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政治经济学参考例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0 10:13  北京文登学校

  例题1

  运用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两种实现方式的原理说明我国当前应当采取何种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具体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要点】

  (1)马克思指出,任何社会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看,都可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再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在生产技术较低的条件下,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

  (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也有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但总体上是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提出并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土地、矿产和水等资源的扩大消耗潜力已经基本耗尽,有些资源还出现过度消耗和透支现象。总之,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潜力已基本耗尽。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这就是当前我国应当采取的再生产实现方式。

  (3)为了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方法。第二,必须努力消除内涵发展的技术制约,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消除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制障碍。要克服按照行政区划组织经济建设的一些弊端,逐步转向按照经济体系的内在层次结构来进行规划、布局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和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社会范围内改进经济发展成果的核算方法;改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等。

  例题2

  下面是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及其在全国总计中的比重

  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税金总额

  年份绝对数(亿元)比重(%)绝对数(亿元)比重(%)绝对数(亿元)比重(%)

  200084014.9465.932408.3354.823470.6467.79

  200187901.5464.922388.5650.463659.1565.67

  200289094.6060.932632.9445.523982.3363.84

  200394519.7955.993836.2043.644615.4461.24

  资料来源:《2004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材料2

  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1/3,占公有制经济的1/2,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为143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9.7%,其中,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291万人,乡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13086万人。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材料3

  1997年后,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到2004年,累计登记个体工商户2325.98万户,注册资金5219.28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得更快,截至2004年上半年,私营企业达344万户,比1997年的96.1万户增长2.5倍多;注册资本42164亿元,比1997年增长近7倍;产值20083亿元,比1997年增长3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03亿元,比1997年增长4.7倍。

  ——《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2月3日

  材料4

  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共三十六条,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政策规定。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2005年以来,非公有资本已开始较多地进入电力、铁路、民航、石油、城市公用设施等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如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要点】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二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三是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四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数量的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确保其自身优势。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二是在政策上要清除各类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人、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三是在政治上要关心帮助,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应当一视同仁;四是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3)根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例题3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胡锦涛2005年2月19日的讲话

  请结合材料回答: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3)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要点】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会出现竞争和优胜劣汰,如果企业或者劳动者个人在竞争中暂时被淘汰,就要由社会来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而社会就是通过建立保障体系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我国原有

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是采取作为企业营业外列支、实报实销、冲减利润的方式。这在“统收统支”的体制下,社会保障实际上成为“企业保障”。一方面使国有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又造成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这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因此,只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才能切实地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第三,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状况的重要方面,社会保障的功能不仅在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它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而这一点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总之,建立和健全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

  (3)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坚持广泛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现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相结合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还必须将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范围应进一步扩大,逐步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并轨;保障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财政给予必要补贴;强化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再就业相结合的机制,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在保生活和促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切实贯彻属地管理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确定适当的保障标准;建立城市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制度,方便查询、监督,规范收入审核和待遇申领程序,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建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从多方面保证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

  第四,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思路,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第五,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六,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范围、标准和水平,既保障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职工的基本医疗需要,又不能超出社保资金的承受能力。

  例题4

  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任务、目标及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的水平。

  【答案要点】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组成,与此相对应,社会生产也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社会资本无论进行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剩余价值必须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的价值相等,实物的供求也必须一致。在这个基本实现条件的基础上还可以引申出两个条件: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与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需求的价值总和相等,实物供求相一致;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必须与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对生活资料需求的价值总和相等,实物供求相一致。这些实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也要保持平衡。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根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我国的经济建设、国民经济运行也应当按照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原理进行,应当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组织生产,实施宏观调控。实施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提高调控水平的关键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方向、重点、时机和力度,改进调控的方式方法,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

  例题5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单个资本运动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因此,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的。

  请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分析论述保证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答案要点】

  (1)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核心是分析和概括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连续继起。资本周转理论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二: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构成。而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节省预付资本等。

  (2)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同规律,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要保持企业资金循环的连续性,同样要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这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关系重大。

  (3)保证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企业首先必须强化资金运动观念和市场意识,真正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产品积压,提高产销率,在此基础上,缩短生产和销售时间,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其次,要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机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折旧率,加速企业固定资金的折旧和更新,使企业固定资金的更新周期跟上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的周期,减少和避免固定资金的无形磨损。

  例题6

  试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所谓产权,简而言之就是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都属于产权的范畴。在经济学上,产权所指的权利不仅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还包括对财产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所以,产权是与财产有关的一系列权利。从本质上看,产权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围绕财产所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权利关系。

  (2)产权制度,就是国家为调整与财产有关的经济权利关系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并概括了现代产权制度的四个特征,即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3)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①为了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②为了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③为了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④为了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同样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公平、竞争、有序的创业致富环境,从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让企业和公众的创业创新活力及早释放出来。

  (4)意义: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上一页] [1] [2] [3] [4] [5]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