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6新课标中考总复习教程 > 正文

说明文阅读 检测精练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0 18:10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一、

  1气味芳香 口感温和 历史悠久 药用价值(选取三项填空),发展变化

  2例:萧纲诗句说兰花羞于与竹叶青酒比清香,说明竹叶青酒的气味芳香;庾信诗句说喝竹叶青酒如同听啼鸟的鸣唱,说明竹叶青酒口感极佳;《水浒》中西门庆说内臣送他竹
叶青,说明竹叶青酒地位高,是名酒。

  3“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解析:第1题要注意信息的概括(提取、筛选、整合),不要以偏概全;第2题引用三则资料为了突出事物的不同特征,也体现了说明的准确科学性 ,只是要注意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第3题考查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能力,“据说”的作用是明确信息的渠道,包括了肯定和否定两种情况,这符合实际情况,是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明确了肯定或者否定,相反看似准确,实则不符实际而不准确。

  二、

  1“细菌发电前景广阔”或“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的时代”。

  解析:给文章拟题,题目应概括文章内容,因此,要对通篇文章整体把握,还要看一些能概括文章意思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都在首段或尾段。第一段:“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逼人类的时代。”最后一段末句:“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还有三段末句:“因此细菌发电前景十分诱人。”通过对这些句子分析,得出如下信息:①细菌能发电;②让细菌发电“在将来獉獉獉”能实现。因此题目必须涵盖这两点,才能得满分。

  2.采取了两种措施:①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②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

  3.“这样”指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提取信息和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4.第4段说明的内容是: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找到能概括本评论面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本段中心句在段首。

  5.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细菌还具有捕捉

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的识别和作用的理解。对作用的解答,要从“目的和效果”两方面去考虑,“目的”是说明什么内容,效果是给人以什么样的认识、感觉。本段画线句是为了说明首句,效果就是“具体准确,使说明清楚,明白”,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本题答案。

  6.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

  解析:本文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只有通读全篇,才能提取有效信息。

  三、

  1.示例: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

  2.①河湖水系经布设河道串联水面而成。②散布园内的山、岗等皆叠石聚土而成。③山、岗等与水系结合,划分自然空间

  3.

圆明园(每个空间)是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

  解析:第1,2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各自的侧重点分别是从风格形式和具体方法两方面概括。第2题的解答思路是:先说理水之法,次说叠山之法,后说两者的配合之法。这也符合行文思路。第3题的引用是为了突出圆明园的江南水乡特征,它浓缩了江南水乡的特征。该句子紧承上句“江南水乡的精练再现”而来,是一种注释。

  四、

  1说明了雷电对人类的巨大作用。

  2①“制造”大量氮肥,有利于作物增产。②有利于加强作物的新陈代谢。③使空气格外新鲜宜人,有利健康。④能产生巨大的电能,可以帮助人们找矿。

  3“造成地面与高空之间这个电场内的电位差”或“电位差”

  4列数字 作比较 雷电能“制造”大量的氮肥

  5针对雷电的破坏作用说的。启示:看问题必须一分为二。

  解析:第1题是要求归纳文章内容,理解题目的关键词“功劳”。第2题考查对文章层次和文段中心句的把握能力。第3题考查把握信息中转换信息的能力,“雷电能造成地面与高空之间这个电场内的电位差,”这句话必须转换成“通过……”的句式才能合乎题目的要求。第4题的画线句列举雷电与小氮肥厂年“合成”的氮肥数量进行比较,说明雷电“制造”大量的氮肥,有利于作物增产。第5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基本感悟力。“也”既适用相同情况下的陈述,还适用对比不同情况下的陈述。

  五、

  1范达湖的水温较高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高;汤潘池湖小,湖水盐度高,终年不冻;皮达湖常年永冻。

  2太阳辐射说与它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是湖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獉獉獉獉獉,地热活动说与它的反对者争论的焦点是赖特谷地区有无獉獉地热活动。

