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语文辅导教材》 > 正文

什么是语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10/08 18:47  北京安通学校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一门知识。懂得一些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我们遗词造句的能力。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使用各种型式的句子去表情达意,去叙事辩理;句子又都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词也就谈不到句,我们在听到一句话的时候,只有能分辨出其中的一个一个的词,才能进而了解词与之间在语法和意义上的联系;所以,不了解“词”,人和人之
间就无法进行交际。

  (一)、词类和短语:

  现代汉语中的词和其他语言中的词一样,数量是很大的。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词本身的意义,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A、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实词能作句子成分,能单独回答问题。

  能作句子成分,如“中国”一词,在“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句中,充当主语,在“我爱中国”句中,充当宾语;而在“这是中国的产品”一句中,又充当了定语。

  能单独回答问题。如在“你去看电影吗?”的问句下,只回答一个“去!”意思也是很明确的。

  下而简要介绍一下各类实词。

  1、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表示人和具体事物名称,如:鲁迅、父亲、学生、课本、河流、朋友、儿童、英雄、矿山、书店、

  表示抽象事物名称,如:法律、思想、精神、道德、观念、方法、优点、友谊、家庭、良心

  表示时间,如:今天、清晨、夏季、星期日、2008年

  表示处所,如:教室、厂房、边疆、车间、山顶

  表示方位,如:东、西、南、北、上、下、前、后、上面、下边、中间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如:走、说、打、穿、跳、洗涤、燃烧、叙述、责备、纪念、支持、调查

  表示存在变化,如:增加、缩小、生长、消失、加强、出现、发生、改变、纠正、提高

  表示心理活动,如:想、受、恨、怕、希望、担心、估计、惦记、悔恨、留恋、

  表示可能意愿如可以应该,必须,能够

  表示趋向如:起来、上去、进去、下来

  表示判断,如:是、叫 、算、等于

  3、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如:真、善、美、伟大、崇高、恶劣、严重等。

  表示事物状态,如:大、小、长、短、平坦、漂亮、匆忙、急躁等。

  4、数词

  表示数目的叫数词。数词有的表示确数,有的表示概数,有的表示序数。

  表示确数的,如;零、一、百、千、万、亿、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百分之五十、一倍、三倍、十倍、百倍

  表示概数的,如:一些、许多、少数、若干、二百多、五十上下、成千

  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叫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物量词,如:个、只、件、条、辆、架、群、双、班、帮、排、对、斤、尺、亩、两、公里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如:趟、次、阵、遍、回、场

  数词经常与量词连用,组成数量词,如:一个、一朵、两双、三斤、一趟、两次、三遍

  6、代词

  代词是起指代作用的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

  代词分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如:

  我、咱、我们——第一人称

  你、您、你们、——第二人称

  他、她、他们——第三人称

  此外、自已、别人、人家、大伙儿,也都是人称代词。“它”也归入第三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如:

  谁、什么、哪、哪里、几时、哪儿

  怎么、怎样、怎么样、多少、几

  指示代词、如:

  这样、那样、这么、那么

  这里、那里、这儿、各、每

  B、虚词不表示客观事物的实体,一般没有实在意义;多数只表示实词间的关系,主要起关联作用;除少数别的虚词外,一般不作句子成份。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副词

  副词是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势等意义的词。

  表示程度的副词也常用在形容词后边。

  表示程度,如:

  他最喜爱书法(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喜爱”的程度)

  我的心情万分激动(用在形容词前边,表示“激动”的程度)

  这样衣服漂亮极了(用在形容词后边,表示“漂亮”的程度)

  表示范围,如:

  该出席大会的全到了(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到”的范围)

  表示时间,如: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用在动词前边,表示“睡醒”的时间)

  表示频率,如:

  父亲再三叮嘱我:“路上要小心”。(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叮嘱”的频率)

  青示语气,如;

  这是无理要求,我们决不答应(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坚决否定的语气)

