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解读“中国英语”现象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解读“中国英语”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4/06/24 16:10  英语辅导报

  英语成为一门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间的政治、外交、经贸、科技、教育、体育等各方面的交往几乎都是用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英语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nativization)。英语全球化的结果是以牺牲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标准为代价的。试想如果把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标准强加于人的话,那么英语就不可能为那么多非英语国家的人接受。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仍是全球英语的主流,但人们发现一批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等的崛起,使作为全球英语标准的英美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半个世纪以来,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已成了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对外交往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英语作为外语教育的深层次思考。

  一、何为"中国英语"

  在中国,首先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概念的是英语界的前辈葛传椝先生。他在1980年谈到Chinese English和China English 的区别时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四书(Four Books)、八股文(eight-part essa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白话文(baihua or baihua wen)、思想改造(ideological remoulding)、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等。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而不是带有"洋泾滨"意味的Chinese English。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不同于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式英语是介于中国学习者不规范语言同规范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如中国学生在写作和口语中常见的语法和词语误用的现象。中式英语类似旧时人们常说的"洋泾滨"英语(pidgin)。

  汪榕培、李文中等学者都曾给中国英语下过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特点: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特有的事物,使用的英语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语句和语篇,而又不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中国英语是一种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而又能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语音、语篇三个方面。词汇方面有许多中国特有的事物已融入了英语,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Confucianism(儒家思想)、 Five Classics(五经)、 paper tiger(纸老虎)、 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 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大革命)、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two civilizations (两个文明)、 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政策)、 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 floating population(流动人口)、 vegetable basket project(菜篮子工程)、 emancipate the mind and seek truth from facts(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改革开放)、 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等。甚至有些习惯表达法,例如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也为英美人所接受。语音方面主要反映在超音段音位层面,如重音、音渡(juncture)、弱化、同化、连读。即使英语再熟练,中国人的语音语调总会同英语本族人有差异,但是这些语音方面的差异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往。中国英语的语音语调应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主持人的为准。语篇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思维的特点,同样这种语篇构成也不会妨碍中外交流。

  除了上述特点外,文秋芳、俞希在《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一文中(《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还认为中国英语中有"显性本土化英语"和"隐性本土化英语"。显性本土化英语主要指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而隐性本土化英语则是指那些中国本土化不明显的表达方式。如他们在中国英文报纸中发现的语句:"have a try","You need a substantial preparation."等。英语本族人习惯上会说:"give it a try"或"try it",而对后句会说:"You need to be fully prepared."。两位老师的研究结论是中国英语的说法是可以接受的。理由主要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大都会采取理解、宽容的态度,尽量为对方着想。所以本土化英语都能够达到"可理解"的程度。该论文最后提出了"双层英语"的假设,即全球化英语应该具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全球英语使用者共同享有,第二个层次包括各种地域、文化特征的本土化英语表达形式。可以认为中国英语应该归为第二层次的本土化英语。

  二、"中国英语"对教学的启示

  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对我们英语学习和对外交流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人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交流包含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和吸收外国的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外宣传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因此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就应运而生。其次,中国人学习英语绝不仅仅是为了同英国、美国两个国家的人交往。英语作为主要国际通用语,事实上已经成了世界各国共同的交际语。中国人学习英语应该准备好同带着日本语口音、阿拉伯语口音、葡萄牙语口音等的各式英语打交道。就此而论,中国英语学习者完全没必要为自己带有的汉语口音而烦恼。

  英语教学中,人们强调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人们认为如果不了解英美的风俗习惯,在交流时就可能会引起误解,甚至造成交流中断。与英语国家的人的交往,这种说法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英语的全球化,从交往对象上看,人们在国际场合使用英语并不一定只同英美国家等英语本族人打交道,在很多场合会同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巴西人等一些非英语国家的人交往。而对中国人而言,常见的对外交往对象是周边国家的人员,如日本人、韩国人、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员。以上海为例,在沪生活的10万外国人中,日本人数占第一位,其次分别为美国人、韩国人、新加坡人。

  再从对外交流的内容上看,如果我们用英语同日本人、韩国人交谈,一般不会去谈英美国家的事物。这说明中国在同非英语本族人交往时,无须刻意地去遵守英美人的文化习俗,刻意模仿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语音、语调。人们在对外交流时,更主要考虑的是交流目的能否实现。

  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也不是第二语言。绝大部分中国人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去英国、美国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谋生。人们学习英语都带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如为了工作便利或获取信息。这一学习目的决定了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作用和领域都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我们把非英语本族人和英语本族人对英语的运用作一比较就可以发现,非英语本族人的英语多半只是用于工作、研究和一般日常生活交际;而英语本族人的英语则涉及了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非英语本族人而言,英语只是完成某项任务的手段。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达到英语本族人的水平。我们能用英语办事就是一种心理满足。在国内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母语足够应付自如,如果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一定水准,那么我们就能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中国英语"概念的提出给我们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首先,从英语教学内容上看,中国人学习的英语应该包括能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

  前面谈到信息交流包括输入和输出两大部分。过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强调的是"输入";随着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国的"输出"部分正在逐渐加大。"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外交流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内容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材料。然而随便翻阅一下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几乎没有有关中国的文章。这种现状应当有所改变。中国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走过弯路,一段时期全部是中国的政治内容,一段时期又全是英美的泊来品。这两种极端都无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对中国的事情,学生们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用英语谈论中国的事物,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已经被教学实践所证明。选择有中国背景的语言材料,既可从中国人写的英语文章中选,也可以挑选英美人对中国友好、公正的评论文章。

  中国人用英语对外交流是全球性的,而不仅仅只是面向英国和美国,因此中国人的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背景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在英语教材中除了有一定的英美文化外,对各大洲其它有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有所涉及。在这一问题上,日本英语教材处理得很有特色。在日本中学New Grown英语教材就含有中国、韩国、肯尼亚、巴西等国背景的文章。

  "中国英语"概念提出的意义还在于能提高广大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自信心。众所周知,由于受母语的影响中国人说英语具有一定的语音特点,有的学习者可能在说英语时会在心理上感到低人一等。我们认为凡是按国际音标发音,符合规范英语的语音、语调,且又不影响正常表达的英语都可以在交流中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般学习者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意模仿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语音、语调。

  目前国内的"英语热"仍在持续升温,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英语学习班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大众学习英语热情的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应该加以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对一般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盲目拔高和学习范围的任意扩大都是不可取的。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一般中国人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同英语本族人争高低、比水平。我们认为一般中国学习者在掌握了五千左右的常用英语词汇和主要语法结构后,在提高和深入学习方面不需要面面俱到。大部分人的英语学习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和范围,即与自己工作或关心的领域有关的英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称ESP)教学。ESP主要有职业英语、学术英语、教育英语和各行各业的科技英语。ESP目标明确,是针对性强、实用价值性高的教学途径。ESP的特点是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或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ESP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英语学习的主流。大学英语后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就是典型的ESP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们在各个方面的对外交往会更加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顺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加快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全球英语、本土英语和中国英语现象能够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指导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以上仅是一家之言,片面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本文的讨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孟臻 邵星华;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2003-2004学年第37、38、39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英语学习论坛】【评论】【 】【打印】【关闭
Annotation


新闻查询帮助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李长春出访亚欧四国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