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BA招生季已经来临,MBA中国网对上海的各大商学院进行了招生系列专访,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一个新的MBA招生院校在2010年的第一届招生中就顺利推行了预面试政策,并完成了黄埔一期的扩招。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上外迎来了第二届的MBA招生,上外MBA中心主任潘聪老师针对2011年MBA招生做了详细的解读。
预复试的成功推行 让考生坚定的选择上外
预复试减轻了学生的备考成本。上外的预复试政策,一方面是出于招到优秀、合适的生源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从考生的角度考虑。2010年的预复试,9、10月份开始启动的,通过预复试拿到OFFER的学生,可以全心全意的去准备全国联考。不再担心联考后是否还需要通过各项考核,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成本。如果预复试时,自己没有被上外录取,也可以在报考时做出一些新的选择,报考其他的院校。
预复试提升了学生的凝聚力。考生从预复试,到最后成为上外的学生,一直都很关注上外MBA,有大部分学生就是在预复试拿到OFFER后,通过联考成为上外首届MBA的一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在正式开课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很多学生入学前就通过这些活动相互熟悉,并共同为项目的发展出谋划策。这些都是学生对上外品牌的认同,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作为首届学生能把上外的MBA项目做好的一种企愿。
2010年的预复试从开始到预复试当天的各项考核,以及预复试后续的一些工作,让很多的学生对上外MBA项目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产生了认同感,最后坚定的选择了上外。
依托跨文化优势 打造无国界管理人才
有着60年语言和跨文化研究的经验上海外国语大学,管理学科也已有25年的历史,同时,上外在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方面有些很好的经验,这些都是上外MBA发展的基础。
首先,在MBA人才培养上强调国际性、创新性、复合型。依托上外的优势培养源自于东方的新一代无国界管理人才。无国界并不是指国家跟国家的边界,他是一个泛指,主要是希望学生突破障碍。这个障碍首先指学生的语言,这是沟通最基本要素。全球化的进程让英语成为了必要的沟通工具,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已经不再是优势。在MBA教学中充分利用上外在语言教育方面的经验,让学生在学习MBA课程的同时,提高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同学在MBA学习期间,可以学习商务英语、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学习第二外语,这些都是完全可以提供给学生的。
其次就是“突破文化的障碍”。这个可以充分发挥上外跨文化学科的优势。这里不是说让学生单纯了解每个地方文化的不同,而是知道在有文化差异和价值观不同的提前下,怎样去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尊重别人,并顺利沟通。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到上海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多元文化下工作开始越来越普遍。如何在这个环境中更好地工作与发展,开始为企业和个人所关注。基于此,上外开设跨文化管理课程,邀请上外研究不同地区的老师来分享在该地区经营的一些战略与思考,或与来自那个地区的人打交道时的一些需要关注的事宜。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与参与活动突破障碍,了解到不同文化底蕴上的不同管理风格。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种管理思维。
另外,上外注重对学生软技能的发展与培养。这些软技能在各行各业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所说的“突破专业的障碍”。
招生人数与奖学金设置共同增加
上外在2011年的招生人数会在180到200 之间,比2010 年有了一个提升,目的就是为让更多的学生在上外这样一个平台上充分的交流,更好的发展。在学费设置上,英文班是8.9万,双语班是7.6万。今年仍会设置奖学金,并比去年的额度有所增加。具体数额设置将在9、10月份公布。
全方位、全过程的做好MBA的职业发展规划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MBA的职业发展上,提出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想法。
自招生一开始就上外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在预复试当中会邀请的一些企业高管和老师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考量并给予充分的建议,做一些有益的指导,这些面试的评估结果,未来会反馈给学生,这样对他的将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了解作用。同时会提供职业测评、咨询、实习实践机会,与学生一起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通过各项实践与活动来提升MBA学生职业素质。MBA中心也会利用本校的校友资源给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做铺垫,也为MBA学生的就业提供选择的机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