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议论文阅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0 18:21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 |||||||||
考点3 议论文阅读 检测精练 一、
1.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或:我们应当珍惜时间) 2天真年少的岁月 年老体衰的时光 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 3.第②段:从时间有限(时间有限,但只要努力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倍增)的方面阐述。第③段:从不应虚掷光阴(虚掷光阴,空待来日,将一事无成)的方面阐述。 4.首先指出惜时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然后以残疾人成功的事例证明即使天资等条件不利,只要惜时,也会获得成功。 解析:第1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解答必须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前提下搜寻针对主要话题发表看法的语句,在比较中选取或整合出统率全篇的观点,即中心论点。第2题要结合前后文理解词语“扣”,不难发现答案中的三条含义,第3题要比较②③段的内容,明确各自是如何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的;第②段是通过计算工作的时间有限来谈,第③段是谈虚度光阴的心理特点和危害论述论点。第4题考查分析理解论述层次之间关系的能力,围绕惜时的作用,首先指出惜时对成功的决定性作用,然后举例证明。 二、 1“幸福”与“不幸”颠倒。 2举例论证 3语言如运用比喻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在思想上给人什么样的启示,讲出理由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论证与论点之间相统一的关系的理解。全文要论述幸福生活的三要素的主要性,而第⑥段最后一句却认为“有事做”是不幸的,不是一种幸福,这与论点矛盾,必须调换“幸福”与“不幸”的位置。第2题考查对主要论证方法的判断,选文论述第1,2个因素时都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证明观点,第3个因素才引用白朗宁的话说明爱的作用。 第3题考查感悟赏析语言的能力,指导感悟、赏析语言的方法。如:谈语言在表述方式上的妙处,谈语言在表情达意启思上的作用。 三、 1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其好处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 2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心思分散,无时间读书。 3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 4略。 5文章从三方面论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一是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和灵活;二是可以滋补和提升精神;三是可以使人胸襟高雅,气度不凡。 6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解析:第1题考查对论据与论点关系的理解分析;第2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关系的理解分析;第3题考查对文段在内容和结构上与前后层次关系的分析理解;第4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感悟意识和能力,也是一种阅读体验拓展的考查;第5题考查对论述层次的分析理解,以及概括层次大意的能力;第6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辨析。相比较而言,在答题中,第2题的错误在于表述中缺失“忙碌琐事”的影响的分析和表述,第4题的问题在于缺乏对阅读文章的深刻感悟,第5题的问题在于对层次的划分不明晰和表述不能简洁明了,这就需要反复推敲。 四、 1只有经过阅读,才能达到知识、信息和思想的传播。 2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化了。 3阅读是陶冶性情,令人心驰神往的过程。 4能证明第二个分论点即可。 5如不受时间限制,再如随意选择等。 解析:第1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对关键语句的把握能力;第2题考查理解所选论证方法的原因的能力;第3题考查理解感悟形象化语言的能力,画线句主要描述了阅读过程的美妙所在。 第4题考查运用多种方法论述观点的能力,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推理分析的方法,如果用实例证明观点,将增强说服力。第5题的考查涉及到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联系生活积累、拓展阅读体验谈启示等多个方面,属于综合性考查,在分析阅读的好处时可以从阅读的时间、地点、目的、过程、方式、效果等方面归纳,很容易找到新的理由。 五、 1比喻 不矛盾。因为人生如一杯酒,既有成功快乐时,也有失败痛苦时,甜蜜痛苦共同酿造了生活。(意思对即可) 2甜—苦;美好—丑恶 通过对比,突出生活的五彩缤纷。 3论证本段的首句。 4本文最后一句。 5拿破仑沉寂荒岛,但名垂千古,引导人类生存发展的前进方向。哥伦布独航改写了世界地图的面貌。 6举例论证 对比 反面比喻 解析:第1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该句强调了生活具有快乐与痛苦的两个方面,是客观的陈述。