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

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4/04/27 12:53  英语辅导报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英语用能力的调查,发现中学生在英语交际时普遍存在语用失误。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作者找出了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并对今后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用失误;交际法;语言知识;语用能力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pragmatic competence,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pragmatic failures exist among nearly all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authors also find the reasons for the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way of analyzing and count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aires. In the end, the authors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pragmatic failur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Linguistic competence; pragmatic competence

  1.引言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学生语用差异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胡文仲(1985,1988,),邓炎昌,刘润清(1989),何自然,阎庄(1986),王得杏(1990),洪岗(1991)。但是,针对中学生语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不是很多。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目前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如何?他们在英语交流时是否存在语用失误?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和学生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减少交流中的语用失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中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调查*。

  2.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

  2.1调查对象

  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成都市的某重点高中二年级的120个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现行的我国教育体制中,重点高中集中了高中段大多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设想,如果在这些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交流时的语用失误,那么在其他类型的高级中学的学生当中也会普遍存在较多的这种语用失误。

  2.2调查设计的理论依据

  根据托马斯(Thomas,1983)的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也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两类。

  A.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如以英语为例,就是所说的英语不符合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例如:在回答"Thanks a lot."的时候,由于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而错误的使用"Never mind.",其本意要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但是"Never mind."在英语中是用于当对方表示道歉,自己一方表示不介意的场合。

  B.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指交流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等有关(何自然,1998:202-203)。

  我们在设计卷I的时候采用了托马斯对语用失误的分类方法,将试题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类。

  2.3问卷的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卷I和卷II各120份,回收的两种有效试卷各100份。统计结果如下:

  卷I的统计结果:


  卷II的统计结果:


  卷I的统计结果告诉我们:中学生用英语交流时存在语用失误。

  3.中学生英语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通过综合分析卷I和卷II的统计结果,我们认为,中学生语用失误有如下原因:

  3.1教师对于交际法的理解存在误区。

  通过综合分析卷I和卷II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84%的同学都能够主动使用英语。60%的同学指出他们的英语老师能够经常给他们用英语发言的机会。54%的同学指出他们的英语老师上课时能够做到"以英语为主,适当辅以汉语"。那么,既然学生们课上主动使用英语的机会多了,教师在课上也能给学生较多的用英语发言的时间,而且上课时有较为浓厚的使用英语的氛围(教师使用英语上课),那么为什么学生在口语交流的时候还会产生语用失

  误呢?为此,我们特地从100名有效被试中选出45名同学进行了访谈(他们分别来自3个班,英语老师不同)。通过访谈和我们的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交际法的理解存在误区。

  误区一:认为只要课上给学生的交流机会越多,学生的口语语用失误就越少。

  英语教师能够在课上给同学更多的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是贯彻交际法的一种体现,这有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越多,他们的口语能力提高的越快。Richard(1996:77)列出了交际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7个主要角色,其中之一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起到"向导"和"组织者"的作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有责任把握好上课的节奏,适时的给学生操练口语的机会,而不是将整个课堂都交给学生,教师更不能认为给学生越多的口语练习机会,他们的口语能力就越强。

  误区二:只重视学生口语的流利性,忽视了其得体性和语言运用的可操作性。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有四个方面:

  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

  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

  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

  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虽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但实际上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李力,2000)。

  由此可见,只注重"交流",而不注重交流过程中语言运用是否得体,是否符合外国人说话的习惯,是否能被他人接受是对交流能力的片面理解,是对交际教学法的误解。

  此外,用口语交流的流利性来评判学生口语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交际法的误解。交际法既强调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的流利性,同时也注重语言的可理解性(Richard,1996:79)。参加座谈的83%的同学指出,他们的英语老师很注重学生口语是否流利,对于学生发言、进行活动时学生所使用的一些不得体,不符合英美人表达习惯的语句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3.2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脱节。

