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人物王中军:娱乐大亨的人生底色

2014年12月08日16:36  《东方企业家》杂志 微博    收藏本文     

  王中军不会承认他像极了理查德·布兰森,后者用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气质,在残酷的商业世界里创造独一无二的个性“维珍”,而王中军则用他的想象力,开创了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的娱乐大时代。

  不过,作为一家轻资产的娱乐公司,王中军和他年轻的华谊却面临着一种让他极其不适应的尴尬:这家中国的电影票房冠军制造者,事实上除了生产娱乐版的话题外,并没有成为投资人期待中的印钞机器。

  没有人在乎娱乐公司

  “没有人承认娱乐公司的价值,或者是人家没有太在乎这个娱乐公司。”王中军对《艾问》说,“就觉得像玩笑也好,或者说瞧不起也好,说你一年就赚这么点钱弄了半天。”

  总是需要尝试去改变,无论是出自于饭桌上的虚荣心作祟,还是某种意识上的企业领袖使命感。王中军都迫切希望华谊兄弟能有不一样的变化,于是王中军在华谊20周年时,宣称华谊兄弟要去电影化和国际化。“华谊不拍电影一定不是华谊兄弟,但是华谊只拍电影更不是华谊兄弟。”

  巧的是,一样从娱乐业起家的理查德·布兰森,也在创业的第22年,把触角伸向了日后让他开疆拓土的航空业。

  王中军要做的先是说服他的团队,并让他们相信华谊兄弟的这些改变是必须的。这听上去好像并不困难,但在一家以创意见长的企业里,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美好时光里,你制造出轰隆隆的枪炮声,并试图让这些艺术家们感受到危险的紧迫感,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很合时宜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王中军早在5年前就已经在华谊兄弟内部提出了“去电影化”的概念,而直到今年,他还是不得不再一次向他那些打江山的兄弟们再次重复自己的这一战略。

  “我觉得只做电影肯定不行的,因为我做了这么多年电影,我确实了解电影产品,电影产品不像能够(让你)完全掌控。”王中军说。

  得益于中国社会的娱乐时代的到来,事实上,王中军和他的同行们根本不用担心电影院里是否会有观众,那些疯狂的影迷们甚至愿意通宵排队只为能在第一时间坐到那个位置上等待自己的大英雄的到来。

  那又是什么让王中军嗅到了危险的信号?显然,王中军已经意识到,电影的艺术创作属性和娱乐公司的工业化生产要求已经成为了华谊兄弟发展中面临的一对矛盾。

  艺术家们总是要求能有更好的剧本、更好的合作对象,他们愿意不计成本去完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作品,而市场化的电影公司却面临着投资者、资金、员工、影迷等多重压力而不得不想要艺术家们大干快干地上映影片。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在这里边走出路来,这个迪士尼走到今天成功,他只拍电影,一定不是今天的迪士尼。”王中军说。

  票房冠军的问题便接踵而至——再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常胜将军。

  去电影化或许是王中军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于是除了签下那些成名或者即将成名的大导演大明星之外,华谊兄弟试图围绕着电影产业在另外的领域创造一些奇迹。

  我们看到了一个进军手游的华谊兄弟,一个进军旅游地产的华谊兄弟,一个进军互联网的华谊兄弟。

  这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看上去华谊兄弟拥有更多的产业和想象,但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在华谊兄弟想要进入的这些行业里,几乎都存在着一些巨无霸型的企业,而王中军手上的牌只有一张,那就是“华谊兄弟”的四个字。

  不过王中军似乎从不怀疑华谊兄弟的赚钱能力,“我觉得一个公司,为什么你是华谊兄弟,因为你是华谊兄弟,因为你赚钱才是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在娱乐行业或者说是在大银幕市场上取得的空前成功,让王中军突然有了骄傲的自信。

  “假如现在我们转型做中国的电影的主题公园,很多人说中国主题公园70%不赚钱,我说那就对了,如果全赚钱没有可能,华谊兄弟做保证赚钱,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和管理能力。”王中军说。

  兄弟会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如果不是偏执狂,那就是艺术家。看起来王中军似乎属于后者。