第2题考查辨析反义词及其作用的能力。第3题先要理解画线句强调“思想”在与现实环境奋斗的重要性的含义,才能得出其支撑本段首句的作用。第4题先要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及其论述层次,才能准确选出中心论点的句子,否则很盲目。第5,6题考查辨析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的方法的知识和能力,第5题侧重于概括事实论证的例子,第6题侧重于各层次论证方法的判断。 六、 1学会合作,必先学会生活。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①枯萎—枯竭(干涸) 急中生智—急功近利 ②把“感恩”换成“回报” 3食掌莺的悲剧让我深思,而另一个故事则让我感动。 4①句能,因为它强调了万事万物要顺应自然。 解析:第1题在明确本文先举例后分析论述的内容层次之后,可以提取两条信息比较,概括论点。“生存是一门艺术,它的第一法则就是合作”,这句话引出话题“合作”并指出它是生存的第一法则;“学会合作,必先学会生活。”这句话提出了“学会合作”与“学会生活”的关系,强调“学会生活”更重要,比前一句更符合写作意图,表意更完善、更深入。第2题考查分析词语搭配关系的能力。第3题考查上下层次如何衔接的能力。第4题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的分析能力,其中第②句强调择优,必将造成竞争,与论点强调合作矛盾。 七、 1高尚的品格就是最好的财富。 2第①,②段首句。 3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一个人只要凭自己劳动创造财富,保持节俭和正直品格,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意思对即可) 5④北方某郡工人虽贫,但因品格高尚而英名留世。⑤马丁·路德虽贫,却因品格高尚而拥有很多追随者。 6①物质财富 ⑥精神财富 解析:第1题文章中围绕“品格”概括中心论点的信息较多,结合全文,中心论点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明确品格与财富的关系,二是要对品格的含义范围有所限制,品格在文中要强调的是高尚的一面,所以有了答案中的说法。第2题两个论点在文中是从两个层面的比较中论述中心论点的。第3题中对比论证的作用,一般而言对比能够突出某一方面的特征,文中的对比突出了高尚品格的可贵,相比单方面论述说明力更强、印象更深刻。第4题画线句强调勤劳、节俭和正直的品格成就堂堂正正的人的重要性。第5题考查理解概括事例的能力,要注意突出人物品格的力量,与中心论点相统一。第6题考查联系语境辨析词语的不同含义的能力,要避免望文生义。 八、 1契 攒 2锲而不舍(或至善至美) 3真情、友情、爱情、学识 4例:是患难之中的解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 5把人生中最宝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储蓄起来,人生才会充实富足。 解析:第1,2题考查词语积累,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是前提。第2题考查中还包含对成语知识的考查,要区别于其他(如俗语、歇后语、谚语、基本造词词语)语言单位和表述形式。第3题考查前后文照应语句的分析能力。第4题考查联系上下文仿写句子的能力,要点是:具体描述友情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感受,突出友情的作用,句式上采用“……是……”的结构。第5题归纳论点时,可以先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再明确其关系,后在审读文章中结合有关语句完善论点的表述,或者直接选定恰当的语句作为论点的表述。 九、 1第二段:天才是由于遗传。第三段:天才是由于环境。 2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 3D 4B 5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6A 7b艺术家(或雕塑家) c书法家 解析:第1,2题考查分析论题与论点的能力。第2,3段围绕话题“天才”分别谈论天才与遗传、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两个不恰当的看法,为后面论述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批驳的对象,是由第1段的论题而来。第2题,由于文章1~3段主要论述他人观点为后文作铺垫,所以作者的观点应在第4段中摘引语句;第4段除去举例及其分析的句子,只剩下①②句,而第①句表达观点不明确,自然选第②句,这是运用的排除法。第3,4题考查理解句子关系和大意。第5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第6题考查上下文的衔接分析,A项启后扣住“时代”表明观点。第7题考查知识的积累。 开放探究 一、 1①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 ②丑陋(恶劣)的行为。 2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美。 3①C ②A ③B 4①人只是大自然机体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的对象。或:人要善待自然环境,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②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是很幼稚。 5①同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看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有限,于是采取这一做法,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恰当认识。 ②不同意。先民的这一做法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做法不可取。 6答案供参考。“谦卑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谦卑是一种崇高的品行”“谦卑是坚韧”等。 解析:第1,4题考查理解词句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分析。如:“位置”,扣住“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可以分析出责任、岗位等意思;画横线句②,扣住“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就能够提炼出“科学领域的广博深厚,科学家个人的成就是微乎其微、十分肤浅的”等含义。第2题考查抓关键句子分析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3题考查选取合理恰当材料证明观点的能力,以及抓住关键词分析句子含义的能力。第6题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分析领悟主旨后,对主题的拓展探究。本文依次论述了谦卑的责任感、智慧力、品格美等主要方面的因素,其实谈论外在良好表现的内在动因,还有意志力、广博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合理的思维方式方法、执著的精神与远大的抱负等,它们同样能影响谦卑的外在姿态。第5题考查表述与思考的追因求解或者质疑探究能力,此题开放,见示例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此考题除1,4小题以外,其他考题都要求以仔细审读文章、整体把握为解答问题的前提。 二、 1.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取决于他自己。 2.①淡泊名利,超然物外。②责任感强,舍生取义。③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3.略。 4.语言:①生动、含蓄、凝练、隽永,富有哲理。 ②语气肯定,说服力强。 ③语言严密,逻辑性强。 ④句式错落、有气势,具有韵律美。 ⑤同义词、反义词、叠词、关联词语等的使用考究。 ⑥采用比喻、排比、对偶、象征等多种手法,语言富有变化,表现力强。(其他略,合理即可)写法:①态度明确,观点鲜明。 ②从“你”切入,角度恰当,易于共鸣。 ③上下呼应,结构严谨。 ④道理论据充分,说服力强。 ⑤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表现力强。 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⑦比喻论证,形象深刻。(如“生命之琴”等) ⑧对比论证,是非分明。(如平平淡淡、轰轰烈烈;停滞沉寂、奔腾呼啸等) ⑨善于提炼生活,目光敏锐。(如停滞沉寂、失望难堪等) ⑩论题集中,概括性强。(如标题等) 解析:第1~4题十分明显强调了运用积累与生活实践体验解答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第1题画线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阐述了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是自己;第2题选取文中三个含义深刻凝练的意境词语设题,体会其比喻义,必须结合语境、调动生活储备理解。如:第③小题的“不朽的绝唱”,是追求人生价值、实践人生宏伟目标的意思。第3题考查理解文章语言的表述特征和含义的能力,也是考查理解与深入挖掘文章内涵主旨的能力,此处仿写句子既有形式的一致,又有语义上的关联。第4题考查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各方面特征的能力,答案中要有对文章的价值判断及其判断标准或依据。如答案示例中,语言方面有语言风格、词语的选取、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地分析探究,写法方面有明确主旨、论述角度、结构特征与关系、论述方法、联系实际、标题的拟定等方面地分析探究,至于内容上可以有正反两面的评价,在此不必赘述,其中可包含对文章主旨的评价。 三、 1.“心系一处”的含义是: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 2.做到“心系一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的韧性;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3.运用了事实(事例、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列举苏童、张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4.示例:“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5.示例:居里夫人专心致志搞科学研究,终于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第1,2题考查理解主旨及其关键词语的能力,此文只要抓住中心句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即可解答。第3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分析作用要有全局(全段或全篇)意识,表述不能宽泛而要具体、有针对性;同时要明确选择论证方法是要最终解决论述什么的问题,即,用什么材料论述什么论点。第4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其实包含着深入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文章层次的把握和前后关联的能力的考查。如:画线句的前一个分句与第②段照应,那么填空句应在内容上与第③段照应,谈成功中或成功后的冷静、清醒的重要。