  从卷I的统计结果来看,语用---语言失误率为54.4%,是卷I各部分失误率较高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多半停留在语法层面上,对于其语用层面上的认识还不足。例如卷I的第4题,考察学生对他人的请求是否采取"行动"。这里用I don't mind是不恰当的(本题有42%的同学选了此项),因为这是一个要求采取行动的"请求",恰当的回答应该是Yes,sure。教师一般在讲解mind这个单词的时候,通常只注意向学生讲解mind用法,比如mind后用doing而不用to do。另外,教师还会注意告诉学生在回答Would you mind...?的问句时,肯定回答(介意)用Yes,please don't;否定回答(不介意)用Of course not.或者Not at all.很少有教师指出在对他人的要求采取"行动"时该怎样回答。

  3.3教师忽视了对学生中西文化知识的传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性。所以如果对这些差异了解不够,就会产生语用失误。从卷II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重视对学生中西文化知识的传授。

  有51%的同学指出他们的英语老师"平时,除课本外,英语老师从不推荐一些适合同学们英语学习水平的文化方面的课外读物,并组织同学们围绕阅读的内容用英语讨论。"。由此可见,教师没有更好地发挥自己"向导"的作用,没有引导学生适时地关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由于缺少教师在中西文化学习方面必要的引导,54%的同学"课余时间,从不阅读英文版的关于中外文化方面的书籍,从不关注这方面的报道,特别是英文报道。从不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而64%的同学"平时经常把英语学习的精力放在做语法习题,学习语言点和背英语单词上。"从卷I的测试情况看,文化常识部分的失误率是全卷各部分失误率中最高的,达到了66.3%,这正说明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的必要了解。

  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在进行交流时自然会产生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大多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社交准则差异造成的。如第17题,只有59%的同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D,而16%的同学选择了A,因为他们不了解,在西方,对公共汽车售票员说"Excuse me,would you mind selling me a ticket to the railway sta- tion?",句子中的有礼貌的社交指示与说话人所处的语境不相称。

  3.4评价体系单一,忽视对语用能力的评价。

  现行的中学英语评价体系,大多数还停留在以"分数为准绳,一纸定胜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上,它具体体现就是期中、期末考试、中考和高考。终结性评价有其优点,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它不利于检验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而且终结性评价中几乎没有对中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考察。从卷II的调查情况看,100%的学生指出,他们"所在的学校进行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时,没有口语考试。"。考试既然不考口语,所以教师、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无暇顾及口语训练,语用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96%的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如果以后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

  中考、高考)有口语考试而且口试的成绩计入总分的话,还是有必要练习英语口语的。"由此可见,如果考试中加入口试,加强对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考察,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4.调查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在重点中学的学生当中普遍存在英语交流时的语用失误。那么可以设想在其他类型的普通高中的学生当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语用失误。上述分析给我们如下启示:

  1)在进行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业务修养,特别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交际法的认识。

  2)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知识的传授。首先,教师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教师个人,要经常阅读一些时代感强而且较为流行的反映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艺术、风土人情等内容的书报刊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减少文化背景的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华维芬,2000:75)。其次,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适时地向学生传授有关中西文化方面的知识。比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外籍教师,利用外教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开设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选修课,丰富学生中西文化方面的知识。

  3)教师教学时要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传授并重。

  4)改进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对学生的日常考查时,可以进行口语方面的测试,着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考察,以此来督促学生多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

  5)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教师在课上给学生适时的用英语发言的机会外,还应该意识到仅仅靠课上有限的45分钟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本次调查中70%的同学指出"在课后,英语老师从不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以此帮助同学们提高口语水平。"当然这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有关。但教师可以将英语角作为一个长期的活动固定下来,发挥口语好的学生的优势,每次选一些口语好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带动口语不好的学生。并注意活动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养成说纯正英语(pure English)的习惯。

  5.结束语

  本文对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口语交流时的语用失误。教师对交际教学法的误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对中西文化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是造成这种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今后中学英语教学过程如何培养中学生语用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减少交流中的语用失误,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广大教师通过深入理解《标准》的内涵,仔细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中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注:本文中的语用能力指中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52-57.

  [5]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7-11.

  [6]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56-6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Richards J.C.and 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0.

  [11]William Littlewood.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0.

  [12]华维芬.论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文/刘宏刚卓新贤;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第2003年第9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英语学习论坛】【评论】【 】【打印】【关闭
Annotation


新闻查询帮助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