  这位被马云[微博]称作中国最懒的CEO,血液里似乎流淌着无止境的慵懒和随性,但就是这一特性也让王中军结交了一大批的朋友,他称之为兄弟。

  华谊的开始,起于兄弟创业,而在后期,更是得益于王中军的兄弟朋友。

  1994年,王中军带着10万美元回国创立了自己的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谁都没有想到的是,15年后,这家广告公司变成了一家娱乐公司,并且首批在创业板上市。上市那一天,王中军拥有的财富超过了30亿元,他的弟弟王中磊也拥有了超过10亿元的财富。

  在华谊兄弟上市之前,王中军在兄弟朋友面前是谦虚的,他常常腼腆地笑着。

  他举着杯,在各个俱乐部的千万富翁中间穿梭,有时候他也举办各式酒会——他的公司有的是明星,他的嗓音极具特点,他的富豪朋友们有的说这是播音员的范,也有的则在他转过身后和别人会心一笑。

  是的,在富人俱乐部中,王中军事实上显得并不起眼。他在资历上是柳传志和马蔚华的晚辈,在财富上他是马云、王健林的晚辈,在人望上他是李东生、蒋锡培和李书福的晚辈。

  那个时候的华谊也并不十分有钱,没有辉煌的出身,靠着小成本做着一些理想主义的美梦。

  直到华谊兄弟的上市,人们才意识到那个谦虚的北京人,是不折不扣的娱乐大王。而且让人感到惊讶的是,站在王中军背后的除了旗下时髦的影视明星之外,还有那些商业明星马云、江南春、鲁伟鼎等。事实上王中军和这些占据财经版头条的商业明星们都是同一个俱乐部的核心成员,这个俱乐部是在2006年底发起。他们组织严密,纪律严苛,有共同的理想和野心。他们就像是“兄弟会”成员,既交流思想,也交融生意。

  王中军曾经说自己半夜一个电话可以让谁谁谁借给他几千万,这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和西方的商业社会不一样,在中国的生意场上,影响老板的判断的,往往是情谊而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这也是我们拨开围绕在华谊兄弟身上的那一大堆成功的条件之后,看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点。这也是为什么华谊能在一大堆阻击者中突围而出成为这个行业的暂时领跑者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华谊并不是没有对手,无论是光线还是博纳,事实上他们的认真和勤奋并没有比华谊差,有的甚至还要努力。但至少是在目前,华谊是这个娱乐大时代的标杆。

  真实的底色

  再回到王中军本身,和理查德·布兰森一样,王中军的身上流淌着玩世不恭的艺术气质。

  一个刻薄的说法是,王中军让自己的兄弟们成就了华谊兄弟的成功,而自己却成为了多余的那一位。

  从公司人的角度来说,王中军并不是一个令人称赞的企业领导人,他每天在中午11点起床后,关心的不是华谊兄弟的股价,在点起雪茄后,他希望自己是出现在某个画廊里,谈论毕加索或者莫迪米阿尼。

  王中军的解释是,自己的工作往往是在饭桌上、在宝马车上,在俱乐部里,在他的豪宅里,如果结合王中军的江湖兄弟情怀,这听上去似乎不无道理,但人们明白的是,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王中军要思考和付出的远远不止是和兄弟会的人搞好关系。

  一个令人玩味的细节是,当有媒体披露马云曾以“改善生活”的理由减持“华谊兄弟”,马云则反驳说“我不需要这点钱来改善生活”。

  事实上,王中军更愿意作为一个艺术家,年轻时躲在被窝里画画的印象让他久久难以忘怀,似乎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王中军从不认为艺术和赚钱是一对敌人,他甚至夸张地要求自己既要赚钱又要艺术。

  在生活中,王中军又像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男人,他含蓄地表达着自己对妻子的爱,他也有艺术家的感性的一面,他给妻子画了一幅巨大的油画,并挂在那个著名的豪宅客厅里,另一个更有仪式感的想法是,希望每五年能换一幅,而现在已经是第三幅了。

  当谈论起自己的孩子时,王中军更愿意让你相信,其实这才是他的全部:他向周围的人表扬自己的儿子,并愿意掏出自己的真金白银去支持儿子的创业,就如同天底下的任何一个父亲会做的那样。

  这或许才是一个真实的王中军,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好,有家庭感,有责任感,这其实和商业无关和娱乐无关。(文/艾诚)

文章关键词: 企业家王中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