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MBA梳理学生人生轨迹 探讨职业规划

2013年05月28日18:18  新浪教育 微博   
复旦大学MBA项目副主任兼国际MBA项目执行主任孙龙做客新浪复旦大学[微博]MBA项目副主任兼国际MBA项目执行主任孙龙做客新浪

  帮助学生梳理人生轨迹 探讨职业规划

  主持人唐敏:谢谢,任何的创新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引起大家的质疑,但是坚持下去的话,如果它确实能达到需要的这个目的和目标,是非常好的选择。我看到媒体也有报道,曾经参加飞行面试的一位安徽的同学,他说参加飞行面试并不是仅仅的背景审查,问你为什么要读复旦MBA,而是更多帮他梳理了人生轨迹,对他人生整体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复旦MBA比较人性化,对于职业发展比较关注的一个点吗?

  孙龙:是这样的。在目前国际MBA项目个人面试过程中,这跟我们国际MBA项目全日制的特点有关系,我们说全日制跟在职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的同学通过脱产两年的学习,更希望做工作方面的提升,这不是一般的提升,可能是快速的变化。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希望学生对于自己整个职业发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思考,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同时也要知道社会需要他做什么。在这几个方面,我们会跟学生做深入的探讨,尤其在跟全日制MBA学生面试过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始终抱着这样的理念,如果一个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专长,不清楚自己的状态,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话,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盲目的。

  通过这样的个人面试,尤其国际MBA项目是30到40分钟深度面试。这个面试过程中,与其说我们在考验学生,不如说我们是在了解学生,我们是在更好地知道是什么促使他开始思考MBA,是什么促使他考虑现在的状态,因为这样的内容,可能在他的背景材料里面不一定能够展示出来的,但也同样重要。

  所以在这样面试过程中,就像你所说的,我们会跟考生谈论很多他自己的困惑,谈到后来,很多学生会说似乎好像以前很少有机会,有这样的一种谈话的环境或者说场合,跟一些老师来探讨职业发展方面的困惑。我们也觉得在这个过程非常享受,这也确实是复旦一直所重视的,我们非常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我们认为MBA的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结果,体现在他个人的职业发展上面,通过两年的学习,可能给他一方面梳理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另外一个,帮助他思考他的兴趣、爱好和未来怎么样跟他生活努力的方向做结合。包括这个平台上,很多的资源怎么样综合应用,提升他自己未来应对竞争和多变环境的能力。最终的目的帮助他职业发展有比较好的状态,这是复旦MBA一直所坚持的。

  MBA教育是市场化而非商品化

  主持人唐敏:对于这些MBA学生的培养,咱们不仅仅从知识方面给予授予,在整体人生规划方面会做比较多的服务。在这里想向孙老师核实一件事情,看到媒体报道,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曾经对商学院[微博]过于商业化的前景提出批评和担忧,他认为,如果把办教育当做追求利润和收益的事业来做的话,就会牺牲质量、忘掉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会导致教育和学生的急功近利。现在这块对于整个MBA行业确实出现了这个问题,很多的学校出现招生盲目扩大,而对于MBA教育同质化太强,大家都在提,比如像国际化、提校友导师制,这样大背景环境下,咱们复旦MBA又是怎么样来做自己这方面的事情呢?