第5题考查综合阅读的能力,包括概括内容、归纳主旨、分析 层次、探究质疑文本的优缺点等方面。要回避的问题是:举例不真实没有具体内容,叙述平谈或罗嗦不能紧扣论点,叙述中的议论点评与事件无关或者相互冲突等。 此考题中第3,4题虽明确提示有关文段是问或答的范围,但要注意灵活应对,有时要放眼前后文,甚至全篇。 四、 1.一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可首先从他们在街上的举止看得出来。 2.D 3.扣其中一条,要仿本文的基本句式写,最好又能点出这样做的意义。 4.参考:(1)选材的角度:以小见大或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谈;(2)采用第二人称写,娓娓而谈,语言亲切平和,易于被对方接受;(3)选用不同表现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是非分明,对方易于接受;(4)字里行间透露出文中人物所具有的高尚的人品。(5)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运用出色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等等。 解析:第1题要归纳中心论点,本文围绕“在马路上行走时要留神,大街上走路也要守规矩尽义务”,举例说明提出要求的原因,即文章的重要观点。第2题选D项,该项强调的是先忧后乐的远大抱负和牺牲精神,这与本文从小处着眼从细处举例不一致。第3题考查综合阅读能力,表述的基本句式是先总说要求,再举例阐述这样做的意义;内容上紧扣“新守则”的条款结合自身实际举例。第4题评析写作特点,可以从选材的角度、采用的人称和论证方法、语言风格、层次详略的安排等方面有选择地谈论,在表述上可以采用先 总说后具体解释的方式,示例见参考答案。 此考题的设置特点是:以整体把握的视角考查解读文本的能力,要求基础扎实,灵活运用,合理分析。 五、 1.说明人格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影响的。(意思对即可) 2.“高”指人格上达到一定的价值高度。“严”指人格达到一定的高度又貌压群英,才出于众。(意思对即可) 3.文中说“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因此文题《人格在上》可以理解为高尚的品德高于一切。(意思对即可) 4.(1)外貌 例:罗敷《陌上桑》貂婵 《三国演义》 (2)知识技能思想 例:诸葛亮 《三国演义》(3)人格 例:宋江 《水浒》刘备 《三国演义》 5.可举文天样《过零丁洋》、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飞《满江红》、汉书《苏武牧羊》、司马迁《史记》来谈他们的伟大功绩,不朽人格。(意思对即可) 6.略(理由充沛,见地鲜明即可) 7.略(要求理由充沛,言明加入的必要性) 解析:第1题考查理解论据的作用及其含义,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明了人格形成与社会人的形成具有相同特性,即受社会环境影响。第2题的“高、严”两点,用贯穿全文的一个价值标准分析符合作者意图,从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三种立身社会的资本(魅力)来看,“高”指人格上达到一定的价值高度,“严”还包括貌与能方面的出众。第3题按照第2题的解题思路,“人格在上”说的是人格的资本是高于貌与能的资本,是应该高于一切的资本,是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高尚资本。第4题、第5题是基于考查理解作品观点的能力,而考查运用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求,请见参考答案示例。第6题考查理解举例论证方法的作用、论据和论点的关系的能力,对文中举例繁多进行评议,可以评论举例繁多的作用,分析例子的类别和与前后文的联系(包括照应)等,这是从正面发表见解,当然也可以从反面议论,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第7题考查围绕论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分析事例的能力,因为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结论,因此本题是开放探究题,只要能突出人格魅力超越其人其事本身的意义,就能达 到要求。 综合检测(二) 一、 1第一项:测试神木的硬度;第二项:测试神木的防水防腐性能;第三项:测试神木的防火能力。 2坚硬,不变形,抗腐蚀,抗高温。 3神木木纤维中含有的胶质。 4形象地说明神木的神秘、坚硬;引出下文。解析:第1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要结合“揭开神木的奥秘”这个实验目的归纳。第2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能力,也要整体把握全文内容,提取文中关键词即可。第3题考查审读文章提取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因为对各项实验的分析都突出了“胶质”的作用,所以主要因素是“神木纤维中含有的胶质”。第4题考查理解生动说明的作用的能力,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二、 1第二个原因: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价值的忽视。或:人们没有自觉地认识到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意近即可) 2题目:传统节日不是美食节;或:还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等等(意近即可)。 3(意近即可)(见下表示例) 采 访 提 纲 采访 对象 冯骥才 采访 记者李菁采访 时间 2004.9 本次采访的缘由 中秋节临近,各商场打起了月饼仗,传统节日正一步步沦为 “美食节”。 