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高考故事:我的高考是幸福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07/01 10:16  《外滩画报》

  顾晓鸣

  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级

  当年,我的高考是幸福的

  “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我心里挺无所谓的,当时觉得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肯定没问题,所以七个志愿都填的是复旦大学,复旦新闻系、中文系、历史系、历史地理系、经济、哲学……就这样一路填下来。”

  外滩记者 刘牧洋/报道

  1962年,顾晓鸣17岁,上海市62中学的高三学生。

  这个平时经常不交作业,有点“吊儿郎当”的孩子在学校里很活跃,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参加话剧组表演和绘画上面。他一心想考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美术系,因为“舞台美术系又可以表演话剧,又可以画画”。

  艺术院校的考试比正式的高考要早,关于那次考试,顾晓鸣记得很清楚:“当时上戏录取17名,一共有360个人报名。初试考的是美术,有60个人通过进入复试。”顾晓鸣进了复试,复试的题目是文化课和口试,这是他的长项,从考场出来的他信心满满。

  紧接着就到全国高考了,这个时候出了一个变化:从1962年开始,所有的艺术院校的发榜结果都推迟到高考之后才能公布。为保险起见,自觉被上戏录取毫无问题的顾晓鸣还是参加了高考,他选择了考文科。当时的志愿要先填的,他全部填了复旦大学,从复旦新闻系、中文系、历史系、历史地理系……一直填到哲学,七个志愿填得满满的。

  考语文那天,顾晓鸣一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就乐了:“我那次真的是捡了一个大便宜,1962年以前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很‘左’的题目,或者就是《我的爸爸》、《一件难忘的事》之类,发挥的余地不大。而62年的作文题是《雨后》,这个题目的文学性很强,考的是考生的文学积累,很多同学都愣住了,而我平时就很爱看课外书,知识积累得很多,非常占优势。”

  考完试后的顾晓鸣很潇洒:“当时心态很放松,一方面是觉得上戏那边应该没有问题了,另一方面我们那个时候高中生毕业都是包工作分配的,并不是一定要上大学。”于是,他立刻又投入到话剧的排练中去。

  成绩出来了,可惜,没能如愿考上上海戏剧学院。但有些失望的顾晓鸣却在一天早上8点多钟等来了他的第三志愿——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通知书。后来他知道,语文帮了他的大忙,作文92分。

  今年60岁的顾晓鸣觉得他们当年的高考是幸福的:他从来没把高考当作个什么事儿,像后来许多人那样把命和前途都押在上面。他有时会在复旦的讲堂上问他的学生高中是如何度过的,大部分学生说的都是学习,只有一个说曾经在电视台实习过。对此,顾晓鸣称:“我当时就摇着脑袋想,当年我们其中最差最不会玩的孩子都自己装卸过矿石收音机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