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九个关键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01/17 14:52  《北京考试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九个关键词(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 图片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

  冷——冰天雪地,寒气逼人

  裹上羽绒服,套上双层毛裤,戴上帽子、手套,登上毛皮鞋,捂上围巾,我们下了火车。

  10分钟后,我们渐渐感到寒气逼人。羽绒服变薄了,膝盖冻得发僵,鼻子开始发红,双手有点不听使唤。但来接站的黑龙江招生办两位老师却穿着薄薄的羊绒外套,也没戴帽子。他俩说,今年暖冬,哈尔滨不算冷。

  急不可耐走进此次采访的第一站——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高校特有的魅力尽显眼前:冬日的阳光洒在雪地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冷冷的空气掠过脸庞,校园比京城高校冷清,篮球场、足球场被冰雪覆盖不见人影,只有滑冰场人声鼎沸。

  原来,同学们正在上滑冰课。这可是北方高校的特色课,男生女生分场地上课。同学们穿着一水儿的冰刀鞋,有的滑冰姿势酷得像专业运动员,有的初学者一圈下来摔倒过好几回,但个个都又爬起来再滑。驰骋在冰场上的南方学生不比北方学生逊色。

  哈工大体育部主任滑到我们跟前说,滑冰可以增强学生抗寒能力,训练学生身体协调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滑冰第一节课就是学摔跤,学生既要练得不怕摔,又要学会摔不伤。只要按时上课,学生都能顺利过关,滑得好不好,就看课下练得勤不勤了。

  而在太阳岛雪博会上,我们看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学生雕刻的雪雕《人生》、《梦》、《和平》、《嬉戏》等,显示着东北高校学子豁达的人生情怀,“青松挺且直”的乐观精神。

  白天在室外采访了近两个小时,夜晚我们又走进中央大街。大街中央,随处堆积着从松花江里采集的冰块儿,城墙砖那么大,水晶般透明。路面总有细小的冰茬子,稍不小心就脚底打滑。我们相互搀扶着走到即将举行冰灯展的公园门口。隔着栅栏往里望一望,里面是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射的彩冰,艺术家们正连夜做最后的组装。可惜,采访任务繁重,我们要在冰灯展的前一天离开哈尔滨。

  我们刻意体验的哈尔滨的冷,冷得刺骨,冷得透彻,冷得清醒,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冷。

  暖——温暖如春,爱心暖人

  踏雪走进哈工大二校区学生公寓,大厅一侧像宾馆一样设有前台,前台上放着几个本子,分别有学生晚归记录、宿舍卫生检查评比打分等,还提供打气筒、针线盒、爱心雨伞等方便学生的免费服务。据悉,哈工大的学生公寓分布在学校的“两区三地”共有20栋,总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为全校2.7万名学生提供住宿服务。

  恰遇课间休息,不少学生回到宿舍。敲开A111B07宿舍,男生程洪亮、刘永亮、杨凯热情相迎。看看手中的温度计,水银柱停在摄氏20度。哈尔滨供暖时间一般从当年10月25日开始到次年4月25日停止,而哈工大是学校自己供暖,年年早一周供暖,晚一周停止供暖,学生在室内感到温暖如春。有些南方学生还留恋屋里有暖气,寒假时故意晚几天回到没有暖气的家乡。

  宿舍摆着4张上下床,住着4位学生,上铺睡人,下铺放东西。4个木箱拼成通向上铺的阶梯,里边放着脸盆等杂物。三位男生自豪地说,阶梯代替脚蹬,既安全又整洁,这可是哈工大的独创啊。

