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
|
五、 雅各的无微不至与坦率热情弄得我几天来一直生活在狼狈中。这才发现,即使再开朗、再热情的中国人,与他们相比,都是含蓄羞涩的了。 刚认识雅各的那一天晚上,吃饭时,雅各径直向我走来。我抬起头,对他笑了笑,就听见雅各说:“利亚,不知道你吃得好不好?如果你吃得不好,我宁愿不吃饭。” 同伴们听得真切,全都向我挤眉弄眼大笑起来。任我早已炼就一副铁石心肠,面对如此尴尬的场面,仍忍不住脸红起来。我对雅各说:“很好。请别为我担心。”这句话说完,想想心里不是滋味。很多天来,最折磨我们的,就是这饮食了。中国人被精致的食物已经娇惯坏了肠胃,多少次面对桌上被直接用铁板烤得一股烂味的西红柿和半生不熟的牛排、羊排,我都胃口大减。出发一个多月,竟已经饿瘦了六七斤。和同伴们一样,现在只要一提起红烧肉,就恨不得垂涎欲滴。饮食的不习惯使组里弥漫了一股思乡病。大家开玩笑说,再往下走,会有多少人变成充满“肉欲”的动物呀!这个“肉欲”无它,实在指的是红烧肉和红烧排骨。 但是雅各也实在有他执拗和不尽人情的地方。比如他借口我们的车没有车牌(其实有车牌,不过是鞋盒子做的,挂不出来罢了),不允许我们超速。在以色列的公路上就这样慢悠悠开了一天,五辆车的司机全都急了。这群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渐渐发现,整整一天,以色列公路上除了我们这一行外国车外,几乎所有的当地车都蛮不在乎地一辆超一辆。大家问雅各,为什么你们可以开快车,而我们就不行?雅各回答,以色列死于车祸的人比死于战争的还多。他不希望我们在公路上被警察罚款。 一方惜时如金,赶路要紧,一方偏偏那么认真,就是不让你走快,双方免不了就要吵架。最终雅各少数斗不过多数,但是看得出来,他非常不高兴。 雅各是研究犹太历史的专家,对这个国家的热爱程度也经常令我们吃惊。但是几天后我们发现,在到每一处拍摄、采访时,他着重讲的都是此地犹太人的历史,而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则只讲个大概。有时候他的这种做法也让我们非常不满,因为在以色列的古迹中,几乎每一处都深深镌刻着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大多数是缺一不可的。 当然也有例外。那天在巴勒斯坦控制的古城杰里科参观,雅各就做了一件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 杰里科位于著名的约旦河谷西岸,靠近死海,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与耶路撒冷犹太人占多数的情况不同,这里的居民主要由巴勒斯坦人和少数约旦人组成。这个著名的“世界海拔最低的城市”,也早已被史学界确认为“人类最早兴建城市的地方”。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杰里科成为以色列控制区。直到1993年8月底,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才达成一项关于“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原则的初步协议”,规定从2000年初将杰里科交给巴勒斯坦人管理。 当我们的五辆大吉普鱼贯停在杰里科市政厅门前时,雅各竟然径直跑进了巴勒斯坦人设立的警察局里,叫出了几名巴勒斯坦警察,任凭我们拍摄采访,气氛是如此的融洽与愉悦。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这里的以色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还存在着可以互相拍着肩膀说“哥儿们,请你帮个忙”的友谊,我准会认为有人在给我讲《天方夜谭》的第一千零二个故事。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打打杀杀、争来争去,闹得整个国际社会“鸡犬不宁”的两个民族,居然会是这般朋友似的相待? 忽然又想起我们来时的路,也是出人意料的顺畅。上午从耶路撒冷出发,赶了65公里的盘山公路,中间没有遇到一处关卡和检查。我们根本没来得及分辨出究竟从哪条线算起,我们已经从以色列进入到巴勒斯坦了。 我问雅各:“你来巴勒斯坦人控制的地方不感到紧张吗?” 雅各回答我:“不紧张呀,这里的警察局长就是我的好朋友。不但我,每天还会有很多犹太人从耶路撒冷来这里购物。在巴勒斯坦控制区购物不像在耶路撒冷,可以免17%的消费税,所以这里的物价要便宜一些。”雅各说,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这种相互交流和走动,使以巴之间的敌对情绪在普通百姓中间表现得并不明显。“那都是一些在宗教、政治上比较极端的人做的。我们不这样。”雅各很肯定地说。原来,现在的以巴之间,有许多地方是不设防的! 但是,这仍然挡不住雅各对阿拉伯人的一些固有成见。 还是那天在杰里科街头,我被一群围着白头巾的巴勒斯坦女学生吸引住了视线,跟着她们走进了一家路边小商店。突然,我听到外面传来雅各急切的呼唤声:“利亚!绕!你在那里?” 我吓了一大跳,这样的大吼是这些天来不曾有过的。心头的第一个反应是“难道我们遇到了恐怖事件!” 从商店探出头来,急忙问雅各:“发生什么事了?”没想到雅各一把“拎”起了我,几乎推着我到了停在路旁的吉普车前。我莫名其妙,但也有些恼怒了,使劲摔开他,说:“雅各,为什么?我要拍照!难道不允许吗?” 雅各也显得气急败坏,对我大声嚷嚷着:“我跟你们说过,不准离开我的视线!” 雅各这话确实说过,刚到杰里科时,他曾对队里的几位女士说过:“不准走远!小心被这里的阿拉伯人抢了去。”但是采访、拍摄的兴趣使我根本没把这句话听到脑子里。 “这不可能!雅各,”我说:“现在是白天,我们是在市中心,谁会抢人呢?” “阿拉伯人!他们喜欢东方女孩。” 我有些啼笑皆非:“雅各,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说,他们怎么抢?” “两个门。”雅各用手比划着,“如果你是一个人,他们有可能把你从这个门拉进去,再从另外一个门绑走。” 我仍不能相信,不高兴地再问:“雅各,你见过阿拉伯人抢人吗?” “没有。但这里确实发生过妇女失踪的事情。”雅各说话的口气柔和了下来:“平均七年,也许要八年,她们才有可能被找到。” 我没有再和雅各争论,也没有再问他这个可疑的“七年”、“八年”是从哪里统计出来的。但我心里却忍不住有些感慨:即使像雅各这样的犹太学者,对别的民族仍然存在着那么深的戒备和偏见。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虽然已经朝着和平共处的道路努力,但两个民族真要互相宽容、理解和信任,今后的路恐怕还很长呢。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