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教师教学参考:英语――第二语言还是外语

教师教学参考:英语――第二语言还是外语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7 12:20  英语辅导报

  关于第二语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专家学者引进了国外的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一篇题为《谈美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文章讲到:"在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教学研究队伍十分活跃,学术活动频繁。人们在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新的问题,对语言教学的许多方面进行探讨。这些活动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改革和研究。"文章中还提出了一个当时看来十分新颖的概念——"习得语言"。文章中如是说:"人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里所说的语言包括母语、第二、第三和更多语言。请注意,问题是怎样'获得'或'习得'(acquire)而不是'学习'(learn)语言。"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将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由于这些专家学者的影响,加之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影响,我国的外语教学近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是套用西方国家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第二语言呢?除母语以外,人们在社交中普遍认可和采用的另外一种语言就是第二语言。比如,我国的藏族兄弟,藏语是他们的母语,而汉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印度和新加坡,英语就是这两个国家的第二语言。

  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个第二语言的环境呢?比如,通过学校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社会上采用双语路标、招牌、广播等措施。

  对于学校来说,一些老师进行双语教学本身就带有盲目的从众性,具体表现一是标准不明确;二是教学目的不明确。以至于有的老师要尝试在中国历史、古汉语和中医的针灸推拿等专业课堂上采用双语教学。桂诗春教授认为,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能实施双语教学简直是神话。

  就社会而言,双语招牌、广告尽管对有心的学习者可以起到一些帮助作用,但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外国人。

  也有这样的学校,采用全封闭的方式人为地营造一个英语环境。其创意与做法类似"乌托邦"。其设计者常常忘了:他所创办的学校只是一滴水,而全社会则是一片海洋。人们无法将海洋中的某一滴水长期染成某一独特的颜色。

  采用以上做法的人忽略了一个基本观点:语言只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它能为上层建筑服务,但不属于上层建筑。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不能随着上层建筑的改变而变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取消国民党统治时期采用的(实际上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使用的)汉语。改革开放固然需要中国人多学一点外语,但不可能让某一种外语——比方说英语——来取代汉语或是与汉语平起平坐。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英语在中国不是第二语言,它只是一门外语。人们常常认为,衡量对一门外语的掌握是否达到较高水平是看这个人能否用该语言进行思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每一个在国内学习英语的中国人而言,由于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想要用英语思维就是天方夜谭。原因非常简单,英语在中国不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缺乏该语言的社会环境。

  关于外语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那么,外语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有什么不同呢?拿对外汉语教学而言,外国人在他们本国学习汉语时,汉语就是他们的外语(这时,没有使用汉语的社会环境)。而对于在中国即目的国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汉语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

  必须承认,外语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效果有很大差别。就效果而论,同一个汉语老师,如果在美国教学,他的学生学了五年以后也许汉语的交际能力平平;但在中国教外国留学生,一年以后学生就可以具备一般交际能力。

  人类对语言的掌握由习得与学习两部分组成。习得是指在"无意识"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而学习则要通过书本等进行。由于人的实践经历是有限的,因此除习得以外,还必须学习。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是相辅相成的。只是不同的阶段各自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习得的比例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犹如一个上底大于下底的梯形;而对语言的学习就好比是一个三角形(如下图)。将这两个图形迭加,就是人们学习语言的整个图示。

  

  就教学方法而言,学习第二语言与学习母语的方法大同小异。主要学习途径是通过社会环境习得,课堂上的学习并不是主要的,在初学阶段尤其如此。因此,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以及教材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他们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

  学习一门外语时,由于缺乏社会语言的大环境,在初学阶段,比如我国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主要采用习得的方式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小学如果采用原版的西方学校教材,是非常不适宜的。同样照般英美国家的对外英语教学方法也是不合适宜的。而进入中、高级阶段——即大学英语教学,习得的比例逐渐减少,反之学习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这个时段还在一味强调习得英语的教学方法,则更是违背语言学习的规律了。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大学英语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该以语言知识的学习(包括跨文化交际知识)为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一般的旨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对话上了。这当中,讨论、辩论、口头作文乃至学生讲课应得到大力提倡。

  (文/魏 民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04~05学年第7、8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评论英语学习论坛】【 】【打印】【关闭



Annotation


新闻查询帮助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