  孙龙: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热点的问题,陆雄文教授在许多场合提出这样的思考,他还有一个概念跟大家提出来,他认为MBA的教育包括商业的管理教育,可以做成市场化的,但是不应该做成商品化的。也就是说市场化和商品化,大家如果仔细去思考的话,有非常本质的区别。市场化的意思,从我个人粗浅的理解来说,市场化更多的是知道自己在这个市场当中的位置和意义,知道自己承担的使命和责任,然后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去整合所有你能够整合的资源,来完成你这个使命,这叫市场化。现在的资源配置越来越市场化了,你不能指望说通过以前行政化或者命令式的或者计划式的方式,完成你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这是我对市场化的理解。但是商品化意味着非常简单纯粹的交换关系,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种商品化过程中,从双方的收益来讲,对于有些人会觉得大部分的需求被满足了,但是从你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角度出发,这跟你所做的事情相距甚远,也就是说你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基础可能就不在了。陆雄文教授一直发出这样的声音和观点,主要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不可否认MBA和商业教育的学费近些年来一直在持续地上涨。当然我们如果看宏观的,我不想多说了,从全球的MBA情况来看,包括很多好的MBA项目来看,大家都是这样的趋势,我还是想强调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区别,如果你得到更多的资源,为了服务自己核心的理念和你的核心能够为社会提供的价值,能够为学生提供的价值。这个市场化的举措就没有什么可指责,如果需要收取更高的学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提供更多延展性的培养元素,我觉得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哪怕在课程以外,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去支持和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去支持和改善我们所能够进行的研究和科研发展,这是无可指责,关键是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区别,这是最大的区别。对于复旦来说,复旦是非常有理念,有使命感的学校,我们现在在做的,不光是在学费上面会有一些提升,来支持学院长期的发展,因为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另外每年会得到很多从企业来的,从校友他们来的支援,这些都能够表明说校友和企业非常认可复旦正在做的这样一些事情,他们认为复旦正在履行着他在社会当中所应该承担的教育的责任,去承担的发展人的责任。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对这个问题解析的稍微深刻一点。当然这也是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主持人唐敏:谢谢孙龙老师刚才对于陆院长讲的这番话的诠释,陆院长认为把MBA教育是市场化而非商品化。既然是市场化的产品不可避免来自于这个行业和市场的选择和挑选。在昨天宣讲会上,您特别提到对复旦MBA去招生不仅仅跟国内顶尖的商学院争夺生源,更多是跟一些优秀的企业在争夺生源。对于这一块来说,尤其对于一些优秀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投入面试以后,手上有非常多的offer,北方也有,南方也有,怎么样促使他们选择复旦MBA或者怎么样更匹配一些,您觉得复旦MBA有哪些方面会做得更好一些?

  复旦两年的学习价值大于企业工作两年

  孙龙: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昨天提到了这个问题,可能我需要做一些澄清。在这个场合里,我是跟大家说,复旦一直考虑的是我们不是跟兄弟院校在争夺这些优秀的学生,而是更多的跟最优秀的那些企业在竞争这些学生。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全日制学生非常要紧的考虑是我接下来要投入学习两年的机会成本,我这两年在企业和在学校有怎样的区别,这是我很关注的。复旦很早就关注这个问题,我们经常有会议组织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怎么样让学生在复旦两年的学习他的价值远远大于在企业工作两年的内容。因为MBA的学生跟普通的大学的本科生的情况不一样。大学的本科生很多是没有工作的经验,所以他们最需要的马上进入一个企业,获得他最初对企业、商业,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直观的理解。但是MBA的学生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复旦的MBA同学有差不多五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五年左右的复旦工作经验的同学来说,确实考虑在学校的两年和在企业的两年有什么样的差别。我们在培养体系过程中,加入非常多方面的元素,让他在这两年当中,把他在MBA价值体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这两年不仅仅完成学习这么简单,我们会在外延性培养体系里,包括海外游学,我们说国际视野的部分,这是你在一个企业简单的两年工作没有完成的,另外实践部分,区别于企业的实践,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两年全面铺开的复旦MBA商业实验室。像这样的咨询项目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的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他们既然要成为未来的商业领袖,必须学会从宏观的视野,从战略性的视野去思考工作这个问题。很多企业的同学会做一件事情,尽量理解这个公司,这个企业,这个组织在做这件事情的整个战略意图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从做这件事情是自下往上的。你一旦从未来做总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必须学从上往下的思维习惯,我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怎么分解,我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分下去每个部门做什么,具体到每个人,才会想到做什么。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咨询实验的过程,我们的学生会更多的学会这种思维模式,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历练。这样一种方式,通常来说在普通企业的两年重复工作,非常难以掌握的。

  还有一块,我们的职业服务,复旦非常重视我们职业发展方面的服务,职业发展中心在1999年成立的,当时也是在国内商学院成立的第一个,应该是第一批职业发展中心。到目前为止,我们职业发展中心能够承担的远远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发布,一场招聘会,我们在学生入学之前开始对学生做职业发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每个学生,每个班级会有职业导师,给他们做长期的跟踪,我们职业导师会跟他们在两年求学当中,至少有两次以上一对一,基于测评的职业辅导,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会举办很多职业工作坊,让他们了解在这样的行业,每天在做些什么,这些经验在企业简单重复的两年工作是不能完成的。简单来说,通过国际视野的扩大,通过我们说实践和管理思维的训练,通过职业发展服务,在这两年学生会非常地忙碌,如果他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的话,在两年以后,我们能够现在非常地有信心地告诉所有企业界的HR或者总经理,从复旦国际MBA项目培养出来的同学,能够非常胜任一些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