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一部分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4)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5:57  恩波教育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科技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由于无节制地开发自然,破坏、污染环境,招致自然的报复,造祸于人类。另外,科学技术用于战争和恐怖活动,也危害着人类。由此,引发了所谓“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广泛运用而又失去控制造成的。因此,让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而不造祸,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取决于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把人的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本章小评

  科技的社会功能、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可以结合材料命题。考生应予以关注。

  试题例析

  1. (1995,理,论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案要点:(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有体制中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3)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以及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答此题要做以下思考:

  其一,我国改革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故而,要论述一下社会基本矛盾对于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作用。

  其二,我国的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因此,它引起的是社会体制的改革,而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它可以通过我国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这里要注意“社会制度”与“社会体制”的区别。

  其三,改革具有全面性,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等。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由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决定的。另外,要从社会三大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三个方面论述问题。从经济结构上说,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政治结构上说,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文化结构上说,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其四,要点出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其五,应联系我国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来论证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2. (1991,文,多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A.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B. 迫使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 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答案:BDE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它贯穿于包括阶级社会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然而,社会基本矛盾对阶级社会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反动的统治阶级总是要利用国家政权来保护腐朽的生产关系,而革命的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质变。

  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被统治被剥削阶级每一次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打击统治阶级的统治,甚至迫使他们做出让步,从而程度不同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斗争。

  据此,B、D、E为应选项。

  A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并非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引起阶级的产生。A把因果搞颠倒了。

  C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阶级斗争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是直接动力。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仍是社会基本矛盾。

  3. (1994,理,论述)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1)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不断解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和深度。第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问题。解答此题应从两个方面展开。

  其一,从理论方面展开。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人的生存,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获取物质资料为前提,这只能通过改造自然实现。而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第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社会其他方面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从现实意义方面展开。首先要讲清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样论述,是为了指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因为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接下来,要论述“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第一个标准直接涉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后两个标准则是生产力标准从不同侧面的表现。这样论述问题,就能比较充分地说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意义了。

  第三节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与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不同,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的活动发生作用的。因此,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参与。

  人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但这不等于说,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的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多数;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可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精神条件。

  ①经济条件的制约。广义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同,生产关系制约着人们的历史活动。

  ②政治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大不相同。在阶级对抗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极大地被抑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意义。

  ③精神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水平的程度,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程度成正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