  挨着宿舍的是洗衣房,10多台投币式洗衣机一字排开,学生只需投2.5元就可洗一“锅”衣服。旁边是一排排晾衣架,挂满了洗干净的衣服。

  一股饭香把我们吸引进“厨房角”,1台微波炉敞开着门,这是公寓免费为学生提供热饭的地方。侧面摆着一个“爱心捐款箱”,热完饭的学生可自愿往里塞零钱,每月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开一次箱,所得捐款贴补贫困生。正巧碰见来自海南的大四学生林明亨,他说:“厨房角让我们晚自习回来也有热乎乎的饭菜吃。捐款帮助贫困的同学也很有人情味儿,我自己就是贫困生,享受过爱心贴补。在哈工大上学4年,感到室内温暖,心里更暖和。”

  正在值班的哈工大二校区学生公寓综合管理部部长孟丽娟说,学生公寓全面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倡导公寓员工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亲情、规范的服务,倡导住宿学生养成文明、健康、友爱、进取的道德风尚。现在学生公寓已成为集学生休息、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住宿场所。

  吃——主食50种,副食100样

  “吃在哈工大”,走进哈工大学生餐厅,掀开双层门帘,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三层楼的餐厅,右侧有一上一下两个滚动扶梯,哈工大是全国率先在餐厅使用电动扶梯的高校,不少学校前来取经。

  沿梯而上,可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警语。来到二层,仿佛走进了北京的某个小吃城。仅主食就有50多种,副食100多样。“重庆风味”、“西北风味”、“韩式风味”等招牌贴在玻璃上,每个窗口后面都有师傅戴着口罩在服务。旁边的菜谱清楚而醒目:风味狮子头4个2元,肘花1.6元1两,豆腐炖红焖肉1.5元半份,叉烧肉1.6元2个,印度手抛饼4元1张……负责老师自豪地说,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一个学生每月饭费三四百元足够了。

  来吃饭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他们像在小吃城一样,点菜、刷卡,然后端着饭菜取消过毒的筷子和汤匙。吃过饭后,同学们自觉把用过的餐具送到一个挂着“把用过的餐具送给我消毒”牌子的地方。一位北京学生说,吃学校的饭不想家。

  吃 中西结合 炖菜为主

  黑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热情好客,豪爽的性格让你有到家的亲切感觉。在哈尔滨上大学,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在饮食上没有太大的不适应。

  最有特色的当然是地道的东北菜了。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杀猪菜……听起来就有热气腾腾的感觉。东北菜主要以炖为主,而且所有炖菜中少不了东北大酱,那是纯黄豆做的,闻起来特别香。有一种叫“嘎巴锅”的菜,是乱炖的一种,糯玉米、排骨、土豆、油豆角等,炖到收完汤为止,吃起来真是入味极了。北京东北菜馆也很多,味道和当地的菜味有距离,哈尔滨人自己说:“那滋味差老了!”东北菜量很大,六七个人吃饭有6个菜足够了。室外朔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在哈尔滨温暖的房间里吃着大盆大碗的东北菜,感受东北人的热情厚道,是一种享受。

  说到哈尔滨的吃不能不提西餐。在哈尔滨到处可以看到西餐馆,和这座城市的发展有关系。中央大街的“波特曼”餐厅是最豪华和正宗的,连锁店还有几家。小餐馆也不错,环境幽雅,价格也相对便宜,一般工薪阶层都能消费得起。

  飞——建功航天,揽月九霄

  不进哈工大,不知道哈工大藏着那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不知道哈工大为中国航天立下的赫赫战功。

  走进哈工大航天馆,能够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资源”号卫星、“神舟”号飞船等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的实物。50多件展品,50多个故事,50多段历史。这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航天馆。而哈工大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令我们震撼:

  1987年6月,哈工大航天学院诞生,这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迅速成为我国航天基础及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2000年5月,哈工大深空探测基础研究中心成立,先后承担了“863”重点项目“深空探测自主技术与仿真演示系统”等。

  2003至2004年,哈工大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个新一代多传感器、高度集成的机器人灵巧手,可以安装在太空智能机器人的胳臂上,代替宇航员到舱外的太空环境中进行一些长时间的复杂作业,减小宇航员的生命危险。它是我国正在发展中的智能太空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部件之一,将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哈工大正在进行我国“月球软着陆综合仿真与演示验证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2004年4月,哈工大“试验卫星一号”梦圆西昌,这是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微小卫星。

