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影响学生英语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及对策

影响学生英语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及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8 15:12  英语辅导报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包育彬,2000)。它集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为一体,是综合考查学生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的有效手段。从近年来的英语高考试卷看,不但阅读题的份量和难度增加了,而且还扩大了选材范围,分值占40分(约为27%)。从我区考生情况看,学生花在英语阅读理解题上的时间大约在55分钟左右,他们普遍感觉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对长句、难句不能很好理解,对不同体裁类型的文章难以正确解读,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题的答题质量,事倍功半,殃及英语考试成绩,致使阅读成了英语考试当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弊端:

  1. 英语阅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以文章为语言实体的教学基础之上,英语阅读教材常被看作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阅读课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教师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即语言点的单方面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即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勤于思考的探究性以及深层次加工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如,如何分析文章体裁、归纳段落大意、寻找主题句、关键词,探讨人物语言特点、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总结文章主旨及所包含的启示等,这种重知识,轻认知,给金子,而不教点金术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语言因素制约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形成和良性发展

  所谓语言因素就是指学生对单词、短语、习语、句子、语言规则等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包育彬,2000)。一般来说,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对词语和语法意义的了解与掌握是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因为一定的语言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之上的,它们的关系就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学生想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得搞清三层语言含义:⑴ 文章中所包含的词语意义,即短语、习语和句义。⑵ 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意义,特别是对长句和复杂句意义的准确判断和分析。⑶ 文章中蕴含的社会文化及科学意义。倘若读者不明白有些词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如:at table, at the table, too much, much too, only too, by day, by the day, both…and…, either…or…, neither…nor…, no more A than B, more than…can, more than to do sth., anything but, nothing but, cannot…too, not…and…等,就很难理解文章,只能进行主观臆断,曲解文章意义,导致阅读质量低下。因此,良好的读者除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基础外,还应该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如单词速记法、构词法(词根、词缀),善于了解和掌握词的习惯用法、词的固定搭配及习语表达,具备系统的语法知识,特别是对一些语法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此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领悟语篇(语言单位)知识的能力,因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篇具有特殊的含义,如I don't know. 它的意思可以是"我不知道,"也可以是"你能告诉我吗?"还可以是"别烦我了。"How cool you are! 它的意思可以是"你多帅啊!"也可是"你多凉爽啊!"还可是"你多冷淡啊!"总之,语篇的真正含义只能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去把握。

  3. 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速度和能力的影响

  非语言因素是指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不良的阅读习惯。有效的阅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在现实阅读中,人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有下列不良的阅读习惯:慢读(slow reading)。有些学生误认为读得越慢,理解程度越高。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花费的时间多,可成绩却并不理想。①指读(pointing)。有些学生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字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会降低阅读速度,因为,人的视野是非常广的,眼睛看书不是以字或行为单位进行阅读的,夸张一点说,可以是一目十行,所以,"指读"是一种不科学的读书方法。②心译(mental translating)。心译就是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先将英文译成母语,然后再通过母语去理解所读内容。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按英文的思维模式去全面审视文章的有效阅读,这也是引起英语阅读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③过分复视(too many regressions)。这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学生对自己已阅读过的内容感到不放心或因为没看懂而反复重读。重读不是不可以,但复读次数太多则会影响读速,得不偿失。④逐词阅读(reading word by word)。有些学生喜欢逐词阅读,这既不符合考试要求,又对理解文章无益,因为文章是词、句、段、篇完整意义上的结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阅读应该是整体行为,而不是零敲碎打的逐词阅读行为。逐词阅读会影响思维的连贯性、反映的敏捷性,造成心理上的恐慌感,使得阅读不能正常进行。

  3.2 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心理语言学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容易产生恐惧、 慌张的心理,这极大地制约了大脑神经机制的正常或超长运转,致使思维反应迟钝,从而使阅读理解的敏感性大打折扣。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急于求成、心情急躁,顾此失彼,粗心大意,如:数字看不清楚,肤浅理解句义,他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种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3.3 贫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的表现形式和结晶,所以任何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英语语言也不例外。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如:英语课本的涉猎范围,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再加上周围的人绝大多数操母语,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很不理想,这些不利因素使学生失去了拓宽英语视野的良机,因此,当问及焰火节等文化性知识时,多数学生瞠目结舌。如果英语阅读碰巧遇上跟英美文化、英美风土人情、习俗等方面有关的知识时,尽管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较为扎实,但阅读理解起来仍很费劲,因为,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就陌生,再加上考试这一特殊场合,所以很难理出一个头绪来,这也是造成当今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由上可知,教学因素、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有效的阅读能力呢?

  1. 英语教师需树立阅读课的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首先,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阅读课堂活动中去,积极鉴赏体验英语文章中的韵味;其次,通过语言表象挖掘出它所传递的真正含义,即外延和内涵,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务实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2. 改变教学方法。英语阅读课作为英语基本技能当中较高层次的延伸,教师自己一定要清楚它的特殊性,既要关注语言点的传授,又要教会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努力做到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学时间三方面的相互协调,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研究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当调节精读课和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比例安排等,力求做到把精读教学与泛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好英语阅读教学中"质"和"量"这一关,以精读促泛读,快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运用情感策略引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英语语言在构成、表达方面与汉语有一定的差别。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此时,作为阅读课的教师不只发挥"教"的作用,而且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理解当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步由"知道阅读"向"爱好阅读"、"乐于阅读"的方向发展,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行为和习惯,最后实现他们英语阅读从"量变"到"质变"。

  总之,我相信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再加上教师的科学指导,所有阅读道路上的障碍都会迎刃而解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文/梁新惠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04~05学年第17、18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Annotation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