  这个会很重要,请你务必参加(用在动词前边,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

  蓝天白云,多么明丽的一幅画面!(用在形容词前边,表示赞叹的语气)

  表示情势,如:

  看到我们的进步,老师不禁笑了,(用在动词边,表示“笑”的情态)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在动词“是”前边,表示眼前“似乎”“好像”出现了果实累累的势态)

  2、介词

  介词是用有名词,代词的前边,跟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方向、处所、时间、目的等的词。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名词,代词组合,一同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方向,如:往南(走)

  表示处所,如;沿河边(走)

  表示时间,如;写于1998年

  表示目的,如:为迎接奥运会(而努力)

  表示比较,如:比去年(强)

  3、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词或句子的词。

  连词可以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如;希望和力量 批评与自我批评

  表示选择关系,如:唱歌或者跳舞

  表示递进关系,如:继承并且发展

  表示转折关系,如:他身体不好,却坚持工作。

  表示因果关系,如: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来上学。

  表示假设关系,如:如果天气不好,我就不去了。

  表示条件关系,如:只要反复诵读,就可以把课文背熟。

  4、助词

  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在造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为结结助语、动态助词、语气助词三类。

  结构助词 如:

  我的书(表示“我”与“书”的领属关系)

  光辉的历程(表示“光辉”修饰“历程”)

  悄悄的说(表示“悄悄”修饰“说”)

  教书的(“教书的”相当于名词“教师”)

  跳得高(表示“高”补充修饰“跳”)

  所见所闻(“见”和“闻”都是动词,前面加“所”就成了凡到听到的情况,“情况”是名词)

  花园似的城市(加“似的”就把城市比喻成花园了)

  动态助词,如:

  他走了(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

  他走着(表示他正在走)

  他来过(表示他曾经来这里,现在不在)

  语气助词,如:

  他一定会来的(表示肯定语气)

  小王在家吗?(表示疑问语气)

  帮帮他吧。(表示祈使语气)

  多好啊!(表示感叹语气)

  5、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一种词。

  表示感叹,如:哎呀,快开演了。

  表示呼唤,如:喂,你快点过来。

  表示应答,如:嗯,我马上就来。

  叹词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未,语句的意思不变。

  如:喂,你见了没有?(在句前)

  你,喂,听见了没有?(在句中)

  你听见没有?喂!(在句未)

  6、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如:乒乓、叮当、扑通、轰隆隆

  C、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较大的造句单位,一般称为短语。短语也叫做词组。

  短语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五种: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主谓结构。

  由两个或两个以的名词、动词和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叫并列短语。并列,指词与词关系平等,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并列短语可以由词与词直接组合,也可以借助连词把词和词组合起来。

  例如:

  花鸟草虫 城市和农村

  参观访问 讨论并通过

  谦虚谨慎 又温柔又漂亮

  使用并列语,要防止犯“并列不当”的错误。下边句子中使用并列短语时,就犯了“并列不当”的错误。

  1、妈妈买来了白菜、芹菜和蔬菜。

  2、张明爱看长篇小说、历史小说和章回小说。

  例1中“蔬菜”包括了“白菜”“芹菜”,并列着说就不合事理了,如果妈妈买来的只是白菜、芹菜两种菜,删去“和”,话就说正确了;如果妈妈买来的不止两种菜,说出“白菜”“芹菜”是了举例子,那就把“和”改成“等”,“妈妈买来了白菜、芹菜等蔬菜”,这样说也正确。

  例2中,“长篇小说”是按篇幅长短这一标准对小说的分类,“历史小说”是按题材性质这一标准对小说的分类“章回小说”是按结构形式这一标准对小说的分类。按不同标准划分的概念怎能并列呢?这句话可改为:“张明爱看历史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使用并列短语,尤其是并列的动词短语,要恰当安排词序。

  “词序不当”会犯逻辑错误。例如:通过并讨论就不合事理。“讨论”是方式,是过程“通过”是“讨论”的结果,二者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再如:“调查”和“研究”组合,只有“调查”在前,“研究”在后才合事理。