  3否定了“寒冷的‘不冻之湖’与水温较高的范达湖是造成这个地区无降雪的主要原因”的看法。

  4C

  5要点①科学探索需要怀疑的态度、质疑的精神,②科学探索要实事求是,结论要持之有据;③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解析:第1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要特征”的要求,不可面面俱到,但同时又要避免“只找一个特征”的片面问题。如:范达湖水温较高和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高的两点都是主要的,否则显得特征不明,它们是相互补充。第2题考查概括能力和简明准确地表述能力。第3题考查对前后照应的内容的关注和内容的整合。第4题考查把握全文内容的能力层次的高低,第C项错在将文中作者已经否定的观点作为作者最后的定论,违背了作者的意图。这种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反正文中有这个观点就应该是正确。第5题是开放题,考查对文章包含的科学精神的感悟。

  六、

  1①狕犺狌ó ②犺狌ǎ狀

  2低空中的水汽因温度降低而不能被空气完全容纳,过剩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低空中,就形成了雾。

  3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

  4文章第③段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雾对交通的影响,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6吸湿法。

  解析:第1题考查多音字和形似字的积累;第2题考查概括内容转述信息的能力;第3题考查对语言准确性的理解;第4题考查对文段层次和中心句的把握能力;第5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第6题与第2题、第4题同样考查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第2、4题是概括内容,第6题是分析内容间的联系,其中也包括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此题的设置仍是采用化整为零、步步设题的方法,引导读者逐层深入整体把握文本。

  七、

  1外表美、繁殖快、养分低

  2水葫芦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销毁难,难以根治。

  3D

  4外来植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

  解析:第1题概括特点,限定范围1~2段降低难度,限定字数3个又严格了要求,简练表述。其中“养分低”很容易被忽略,被生命力旺盛和疯狂繁殖等重复义项取代,而使答案不简明且有缺失。第2题问话巧妙,实为考查概括小葫芦的危害,要求全面而简洁。第3题中 A项忽略了温度的条件,B项忽视了语言环境、违背了写作意图,C项误将消灭水葫芦的时间当作繁衍象鼻虫的时间。第4题提供类比资料,便于提取同类事物的共性———都是外来植物、都影响了非原产地的生产生活。

  八、

  1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相互支持和制约,组成了全球大生态系统,沙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2只有在原先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从而造成沙化的局部地方,采取合理的恢复重建措施,才能向沙漠进军。(或: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

  3表现:在天然沙漠及其边缘,利用外来水、地下水或土壤水植树造林。后果:挤占邻近地区或下游地区的供水;造成地下水漏斗;造成很深的干土层,使土壤沙化。

  4要辩证地看,一方面要肯定、相信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适可而止,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像文章所说的,既要避免沙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向沙漠进军。

  解析:第1题、第2题、第3题都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转述,没有提示明确的对应文段,需要带着问题逐步审读文章提取信息,要避免收集信息时以偏概全和求全不求精的随意性。第4题考查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全文主要说明向沙漠进军不可盲目的道理,是针对积极主张向沙漠进军的观点。“人定胜天”与后者一致,很容易忽视沙漠存在的必要和消灭沙漠的危害,片面夸大了人力。答案中的表述从两方面解释,条理性很强,有参考价值。

  九、

  1每段的开头句:首先—其次—第三—第四—第五过程。

  2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对流层和平流层变化信息;卫星气象雷达收集的资料。

  3是人们按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绘成图。

  4作诠释

  5各气象站预报方法各有创造;集中分析协商。

  6不能,是按工作程序安排的。

  解析:第1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从找中心句入手;第2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第3,4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知识,下定义一般是将对象特征总和并按照“A是……”的一般形式表述出来。第4题考查相似说明方法的辨析,下定义要求严密完整简明地表述事物特征,作诠释一般只对事物某一方面或某一点特征作出解释。

  第5题考查形象化语言的理解能力。第6题考查说明顺序层次和内容的理解,此文按照

天气预报制作的顺序依次介绍,条理清晰。如果颠倒制作的顺序,就有违科学性,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工作起来必将出现顾此失彼等多种问题。

  开放探究

  一、

  1.说明钧瓷的珍贵 窑变和开片

  2.a:偏偏不是什么 b:往往就是什么

  3.①釉料的配方不同,所用燃料不同,窑内温度不同,窑炉结构、烧制程序不同,都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 ②即便同用一种釉,同装一个窑,同烧一种燃料,同样三天出窑,烧出来的钧瓷也是境界各异 ③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④钧瓷周身窑变流纹无法事先设计

  4 甲 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钧瓷“窑变”色彩与图案的瑰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特点。

  乙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窑变”的可控程度,使表达准确和严密(或:准确地说明了“窑变”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

