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求职策略:职业规划等于计划加上经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9/09 13:57 华夏大地自考版 | |
“生存的问题是需要发展来解决的。如果我们将着眼点始终放在生存上,也许就永远停留在维持生存的状态;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发展问题,我们就将迈入崭新的人生境界。” 选对池塘钓大鱼 职业规划=计划+经营 策划/本刊编辑部 职场新人初涉职场、大一新生入校园——正在九月,许多人开始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段路程。 当“职场老人”回望自己的人生路:学习不许偏科,上大学选专业家长“参谋”,毕业求职“碰运气”,跳槽“看机缘”……不禁希望在九月能重新回到那个起点,好好设计未来的事业与人生,问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职场路要怎么走?“哪个池塘能钓大鱼?” 还是老话说得对,“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尽早地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用心加以经营,才能够选对池塘钓到大鱼! 七成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就业盲目 “职业规划”在2004年被人才服务机构、媒体频频提及,到今年更是成了职场常用语,似乎无人不知。但据中华英才网调查显示,在高校中许多学生对此很茫然。 近期发布的“2005年中国大学生 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高校中,70%的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了解非常肤浅,真正能做出实际规划的学生不到10%。据记者了解,目前只有为数很少的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由于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可能出现“盲目就业”的情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降低要求,先求就业。美国职业生涯大师雷恩·吉尔森曾这样举例:你刚刚大学毕业,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份工作,一份工资待遇高,但与自己的兴趣并不吻合,另一份工资待遇低,却是自己喜欢的,你该如何选择呢?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我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一旦面对现实,当收入水平的高低差距超出了我们心理承受能力时,大多数人都会心理失衡,反而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先接受那份待遇高,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积累一定的财富后,再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迟”。一位遭受失业打击的中年人,他在选择职业时说:“许多选择都是在无可奈何的被动状态下做出的。” 对此,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一负责人认为,这种心态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能让大学生应对严峻的就业考验;另一方面,由于迫切想就业,在职业生涯前期,这些大学生会做过多的无谓尝试,带来的必然是时间的浪费。他同时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生最弱的是职业意识,而不是职业能力。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在大学生就业之前,对自身的优势、对职业发展的路径有好的设计,将自己的规划和企业能提供的机会很好相结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