  有时,词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例如:“边吃边谈”与“边谈边吃”的表达效果就有区别。“边谈边吃”的意味重在“别耽误吃”,而“边谈边吃”则强调的是“谈”。

  按偏关系组成的短语,叫偏正短语。偏正关系指一个词作中心词(正),另一个词在中心词前头起修饰作用(偏)

  名词作中心词,在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是定语。定语和中心词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定语后面用结构助词“的”定语用 “()”表示。例如:

  (粉红)的桃花、(优良)传统(肥胖)的黄蜂

  (一封)信、(我)的书包

  “粉红”描绘了挑花的颜色“优良”说明了传统的性质,“肥胖”描绘了黄蜂的状态,“一封”限制了信的数量“我”规定了不起书包的领属关系。要正确理解定语的表达作用,恰当使用定语。

  动词作中心词,在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是状语。状语和中心词有的直接组合,有的状语后面用结构助词“地”也可以用“的”。状语用“[ ]”表示。例如:

  [轻轻]地抚模 [严肃]处理 [笑盈盈]的说

  “笑盈盈”描绘说的情态。要正确理解动词前头的状语的表达作用,要善于根据表达需要恰当修饰动词。

  形容词作中心词,在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也是状语。形容词前头的状语主要修饰“程度”。例如:

  [非常]激动 [多么]美好

  “非常”修饰激动的程度;“多么”用来修饰美好的程度,有赞叹意味。

  使用定语和状语要准确,也就是说,定语和中心词,状语和中心词要搭配得当。

  使用定语和状语要目的明确。用会么词语从哪个角度修饰中心词,都要心中有数,都要从句子、段落甚至文章的表达目的出发。为修饰而修饰,堆砌词藻就毫无意义了。有些动词,后边要带上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类短语叫动宾知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处所等,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宾语用“~~”表示:例如:

  讨论问题 学科学 表杨王燕

  有的动词后边可以带两个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物,这就是双宾语。靠近动词的一个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一个叫远宾语。例如:

  给我一本书(“我”是近宾语,“一本书”是远宾语)

  教你一首歌(“你”是近宾语,“一首歌”是远宾语)

  使用动宾短语,要注意动词与宾语的恰当搭配。搭配要符合语言习惯,合乎事理。下边句子就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1)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学习水平。

  (2)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到处都种着麦田。

  例(1)“提高”和“水平”能恰当搭配“培养”和“水平”不能搭配。改成“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动宾搭配就恰当了。

  例(2)“种”的对象是“麦子”而不应是“麦田”

  动宾短语使用很广泛,用好动宾短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读读下边的句子:

  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袁鹰《井冈翠竹》)

  这里,作者在写井冈毛竹要下山“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一串儿动宾短语,把毛竹下山、上路的过程定得十分生动形象,把“毛竹” “急不可待”的心情也描绘很具体。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起补充说明作用词是补语,补语用“< >”表示。有些补充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

  补语的作用是对动词作补充说明。例如:

  1、工作了,〈三个月〉

  “三个月”补充说明“工作”的时间。

  2、研究得<深入>

  “深入”补充说明“研究”的程度。

  3、打了<三次 >

  “三次”补充说明“打”的数量。

  4、坐 <在前面>

  “在前面”补充说明“坐”的位置

  5、洗〈干净〉

  “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

  要分清动补短语与动宾短语的区别。补语是补充说明,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

  洗衣服(“衣服”是“洗”对象,这是个动宾短语)

  洗(干净)(“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这是个动补短语)

  形容词后头有时也带补语,组成形补短语。补语对形容词作补充说明。例如:

  1、痛得<厉害>

  “厉害”补充说明“痛”的程度

  2、大<三岁>

  “三岁”补充说明“大”的数量

  3、热闹了<一阵>

  “一阵”补充说明“热闹”的时间。

  两个词按陈述与被陈述关系组成短语,叫主谓短语。

  陈述对象是主语,陈述内容是谓语。主语主要回答“谁”“什么”的问题,谓语主要回答“干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构成“谁干会么”“什么怎么样” 的陈述关系。

