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50天:建立知识体系抓住复习重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7 16:24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 |||||||||
长郡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王强山 一、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月中旬各校基本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基本都是专题复习,关键是如何进行专题的设置。我认为专题设置不宜过小,但应在专题之下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梳
1、中国古代政治史(重点是古代的政治制度,要分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 2、中国古代经济史(重点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重点是按方位将该地区将民族发展演变历史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史实理清。)4、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史(将从古至今的对外关系列为一个专题)。5、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6、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西学东渐与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7、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及重大的革命斗争。8、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重大的斗争。9、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11、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13、古今中外科技文化史。二、以错题为中心,查漏补缺历次训练中的错题往往就是知识的漏洞点或薄弱环节,因此我们特别应在相关的知识及其链接点上多下功夫。许多学生平时就有摘录错题的习惯,建立了错题库,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对于平时没有摘录错题习惯的考生现在整理错题还来得及。特别是选择题,它是高考拉开差距的关键。三、了解高考命题立意的原则,抓住复习的重点文科综合历史、政治、地理三科虽各有学科特点,但在综合考试条件下,命题立意的原则是基本一致的,即强调对各科主干知识的把握,重视知识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通关心的问题为立意的中心,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提供新材料,设计新问题),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态度及价值观。 1、把握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所谓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指能体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的基本知识以及重要的历史结论等,以中国古代史为例。①夏、商、西周时期,主要是只能体现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和鼎盛这一基本特征的史实。②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有两大特征即社会大变革和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③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魏晋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发,(主要是体现这一特点的经济和文化现象)。⑤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体现这一特征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历史知识)。⑥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以及本阶段民族关系。⑦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与最终定型。 由于古代史删去了许多考点,许多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连贯的线索,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线索非常明显,所以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2、熟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几大理论。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运用是文综的灵魂,它将渗透到答题的字里行间。如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与意识,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等,这些都要在学生头脑中强化生根。3、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或重点问题为切入点,提供新材料、新情景、设计新问题。A、历史学科热点主要是与2005年和2006年相关的周年纪念的重大文件。如与2005年相关的,605年科举制确立,开运河;1005年澶渊之盟,1405年郑和下西洋,1905年科举,1915年“二十一条”,1935年华北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955年新疆自治区建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1985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与2006年相关的:1926年北伐开始,1936年西安事变和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1946年政协会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中共八大,1966年文革开始,1976年“四五”运动。B、时政热点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②取消农业税。③科学发展观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祖国统一大业。⑤朝核问题。⑥伊朗核问题。⑦巴以问题。C、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①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②经济全球化问题。③国际反恐。 ( 作者:邓桂明 实习生 毛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