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关于同济大学EMBA北京教学中心和中国某EMBA网间关于“助学贷款”一事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几乎要对簿公堂。笔者对于双方的纠纷原因和细节不甚了解,不便评论。对于助学贷款的合理与否,双方也都摆出了各自的看法,见仁见智。不过,在笔者看来,助学贷款只是这场纠纷的一个导火索,双方真正的分歧在于对中国EMBA发展方向的不同见解,也就是EMBA究竟该不该市场化、产业化的问题。
中国EMBA网的专家言语之间对由于市场化、产业化造成的EMBA教育乱象痛心疾首,将小小的助学贷款问题看做当今EMBA教育机构不专业,恶性竞争,商业利益大过道德价值的象征。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也有一定了解,所以能体会到该专家的良苦用心,但该专家空有一颗治病救人的赤诚之心,却号错了脉,开错了药,其结果恐怕事与愿违。
EMBA教育不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兴起时间也不长,因为改革开放至今也不过三十年,民营企业家不过刚刚从第一代过渡到第二代,有很多企业家还是靠钻法律和政策空子,凭着胆大心细和不良竞争一夜暴富的,其基本素质根本无法与国外的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相提并论,加上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影响,靠完全照搬西方的EMBA教育理论和方法来发展中国EMBA教育,恐怕并不现实。对于EMBA究竟如何在中国发展,除了教育机构无所适从,学员不知所谓,政府的相关政策也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才会有专家多次提及的“政府助学读EMBA”的事件。既然如此,拿西方对EMBA的原始定位和中国政府对EMBA的政策规定做“圣旨”,来指责某个EMBA领域的最新现象为“不专业”,是否过于武断呢?难道不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未来的发展趋势,再做出评价吗?
EMBA,精英教育还是贵族教育?
该专家引用EMBA相关定义,指出EMBA有其特殊性,存在适合人群,有入学门槛,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不差钱”,绝对不能通过贷款变得平民化,一般化,没钱的也能读,这样EMBA就变质了。对于这一点,笔者基本同意,毕竟没有必要浪费资源教育乞丐节俭。但是,对于EMBA作为精英教育而非平民教育这一点,不宜过度解读,否则精英教育就会变成“贵族教育”。
笔者身边的朋友对中国的EMBA教育,普遍存在很深的偏见,认为这只是有钱的老板出于面子问题,为给自己“镀金”,改变“土大款”形象,变身有知识有修养的“贵族”,花钱做的形象工程。花多少钱没关系,甚至互相攀比,花的越多越有价值,至于究竟能学到多少东西,有多少提高,则并不在乎。更有甚者,将EMBA班变成“富商俱乐部”,大家一起吃喝玩乐,联络感情,以便日后在商界互相帮忙。EMBA学员所做的慈善活动,也被理解为炫富和搏取好名声。
这里面,当然有中国民众由历史和现状造成的“仇富”情结,但中国EMBA教育整体的不规范,也是不用讳言的。EMBA教育的本质被忽略,变成了作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EMBA,个人需要还是社会需要?
这涉及到对EMBA本质的理解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定义所能涵盖的。难道EMBA的设立,只是为了给企业高管一个提升能力,增加影响力的机会?任何教育形式的设立,都不是为单纯满足某个人或某群人的个人需要,而是有一定社会价值的,EMBA也不例外。EMBA是针对企业高管的特别教育,那么企业高管应该学什么,才能对社会有益呢?
显然答案不是炫富,攀比,享乐,残酷压榨员工,激化社会矛盾,而是低调,务实,理智,合理投资经营,用合适的方法管理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创造财富,让自身,企业,社会和谐发展。对企业家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管理,理财知识的学习。
说到这里,我想该专家应该会同意笔者的见解,现在到了最关键的问题,究竟采用什么办法,才能真正提高中国EMBA教育水平,扭转公众的不良印象,真正和国外的EMBA一样,在企业家和民众中间都得到赞赏和认可呢?
EMBA,垄断还是市场化?
显然,该专家认为,市场化是造成中国EMBA发展畸形的罪魁祸首,应该由政府主持,由少数几家规范,完善,“专业”的大学举办,严格控制学员名额,资格审查要慎之又慎,凡是达不到国外标准或政策规定的一律拒之门外。不能有市场竞争,不能做成产业,不能掺杂商业利益,做象牙塔里最纯粹最神圣的EMBA教育。
这幅理想确实十分美好,让笔者不禁想到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只能是空中楼阁。
过于垄断,缺乏竞争的后果是什么?只能是不思进取,日益堕落。没有产业化,没有商业利益的驱使,只能是逐渐萎缩。即使有政府监督,EMBA仅剩的几家“合格”的教育机构也只会应付了事,赚钱第一,教学质量最后。因为没有可以威胁到其垄断地位的竞争者。只有市场化,产业化,引入竞争,各家EMBA教育机构才可能为打败竞争者挖空心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服务质量,以吸引学员,在互相刺激,不断创新中,才能共同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EMBA的发展道路。否则,中国EMBA教育就只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当然,由于政府管理过于宽松,机构之间恶性竞争造成的短期混乱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像一株树苗,放在户外,在接受阳光雨露的同时,必然也得承受狂风暴雨,但只要挺过去,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动辄就想为避风雨,把树苗搬回温室里去,所能长成的,最多只是一株盆景。
EMBA的市场化道路,需要政府监管,机构自律,民众理解,专家评论,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这没有错。但以市场化的缺陷为由否定市场化,回到垄断的道路上去,是根本行不通的。
事件再思考
回到助学贷款的问题,这只是同济大学一种竞争手段,即使实际需要贷款的人很少,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合理性,斥为闹剧。包括所谓“21万震撼低价”的宣传,也是如此。诚然,贷款也好,优惠也好,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学员也许会不屑一顾,需要慢慢解决。这种模式到底适不适合EMBA,也还需要市场检验。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看到一种和自己原有行业认知存在不同的新行业现象,就马上举起大棒抨击,通过上纲上线,打压下去,进而对该学校的办学资格发出质疑,不应该是专家的态度。只有包容,理解,善意的建议,才能真正规范EMBA市场的乱象。
同济大学的助学贷款,也许只是一种尝试,是非曲直,自有市场评论。如果真的毫无必要,自然会被市场淘汰。而这种市场化过程中的创新和尝试,应该给以鼓励,只有这样,各大学才能有创新,改革,完善自己EMBA教育模式的勇气和信心,整个行业才能良性发展,最终找到全行业和社会都能认同的适合中国的EMBA教育发展道路。
无论有什么分歧,既然都是中国EMBA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和专家,双方就应该以互相理解,包容为主,而不是无休止的争吵,互相攻击,甚至闹到法庭上。只有各方携手,精诚团结,中国EMBA教育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