  例如:“阳光灿烂”“阳光”是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事物;“灿烂”是陈述的内容,说明“阳光”怎么样。

  主谓短语的主语用 “====”表示,谓语用“——”表示。例如:

  果实熟 大家笑 老师说

  红旗飘 举动稳重 营养丰富

  使用主谓短语,要注意产语和谓语的恰当搭配。

  (二)、单句和复句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所谓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就是指在正常的连续说话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音停顿,从而表达不同的感情。句子的基本类型,按语气和用途上来划分,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语法结构来划分,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1、陈述句:陈述句用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

  有的陈述句表求肯定的意思。如:我喜欢语文课。

  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我不喜欢语文课。

  在说话、写文章中,对陈述语气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只会简单肯定和否定,不能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让我们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①我喜欢语文课。 我会喜欢语文课的。

  两个陈述句都是肯定语气,但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区别。后一句肯定程度减弱了,还含有“现在不喜欢”的意思。

  ②我不喜欢语文课。 我不大喜欢语文课

  两个陈述句都是否定语气,但第句二语气委婉多了,不喜欢的程度也不那么厉害。

  陈述句使用得很广泛、说话、写文章几乎离不开它,善于揣摩陈述句的语意、语气,对提高读、写能力都有帮助。

  二、疑问句: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句末标点用问号。

  有的疑问句末尾还有“吗”“么”“呢”“吧”等语气词。

  疑问句分两大类,一类是有“疑”而问的疑问句,一类是无“疑”而问的疑问句。

  有“疑”而问,就是提出要求别人回答的问题。例如:

  ①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针对“谁”来回答。

  ②什么是集成电路?——要求针对“什么”回答集成电路的定义。

  ③颐和园在哪里?——要求针对“哪里”回答颐和园的地点。

  ④你喜欢不喜欢这部电视剧?——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无“疑”而问,是用提问的形式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这类疑问句叫反问句。

  使用反问句时,要根据说话对象,说话目的把握好语气的轻重。

  3、祈使句:祈使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句末标点用感叹号,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句末标点用句号。祈使句分两类,一类表示要求,一类表示禁止。

  表示要求的祈使句,语气有轻重之分。

  例如:

  ①您给我讲讲什么叫祈使句。——语气平缓,态度谦虚,诚恳。

  ②求您给我讲讲什么叫祈使句吧!——语气强烈,心情急切。

  ③五点钟以前必须回家!——强烈的命令语气,不容商量。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语气也有轻重之分。例如:

  ①您别抽烟了。——语气和缓,有规劝的意味

  ②场内不许吸烟!——语气强烈,坚决禁止“吸烟”这一行为。

  使用祈使句,语气要恰当、得体。

  4、感叹句:感叹句用来抒发感情,句末标点用叹号。

  感叹句有很强的表现力,能用来抒发各种感情。例如:

  ①北京多美啊!——表达对北京的赞叹之情。

  ②我太对不住你了!——表达愧悔、自责的感情。

  ③这真是一群败类!——表达愤怒的感情。

  ④他病得很重啊!——表达关切、忧虑的感情。

  直接抒发感情,是感叹句的特点。使用感叹句,切忌娇揉造作,无病呻吟。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句子的正确理解,因此,各级各类语文考试经常以句子为考查的主要内容,从而检验考生的语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句子不同的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之内又可进一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叫主谓句。如:“果实成熟了。”由主谓短语“果实成熟”带上陈述语气语调组成,用语气助词“了”表示陈述语气,句未标点用句号。

  其他几种短语带上语气主调,叫非主谓句。如:“真漂亮!”由偏正短语带上感叹语气调组成。句末标点用叹号。

  少数句子由单个的词带上语气语调组成,如:“什么?”“好!”这类句子也是非主谓句,也称为独词句。

  单句成分。指的就是主谓句的成分。单句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划分单句成分的步骤是:

