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间兴起文字学研究热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 16:22 新浪考试
记者:您不怕别人说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牟利? 唐汉:我觉得汉语教学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不用回避的话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汉字的国际通用率会逐步提高,美国的英语文化产业的产值每年大概是90亿美元,英国的英语文化产业每年大约有13亿英镑的产值。随着汉字学的日趋成熟,有统计显示到2010年,全球汉语汉字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市场容量可望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我可以很坦然地说,我之前所有的研究都没有任何所谓项目基金,一直都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我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研究者,没有为了名誉、地位、职称、子女之类的事屈膝求人,我觉得我的路子是对的,靠研究和普及汉字科学获取应得的报酬也没有什么不对。 记者:您曾提议筹建汉字博物馆,又正在筹划写一部类似于《Discovery》的、有关汉字的电视专题片,这些计划现在进展如何?您认为汉字学能像“百家讲坛热”一样深入民间么? 唐汉:筹建博物馆并非我一人之力可以办到的,我只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方案和建议。我理想中的博物馆,应该像迪斯尼乐园一样,借助很多高科技设备,让游人参与互动,比如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等,在快乐中了解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我计划的专题片已经完成初稿,希望像《Discovery》一样通过场景复原、出土文物印证、专家访谈来加深大众对文字起源的了解。 现在不是国学很热吗?改革开放使老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公众才能有心思来回顾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百家讲坛》不是掀起读史热、读经热?汉字学当然应该在民间也掀起一股热潮。顺便告诉大家一句,唐兰先生等古文字学家在20世纪告诫年轻人,古文字十分艰深,不可轻易涉足的话语是不对的。因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说:“研究汉字,首先要使汉字非神秘化。”为什么非得把汉字弄得高高在上,而不能是通俗亲切呢?汉字并不难学,既生动又有趣,这是我想传达的首要信息。 唐汉其人 唐汉,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汉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汉族、属龙,已过知天命之年,大学的专业是中文,自学哲学、经济学。曾做过记者、编辑,后下海经营了一家文化公司,做过十年书商。因偶然机遇与山西大学语言文字专家白双法结识,并由此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头钻进故纸堆,研究起甲骨文和金文。 从1999年起,唐汉慢慢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出版了《中国汉字学批判》、《汉字密码》、《唐汉解字》等著作,先后被《新民周刊》、《北京晚报》、《文化月刊》、新浪网等媒体报道。 民间兴起文字学研究热 李实: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原党委副书记,1983年离休后专心于甲骨文字的考释,第一本专著《甲骨文字考释》,于1990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得甘肃省社科研究成果奖。1997年10月出版《甲骨文字丛考》,荣获甘肃省高校1997-1998年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李实根据新释九百余字甲骨文,形声字达70%的结果,提出了甲骨文形声字已较发达的观点。 李蕴:沈阳灯塔县一位农民,称自己发明了一种把甲骨文的各个偏旁部首数字化来解释甲骨文意义的方法。1995年,李蕴有关甲骨文的专著《甲骨文字说解》出版,引起学界关注,褒贬不一。李蕴已被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聘为甲骨文研究员。 潘岳:徐州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于1999年出版了《三千未译甲骨文集解》一书,称用了近40年功夫将3000未释甲骨文全部破解。作者认为:全部甲骨文字都是卜辞,是殷商600年占卜文化的信息载体,甲骨文中有800多字是殷商以前的文字,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推到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唐汉:2001年,唐汉的《汉字密码》出版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先秦研究室主任宋镇豪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作了如下评价:唐汉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能自成一家之言,自圆其说。但涉及到两性文化的一批文字,有些是望文生义,有些文学色彩比较浓厚,需要经过文字学史和社会学史的检验。宋镇豪说:“这本书把甲骨文从高深的殿堂推向平民社会,进行普及,这是一般学者不愿意做的,能做这件事,对社会是一个贡献。” 李土生:2007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曾在部队任作战参谋的李土生,出版了10卷本《土生说字》。丛书精选了一千多个常用字和通用字,将之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伦理、养生、命运、宗教、建筑等十类。每个汉字的解说从拆字开始,以文化阐释结束,受到文怀沙、黄苗子、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赞赏。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