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教育专递> 人民政协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中学历史教材论争:为什么圈外酷暑圈内冰

http://edu.sina.com.cn 2000/12/15 13:35   人民政协报

  --我的困惑与思考

  困惑之一:对这场由历史教引发的关注教材建设及整个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学术界内部反映冷清。近一个多月以来,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教材编写等问题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料。强有力的媒体舆论监督和不可逆转的公众改革创新意识,使我看到了以教材改革为契机,革新中学历史教学诸多方面根深蒂固的体制性弊端所具备的坚不可摧的社会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历史学界自身对这一学术论争的冷漠程度却是我始料未及的。除了直接引发这场学术论争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以及应人教社历史室之邀为其编著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会诊”的首都37位历史学界权威人士之外,很少再看到史学界的其他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公开就这一学术论争发表看法和从学理层面开展严肃认真、热烈活泼的学术批评。这岂不不可思议?

  说到底,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乃至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诸多方面的彻底改革和相关体制的根本性创新,从根本上还要靠历史学界自身尤其是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乃至能够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其中来加以最终解决。我以为,这一咄咄怪事的症结一则在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多数学者只关心于自己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把史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从而因对中学历史教学缺乏应有的了解而对这一学术论争采取了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二则在于学术界中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利益关系等非学术因素,加之“说了也是白说”的悲观心态,致使一部分本来对这一学术论争有发言权的专家学者也自愿不自愿地在公开场合采取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沉默态度。

  困惑之二:如何对待学术批评和学术论争。一方说有多少多少错,另一方回应,我们的错没有那么多。大家为什么不能召集史学界、教育学界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充裕的时间内,坚持在学理层面就众所质疑的问题,对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历史教学的开展来一场全面的深入的讨论,以理清思想、统一行动?对于目前几乎陷于困顿与此同时又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论争,导火索既已点燃,人们有必要把它在纯正的学术批评的道路上健康地引向深入,从而达到以教材改革为契机,革新中学历史教学相关诸多方面根深蒂固的体制性弊端的最终目的。为此,我有如下两点深思。

  深思之一:学术问题的讨论与争鸣,必须始终坚持在学理层面宽容、理智地展开。在这里,任何非学术因素的介入,任何非学术方式的运作,都是万万要不得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世荣先生就一贯主张,要把学术批评开展好,有三种错误观念应当首先需要纠正:批评某人的著作,就是对他不利,与他为难;某人一受批评,他的研究就一定有错误,有问题;批评者一定要比被批评者高明。在齐世荣先生看来,学术批评是促进学术发展与发展的比不可少的手段,“学术批评应该是明辨是非正误,达到共同提高的园地,而不是较量高底,直到把一方打下去的擂台;我们不仅要欢迎别人的批评,也要自我批评”(齐世荣:《漫谈学风问题与学术批评问题》,《世界历史》,1999年第1期)。我以为,要把这场学术批评在学理层面健康深入的开展下去,齐世荣先生的上述看法是值得论辩双方的同仁们引以为鉴的。

  深思之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关注史学研究成果的普及化问题,从而担当起作为知识分子在公共历史教育领域应负的社会责任。在这里,处理好既作为一名历史学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和同时又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后一社会角色的大力张扬,在目前人文社科界的主流知识分子放弃八十年代的“精英启蒙”旨趣从而转向从事更为专业化的学术研究所构筑的职业化的知识运作方式的情况下,则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以为,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乃至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诸多方面的彻底改革和相关体制的根本性创新,从根本上说,没有历史学界自身尤其是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乃至能够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的投身其中,是不可能最终真正实现的。

  近一个多月以来,数百中学教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质疑,经由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公众当中产生了强烈地反响和共鸣。先是2000年第6期和第7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集中推出反映数百中学教师质疑人教社版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商榷与正误”专辑,10月18《新华日报》首发《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竟然出了六七百处错?!》紧接着,新浪网(www.sina.com.cn)、中国基础教育网(www.cfe.21.com)、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南方周末》、《各界导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中华新闻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等媒体纷纷对数百教师质疑中学历史教材和人教社历史室回应来自各方面批评的态度做了报道和评论,从而在社会公众当中引发了如何编写一套事实准确无误、富有时代气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统一的中学历史教材和如何建立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审定和纠错机制等等的一场大讨论。(井建斌)




 相关链接
话题越多讨论越深--中学历史教学遭全面质疑(2000/12/15/ 13:26)
六七十年代的大学古代史教材“长生有术”(2000/12/07/ 10:38)
评论:会诊还是误诊--向37位专家质询(2000/12/04/ 11:34)
评论: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与淡薄的科学精神(2000/12/01/ 10:37)
中学历史教材的是是非非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组图:花样旗袍 花样年华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
时尚精品写真图片库
新浪招聘网站
杨晨停赛风波
2000年精彩国际新闻图片回放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孟京辉与他的《臭虫》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