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应先打破“状元崇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4 11:28 时代商报 | |||||||||
北大、清华分别宣布今年高考的录取工作结束,并且破天荒地“首次正式公布”录取详细情况。今年全国共有79位文、理科高考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而与此同时,香港大学有关人士透露,在今年申请港大的内地考生中,至少有2名以上的内地高考第一名在笔试和面试中“出局”,“他们选择的志愿和专业理想不太相符合,有的对到港大读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生我们则认为港大不能提供给他最想要的学习条件。”
(综合7月23日《京华时报》、《青年时报》) 北大、清华为什么会“破天荒”去向社会证明招了多少“第一名”呢?感谢竞争! 因为香港大学的挑战,北大、清华的至尊地位开始岌岌可危,这是好事。北大、清华的证明,是想证明其仍然是老大,目前这已经够了。 不管这两所中国的至尊高校是否比香港大学更有竞争力,北大清华急于去证明自己,就在于自身有了危机感。有危机感是好事,是活力的源泉。鱼池子里放上几条大鱼不是坏事,小鱼在大鱼的目光中能锻炼自己的逃生本领。 比如“铁老大”就无需去证明自己很好很温馨,因为垄断。当北大清华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也能激活自身的创造力。 有意味的是,北大、清华对考生中有多少个“第一名”很是在乎,而香港大学不是一看见所谓的“状元”就喜笑颜开,而是更注重实际能力。 河南一位考生去香港大学面试,问考生为什么报考香港大学、为什么报这个专业时,他们就说是家长叫报的。这样的没有主见的学生,即使是很牛的“状元”,香港大学也不要。 其实个人以为,北大、清华真的不必太急于证明自己,论传统的底蕴,香港大学一时半会还赶不上。 一流大学的形成、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建立和心理认同,以及地位的保持和撼动等,都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一流大学的气质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多招几个第一名少招几个第一名没那么重要。 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北大清华二流论”,实质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高校该如何面对高等教育全球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这次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其意义已经完全超越了“名校竞争”的概念,实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大学体制与我们固有的大学体制之间的竞争。 “香港高校VS内地高校”的命题,其内涵远远超过了所谓“顶尖高校”之间的竞争,是两种不同的大学制度的直接碰撞。 继续当一流是个比拼长劲的问题,而醉心于网罗所谓的“状元”用处未必有多大,多少名“状元”都拯救不了什么。(首席评论员:万应慧)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