎不留本校的应届毕业生读研、读博或任教,但是,美国人特别看重校友关系,乐意为本校毕业的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其中包括为本校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向本人所在公司或机构推荐校友,或提供职位空缺信息。校友们也知道,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地位,也影响到作为校友的荣誉。

  虽然国内MBA的校友会近年来才起步,但从国外商学院的发展道路来看,校友会是MBA职业发展、进行就业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渠道。目前不少商学院正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校友会。

  据介绍,在去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就成立了校友会,通过自己的12000多名校友推销自己的毕业生,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校友会网络平台,而且对所有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这个网络上搜寻那些已经毕业的成功校友,去获取一些职业帮助。

  与此同时,中大管院还邀请了20多家知名企业作为MBA的实习基地,MBA学生可以在走向岗位之前就在这些企业获得实干的经验。而且中大管院正积极筹建MBA就业基地网站,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开通,届时可以将企业招聘信息和学生信息全部挂在网上,以便MBA更好的实现就业。

  榜样:从入歇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在美国MBA商学院,给毕业生做职业规划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全球MBA巡展的代表LISA告诉记者,哈佛大学商学院有超过80名老师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服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到1999年,国内高校第一家MBA职业发展专职机构才在复旦大学出现。不过,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中山大学MBA教育中心的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大管院在学生入学的第一星期就会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会邀请知名专家接受学生的咨询,帮助MBA更好的认知自己。此外,还会针对MBA学生在职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聘请企业界资深专业人士、历届校友等来校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活动等。

  事实上,目前不少商学院正使出浑身解数,大打就业牌。据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朱淼介绍,为促进MBA的顺利就业,在该院成立20周年之际,他们聘请了许多 “中山大学MBA教育发展顾问”, 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老总作为他们的委员,让他们对中山大学MBA教育发展提出建议,并对MBA学员的学习与就业进行指导等,以便使中大管院的MBA教育更贴合企业的需求,更好的做好MBA的就业工作。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mba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