  用“ ”划分主语和谓语,“ ”前是主语,后是谓语。主语下不再画“====”,谓语

  下不再画“——”。如果主语和谓语都由单个的词语充当,就只需这一步划分。如:

  火车 开动了。

  如果主语成谓语由短语充当,那就要继续划分短主的成分。如:

  (我们)班 [一定]登<一次>泰山。

  定语用()表示,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宾语用~~~~表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在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单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复句。复句里包含的单句含的单句叫做分句。每个分句都不能做其它分句的任何成分。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以分为一些不同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

  (1)并列关系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陈述有关的几件事,或者说明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说出连续发生的几件事,这些都可构成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如:

  “哥哥是铁路工人,姐姐是医生。”这是分别说明自己家庭中两个成员的工作情况。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分别说明了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

  “王英抬头看了看比分牌,抹了抹额上的汗水,快速地退回到自己的后场。”这是说明连续的几个动作。

  并列关系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语是:

  ……,也 ……。(又,还,同时,同样)

  一方面……,一方面……。(又……又,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

  (2)递进关系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了一层,一般是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如:

  “他们不但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而且出其不意地活捉了敌人的师长”

  “今年,他不但英主学得好,而且数学的成绩也上去了”。

  “我爱山区,我更爱山区的父老乡亲”

  递进复句所表达的意思,必须有程度上的深入,数量上的增减或范围上的扩大缩小,层次清楚,表达明确;如果没有这样意思,就不应该使用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复句必常用的关联词语是:

  而且、并且、甚至、更、也

  不但(不仅、不只)……而且(还、也、又)……

  (3)选择关系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事物,需要从中选择一件。如:

  “是妥协退让”还是团结斗争?”这是个表示,“或此或彼”的意思的复句。

  “他不是在教室学习,就是到操场锻炼去了。”这个复句表示的是“非此即彼”的意思。

  “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这个复句是表示“采取一种,合并一种”的意思。

  选择复句中常驻机构用的关联词语是:

  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就是……

  宁可……决不…… 宁肯……也不……

  (4)转折关系复句

  两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接着说下去的。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在意思上作了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一般是要用关联词语的。如:

  “风是少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人类造福。”前一个分句是说风对人类能带来危害,后一个分句又说可以为人类造福;在内容上,前后似乎不相容,但却都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就把两个分句组成了一个复句,在句中用了个“但是”来表示转折的关系。

  再如:

  “他的个子虽然小,但是力气却很大。”“个子小”和“力气大”似乎不相容,但“个子小”是事实,“力气大”也是事实,所以句子中就用了“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来表示这种转折关系。

  如果不是这种,前后分句之间的意思没有转白,就不能写成转折复句。如:

  “他的个子虽然小,但是力气也小。”这就错用了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因为“个子小”和“力气小”,没有什么不相容,没必要转折。

  转折关系复句常用关联词语是: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是)……(但、可是)……(这一组关联词语常是搭配在一起使用,转折的意味比较重。)

  ……但是……,……然而……,……可是……(这些关联语常是单用。只用后一分句中。)

  ……只是……,……不过……,……倒……,……却……(这些关联词主也常驻机构是单用在后一分句中,转折的语气比较轻。)

  应该注意的是,有时在转折关系的复句中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是转折的意思必须明确。如:

  “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

  (5)因果关系复句

  前一分句说明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这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但是,表示的语意还有区别。请比较:

  “因为他病了,所以今天没有来。”

  “既然他病了今天就不可能来了。”

  这两句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前一分句都表示原因,后一分句都表示结果,但是,表示语意是很不相同的。两个复句的前一分句都说明理由“他病了”但后一分句,前者表示的是肯定的结果“没有来”后者则表示的是一种推断“不可能来”。

  还有一种因果关系的复句。由于用的关联词语不同,因和果的次序也就不同。如:

  “前几次试验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们还缺乏经验。”

  这里用的是“之所以……是因为”这样一组关联词语,前一分句先说出结果,后一分句则强调了原因。

  (6)假设关系复句

  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然后,在后一分句里就说明这一假设情况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这种从假设引出结果的复句,就是假设关系复句。如:

