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资格考试 > 正文

LG400名师05司考真题详解 法理部分(3)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0 14:02  LG400司法培训学校

  6.郝某的父亲死后,其母季某将郝家住宅独自占用。郝某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季某提供生活费。季某将郝某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郝某每月向季某提供生活费3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

  【考点】权利义务的关系、法律事实

  【答案】B

  【解析】所谓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依照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本案中法官做出的判决即能引起当事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B正确。

  法官的判决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属于法律事实的一种,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之一。它可以在原被告之间引起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因而C错误。

  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权利和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郝某既负有赡养母亲的义务,也享有在郝家居住的权利。而并非一味地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

  子女赡养父母是个道德问题,但是,经国家认可的部分就成为了国家的法律,就变成了一个法律问题。赡养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法律问题。D错误。

  7.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考点】立法解释的效力

  【答案】C。

  【解析】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按照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正式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解释三种。立法解释有两种情况,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下月进一步明确界线或补充规定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该种解释具有全国的普遍适用性。本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就属于这类立法解释,故A正确。根据我国《立法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可知B正确。同样的道理可知D正确。另一种立法解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地方性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其权限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权或相应的地方政权。

  司法解释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其解释的情形和效力与立法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C认为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是错误的。

  51.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哪些不正确?

  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

  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考点】法的分类。

  【答案】C、D。

  【解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故又称制定法。判例虽然以文字形式表现,但并非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因而不能视为成文法,B正确。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为习惯法。因而A正确。随着法的发展,成文法日益增多,已成为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成文法则逐渐减少。C项错误。比如在我国,经国家认可的习惯就具有正式法的渊源的意义,因而也可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这表明我国仍存在不成文法。D不正确。

宪法、法理、法制史
授课讲师:LG400名师 中国政法大学 杨帆
宪法、法理、法制史 part1 (视频学习)
宪法、法理、法制史 part2 (视频学习)
宪法、法理、法制史 part3 (视频学习)
宪法、法理、法制史 part4 (视频学习)
宪法、法理、法制史 part5 (视频学习)
宪法、法理、法制史 part6 (视频学习)

    返回LG400名师05真题详解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