本次采访的主题 如何还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记者准备的问题 1如何看待传统节日?2造成有些传统节日中断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 4解析:此考题中第3,4题尤其突出考查了实际运用读写知识与能力,第3题拟写采访提纲,既有对全文内容的分析考查,又有以采访提纲的方式分解内容灵活处理的能力的考查,也包含着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第4题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设题,又是考查自主解读文本以及明确学习方法的能力,表述中要包含对单元内容的提示介绍和学习方法等要求的提示,还可以对“秋”的主题设置意图作一些鼓动性和哲理性的说明。 第1题结合文中空格后“由于忽视了这些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这句话,可得出答案。第2题拟出文章标题,是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考查,要突出论述的问题或观点符合议论文的特点。 三、 一、 1.第一段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开启下文);末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2.蒲公英 根:柔韧而又强固 环境:山风的凶狂,山石的贫瘠。松柏 叶:团簇、永不凋零。感悟:生命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3(1)生物学:适者生存。(一切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2)哲学: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或生命是崇高的,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或生命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3)美学:它展现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4.倔强成长(顽强生存);崇敬、赞叹 5.答题要点:应表明态度及怎样锻炼、完善自己。 如:在逆境中应不畏艰难,树立信心,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己,直至取得人生的成功。 解析:文学作品中散文作为阅读考查的材料较多见于中考题,散文包括杂文(议论性较强)、随笔(抒情性强)、特写(写人记事)等,因此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考题。此综合测试中分别选取了议论性和记叙抒情性较明显的两篇文章作为考题,就是一例。 第1题考查首尾段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的把握;第2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第3题考查分析前后文联系理解内容的能力;第4题考查结合语境分析形象性语言的能力;第5题是对文章中心的灵活考查,以拓展体验谈认识的方式,升华对文本的理解,达到陶冶性情的高级阅读层次。 二、 1.“仅仅”极言其少,“拥挤”形容其多,放在一起说明他们两个人不同凡响的魅力和影响,同时也流露出“我”的心满意足。 2.在“我”看来,书不在多而在好与精,好书不厌百回读,而且对一个爱书的人来说,没书读绝对不是理由。 3.通过阅读,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而且让“我”共鸣,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4.不幸的经历可以丰富人的阅历,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才干,不但像勋章,而且值得你将它作为人生的资本来不断回味。 5.通过“我”精神成长这个事实,间接证明了高尔基的伟大。 6.出于改造社会、疗救国民的目的,触及的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以下作品(其他略): ①《风筝》针砭的是儿童教育弊端。 ②《故乡》触及的是农民生存状况问题。 ③《鲁迅自传》说明人的个人命运应该系于国家命运。 ④《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卑贱”而又善良智慧的劳动者的肯定。 ⑤《藤野先生》表现了对麻木的国民和民族歧视的强烈不满。 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主要是对民族悲观主义的批判。 ⑦《孔乙己》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 7.好处:①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②可以丰富生活,了解人生。 ③可以培养美感,提升品位。 ④可以塑造人格,改变人生。 ⑤可以积累语言,丰富表达。 方法:①阅读经典,走近大家。 ②保持兴趣,充满敬畏。 ③潜心阅读,互动共鸣。 ④条件不是阅读的障碍。 解析 第1~4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设题方式是以段为序层层设题,要避开的问题是有时不要受本题提问的段落限制提取信息的范围,要有全局感,除非注明仅从本段中找信息的要求。如:第3题还可以联系第③段中的句子得出“书的内容影响了我”的理解,这样的句子有:“我要自己相信,……值得胜利者炫耀。” 第5,6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的能力,只是从文章内容上看,第5题考查由显性文字探究主旨和意图的能力,第6题考查由文本之外的隐性文字推究作者情感反应的能力,也是一种拓展性阅读考查,参见参考答案。 第7题引导积累知识学以致用形成能力的意识,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