  “如果把科学实验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那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这个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假设”和后一分句的“结果”是一致的,假设的情况如果出现结果,也自然能够成立。

  这类假设关系的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是:

  如果……,就……假如(假若)……,就……

  倘若……,那就…… 要是……,就……

  另外,还有一类假设关系的复句,前一句和后一句的意思是相反的。如:

  “即使明天再忙,我们也要去上课。”

  前一分句先退一步,把假设的事实承认下来,后一分句则说出这种假设存在后相反的结论。

  这类假设关系的复句常驻机构用的关联词语是:

  即使……,也…… 纵然……,也……

  哪怕……,也…… 再……,也……

  使用哪一种假设复句,应根据需要而决定。

  (7),条件关系复句

  前一分句提了条件,后一分句则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但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有不同的情况。请比较:

  “只要你经常锻炼,身体就会强壮起来。”

  “无论怎样锻炼,你也不会像以前那要健壮了。”

  这两个复句,都表示的是条件的关系,但是语意显然不同。

  第一个复句,说的是“只要”条件(锻炼)具备,“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身体强壮)。这种类型要说是有条件复句。

  第二个复句,是表示排除一切条件,后一分句说出任何条件都会产生的结果。这种类型可说是有条件复句。

  8、其他类型复句

  各种不同类型的复句很多,除了上边说的常用的几种外,还有:

  目的关系复句——前一分句说明一种行为,后一分句则说出这种行为的目的。如:“我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愿意把工作推给别人。”

  连销关系复句一——这类复句,两个分句紧密相连,前后分句常用的词语呼应。后一分句的内容随前一分句的条件而变化。如:“社会产品越丰富,人民的生活资料也越丰富。”

  还有承接复句、解说复句等类型。

  前面讲的都是一般的复句,分句间只有一层关系。如果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就会出现两个以上分句的复句,就叫多重复句。划分多重复句的方法是:先把所有的分句分辨清楚,标上顺序号,然后再综观全句的意思,找准第一层关系,标上一条坚线“1”,然后从第一层关系的前后两部分中,找出第二层关系,标上双坚线“ ”,依次类推,在每两个分句方向的地方在注明关系。例如;

  ①这正如地上的路; ②其实地上本没有

  (并列)

  路, ③走的人多了 ④也使成了路。

  (转折),多重复句可以更细致严密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学会运用,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分析,可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GCT语文考试中,很重要的内容是辨析和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很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语序不当、指代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误用介词、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感情色彩不当、成分 余等,

  1、语序不当 如:

  “这是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 ”有效和“治疗”两个词显然放错了位置。

  2、指代不明如:

  警卫员站在他的身后看着老首长。他左手挂着件军大衣,在手牵着一匹战马。——拿军大衣牵写的是警卫员还是老首长?

  3、搭配不当 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北京”的定语,而北京不是“季节”。

  4、成分残缺 如:

  “我们要在广大人民中造成一种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缺宾语,加“的风尚。”

  5、误用介词如:

  “从这种平凡的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多了介词“从”,这句话就没有了主语。

  6、结构混乱 如:

  对于文学作品如何反映现实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展开争论。——结构混乱。把对于改为“在”,或去掉“上”。

  7、不合逻辑 如:

  我们不如把开会积极发言作为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低的标准。”——“高低”是两种情况,而“积极发言,是一种情况,可在“开会”后加上“是否”。

  8、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

  “我虽然读了《攻关》这首诗,但是学习上的信心更足了。”——上下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前一分句应改为“因为”,后一分句应改为“所以”。

  9、感情色彩不当 如;

  “他一辈子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真是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带有贬义色采,可改为中性词“数不用数。”

  10、成分 余 如:

  “那小孩儿差一点险些掉进水里。”“——”差一点“和”险些”意思相近,应去掉一个词。

  病句的类型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掌握了语法知识,就容易辨析和修改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