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畅:从粉丝到“神作”译者
没过英语六级 却将《冰与火之歌》卷一至卷五带给中文读者
自2011年起风靡全球,连英女王、麦当娜、科比都为之着迷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上个月又迎来了“很燃”的第7季。
日前,这部电视剧原著小说《冰与火之歌》的中文译者屈畅来到广州购书中心,与一众羊城“冰粉”见面。从2002年开始翻译《冰与火之歌》至今15年,35岁的屈畅不仅从卷一翻译到卷五,还包括《冰与火之歌》的外传——《七王国的骑士》及有“冰火百科全书”之称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
屈畅可能是在整个华语世界最了解《冰与火之歌》与《权力的游戏》的人,在购书中心,这位80后译者不但畅谈了原著与电视剧的异同,还讲述了作者“马丁大爷”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冰与火之歌》系列作者乔治·马丁与中文译者屈畅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生于九月,时间仅相差两天,而且两人都追求完美。
两个处女座男人的执着
从2010年开始,马丁就一直着手写作《冰与火之歌》系列的卷六《凛冬的寒风》,7年过去,这名69岁的完美主义者至今没有交稿。
屈畅的做事理念则是“不完美不如不做”,从20岁开始翻译《冰与火之歌》,他花在修改上的时间远远大于翻译。凡是“急活”——没给他时间修改的译稿,屈畅都不接。
有读者评论,作为80后的翻译,屈畅能将这样一部大部头作品,翻译得流利优美,前途无量。
鲜为人知的是,在翻译时,屈畅每天都要用搜索引擎,把所有涉及“冰火”的中英文消息都看一遍。他还跑到原作者的读者留言区,把所有读后感都收藏起来。
正式翻译时,他打印出的资料已像小山一样摞在桌上,“《冰与火之歌》里的食物都有读者列出专门的名单,我就照着名单,一一核对译文进行检查。”
不同的是,被中国粉丝亲切称为“马丁大爷”或“坑神”的马丁,在纽约大街上,每走几步就会有人要求合影留念。而屈畅即便站在广州粉丝见面会上,在主持人介绍前,没有人会把这个“高大微胖阳光”的男生与被粉丝膜拜的“翻译大神”联系起来。
但这位连续15年翻译《冰与火之歌》的译者,从没见过马丁,甚至通话、视频都没有。
“马丁给我们的回信都不是他自己写的,他雇了5个助手替他服务。”屈畅的合作者、《冰与火之歌》卷五的译者赵琳说。
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1982年出生的屈畅,将近1米八身高、微胖、披肩长发、戴眼镜、牛仔裤加T恤。
曾有人描述,屈畅长得像《权力的游戏》里的角色“胖子山姆”,“圆脸,眯着小眼睛”,对此,屈畅说完全不像自己,“不过网上有人说我长得像高晓松”。
屈畅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父亲开一家公司,母亲下岗后待在家。早在1994年,屈畅就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386。当时的电脑被他用来打游戏,他喜欢足球,玩的也多是足球和RPG(角色扮演)类的游戏,至今仍喜欢《足球经理人》。上大学前,他的游戏光盘就有上千张。
他也爱看书,在小学前就认识不少字,看完了一套《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屈畅原本学习理科,物理成绩不错,但因为厌倦每天“刷题”,他最后在2000年高考冲刺时改成了文科,考上了四川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行政管理专业。
这时距离乔治·马丁发表《冰与火之歌》已过去4年。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屈畅可以下载《哈利波特》等英文原版,但他读后觉得口味有点“淡”。
直到他下载了《冰与火之歌》的英文版,“我用着公用的电脑看这本书,那时候同学都觉得我疯了。”
由于喜爱《冰与火之歌》,英语没过六级的屈畅把其中两个他看得热血沸腾的章节“琼恩镇守长城”和“红毒蛇对打魔山”翻译成了中文,并放到了一个魔幻迷的论坛“龙骑士的地下城堡”上。
“当时,我还在为《冰与火之歌》是不是魔幻作品在网上与人争论。”屈畅说,那时很多人知道《魔戒》《哈利波特》这类“带队做任务去打怪”的魔幻小说,却不欣赏《冰与火之歌》。
如今回想起来,那两个章节的译文是他翻译生涯的开始,也让他幸运地“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三分靠英语七分靠中文”
正是因为在论坛翻译的这两章《冰与火之歌》,当时还在上大学的屈畅被重庆的一家出版社相中,由此,他把《冰与火之歌》正式带入中国。
屈畅说,小说翻译到2005年出版时,他拿到了第一笔翻译费,有几万元,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来交研究生学费,继续在川大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艺复兴。
毕业后,屈畅去《科幻世界》杂志做了5年编辑,随后在做专业译者同时,成立了自己的图书工作室——“史歌图书”,继续翻译乔治·马丁的相关作品。
对于翻译,屈畅认为,“三分靠英语七分靠中文”,如果中文功底不好,就很难把英文原著翻译好。他的合作者、译者赵琳则介绍,在翻译时,两个人并非按章节,而是按角色来分工。这样对人物的把握更加精准,两个人共同翻译,还能以更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小说。
除了是译者,屈畅自己也追剧。他有一个网络脱口秀节目《畅聊冰与火》,就是讲对《权力的游戏》剧情的理解。
对于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与原著《冰与火之歌》的关系,屈畅觉得,它们就像《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一样。剧集在人物上做了大量的删改,缺点是很多故事情节没有交待,甚至出现了角色原地复活的生硬桥段,成为电视剧的败笔。
屈畅认为,乔治·马丁实际上是非常有浪漫情怀的一个作家。虽然表现出很多现实的、黑暗的东西,但他有正义感,弱能胜强,邪不压正。他在《冰与火之歌》的人物设定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特定环境中,让恶人能有一丝的善良闪光。
卷六《凛冬的寒风》何时出版?《冰与火之歌》何时完结?成了很多“冰粉”关心的话题。
对此,屈畅表示:“我对马丁怀有很大的信心。”
对话:马丁,别再拖稿了
广州日报:《冰与火之歌》让你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屈畅:我感触最深的是我最早在网上翻译给大家看的两个章节。一个是“琼恩镇守卫长城”,电视剧拍成了一整集;还有就是红毒蛇,那章当时翻译成了“血光的审判”,就是红毒蛇代替小恶魔出征,去跟魔山对打的情节。
当时我二十来岁、血气方刚。我的翻译生涯,不是从《冰与火之歌》第一章开始的,而是抽这两章出来翻译。当时,论坛上的很多网友可能看得莫名其妙,无头无尾的两个故事,但这两章,确实是我感触最深的。
广州日报:如果有一天你见到马丁本人,最想跟他聊什么?
屈畅:我不会再问他任何有关“冰与火”的事,而是想从他口中了解到美国的橄榄球文化是怎样的。
广州日报:你对马丁的期待或者愿望是什么?
屈畅:希望他快点把书完成。我对马丁怀有很大的信心,创作跟体育运动不同,体育方面,可能30多岁是生涯高峰,创作则可能五六十岁才是高峰,但人毕竟是有极限的,到了80岁,(创作精力)肯定会下降。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不管他想把小说改得更好,更追求完美主义,都不该再拖稿了,我希望他在自己的巅峰时刻把它(小说的结局)推出来。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丹阳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