  5.略

  解析:第1题考查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引用的说法突出钧瓷的价值,第②③段的中心句从价值高的原因说明了钧瓷的主要特点。第2题、第3题考查对钧瓷特点的理解,第2题是依照特点作解释补写句子,第3题是概括“窑变”的主要表现,即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窑变的不确定性,求全抓主要是基本要求。第4题考查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分析能力;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有平实严密和形象生动两种风格,其中甲处属于形象生动,乙处属于前者的平实严密。第5题考查对文本科学意识和人文思想的感悟,以及生活的积累的检查,一般列举名人的有影响力的、能从喜(正面)和忧两面说得清楚道理的事例,将语言组织通顺简明即可。例如: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方便了交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交往中真情的流露,造成诚信的缺失。

  二、

  1品种繁多,“吃醋”来历

  2说(谈、讲),狆á狅,习惯

  3a

  4山西人爱吃醋也真可称为全国之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

  5例:醋乡陈醋香,常吃保健康。

  前句“乡”“香”同音点明山西醋多醋香,后句指明醋的功效。

  解析:第1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照提示,第③段和第⑤段没有概括,第③段主要介绍了醋的品种多,第⑤段主要以一个说介绍了“吃醋”比喻义的来历。第2题考查多义词的音义知识和语言习惯。“炮”读狆á狅,是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习气”与吃醋这种有益健康的行为搭配不当,应改为习惯。第3题的这句话对山西人的贡献和醋的作用作了总述,可以作为总结或者总起,或者是两者之间的过渡语,而“a”处就是过渡之处,其他两处与“a”处后的句子都是介绍醋的作用功效,不宜分开。第4题中的一段话主要突出山西人爱吃醋的特点,第③段中的最后一句能与此照应,这是考查对事物特征的理解能力。第5题提示语“汾酒必喝,喝酒必汾”运用谐音改造而成,突出酒好喝的人多的特点,依此法介绍宣传醋香有益健康的特点,是创意的基本出发点,表达方式也要形成前后连贯、简洁明了。

  三、

  1.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植物通过花粉受精,发育成种子的方式,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

  2.作用:①“品尝”土壤的功能;②能够品尝的出叶子上的东西是否可以吃;③植物的味觉有助于防御,并与嗅觉一起构成铜墙铁壁;④通过它们的味觉“品尝”辨别花粉和柱头的“亲和力”是否相宜,“恋爱”是否能成功。

  3.(1)“抗婚”:绿色植物对异科植物的花粉产生“排斥”,导致异科植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花粉受精。

  (意合即可)(2)“混血儿”:异科植物通过花粉受精培育出的新物种。

  4.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植物的味觉“有助于防御,并与嗅觉一起构成铜墙铁壁”的特点。

  5.D

  解析:第1题考查题目与内容的关系的理解,必须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之后再解释题目的设计意图。第2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很容易归纳答案中的①②③点,第④点比较复杂,只要对后半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就很快能找到思路,做这类题必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否则就不可避免出现答题不完全的问题。第3题考查对形象化词语含义的理解,引导我们关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象。第4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一般可以依据语境由近及远地搜寻相关信息,此题举例是为了说明中心句。第5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能力,选D项,是因为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正好与D项的“平实简练”相对,要把握好说明语言两种风格的特征,必须多做比较,感悟积累。

  四、

  1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河流出海口自然景观保存最完美的地方

  2博鳌走向亚洲,融入了亚洲的发展大潮。

  3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南开放的政治环境。

  4言之成理即可。

  5略。提示:可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解析:第1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文段内容的概括的能力,第2、第3空格应填写主要内容,面积不属于第②段的主要内容,第4空格的“地理特征”结合原文应理解为地形地貌条件的优越性。第2题的这句话应该是紧承前几句话展望此地的发展前景。第3题要求对全文作出整体性的总结,提炼印象,首先应该抓住主要内容明确写作意图———说明博鳌的优越环境,解释定址博鳌举办“亚洲论坛”的原因。第4题是在理解主旨和内容前提下的运用迁移与拓展能力的考查,引导我们将学习与实践紧密联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端正的学习观。从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可以提出环保和合理使用环境的建议;从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可以提出在运用水利运输资源方面的建议;可以提出规划旅游服务等系列化的建议。第5题考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的能力,描写具体形象当然常用到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古诗词等方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