  2005年10月,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哈工大荣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KM6项目组荣获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王尔德教授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成为惟一获得三个奖项的高校。

  “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神舟五号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伯楠……都是哈工大杰出校友。北京航天系统的科研院所有四分之三总师是从哈工大毕业的。

  如今,神舟七号即将问鼎苍穹,探月工程拉开了序幕。对太空的探索,为哈工大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科研空间。当“嫦娥奔月”的美丽童话变成现实,当空间站实现了空间对接,让航天梦想支撑着的一代代哈工大人,将继续塑造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

  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8个字是哈工大的校训,也是哈工大86年优良学风的写照。10万多学子就是被这8字精神熏陶雕塑出来的。他们中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共和国的将军;既有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有著名的企业家。仅在哈工大学习和工作过的副省级以上干部就有100多人。

  昔日,哈工大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今天,哈工大是航天人才的基地。工程能力强,是哈工大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这源于学校重视打牢学生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具有严格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午10时,哈工大第三节课的铃声响了。我们一行来到教学楼一间阶梯教室听课。200多学生仅发现几个女生,体现了工科院校男生多的特点。也怪不得学校实行“八百壮士”的师资培养计划。老师正在讲授高等数学中“极坐标下平面图形的面积”,用传统的粉笔板书,4块能滑动的黑板换着写。而当记者的照相机镜头对准听课的学生时,他们并“不为所动”,显然注意力都集中在黑板上。

  现在都流行计算机制图了,而哈工大老师们第一节课仍教学生削铅笔、准备橡皮。有人说这些东西都过时了,但哈工大老师坚信,手制图的基本功是计算机等任何工具不能代替的。学生就业后手绘图都被认为是印刷品,令单位同仁惊叹不已。

  哈工大机电学院院长梁迎春教授说:“哈工大受前苏联办学影响较大,那时前方打仗,后方大学生马上就要投入生产,因此学生基本功要强,下手要快,总之到了单位要好用。所以,哈工大从老师授课到学生学习都讲求实用、扎实。”

  北京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哈工大,也是冲着学校严格规矩的学风而来的。如今,哈工大提出了“以人为本,海纳百川,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招——第二志愿,高分招进

  国家首批985高校只有9所,哈工大位列其中,表明了其国内一流高校的地位。与北大、清华、南大、浙大不同的是,哈工大是惟一接收二志愿高分考生的名牌大学。

  哈工大招生就业处处长慕永国说:“哈工大每年拿出招生计划数的10%招收二志愿考生,考生只要二志愿填报了哈工大,学校就会从高到低录取。如果二志愿生源好,学校还会增加计划,尽量接收高分考生,这在国内名牌大学中少见。”

  据介绍,2006年哈工大在北京计划招生50人,由于北京生源不错,学校动用了机动计划投放北京,最终录取了80人。理科一志愿考生最低分数为599分,二志愿考生都在630分以上。

  北京四中毕业生,现就读于哈工大机电学院的张涛说,哈工大二志愿政策对高分考生是种保护,学校也比其他接收二志愿的高校好很多。

  北京重点中学几乎都有毕业生在哈工大上学。慕老师建议北京考生,填报志愿时最好参考所在中学以往考入哈工大学生的成绩排名。连续几年来,哈工大录取最低分高于北京一本线50分左右,二志愿比一志愿高30分左右。

  哈工大目前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慕处长说,北京高校众多,名牌大学集中,与他们相比,哈工大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为了吸引北京生源,该校在北京的招生专业都是该校传统的“看家”专业和热门专业。一般每个专业招2人。据了解,哈工大工科专业整体上处于国内高校前列。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设计、机械、材料、电气工程、测控、机电、管理科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市政工程等专业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也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慕老师还介绍,学校还有一些专业实力雄厚、就业供不应求,但是却被考生和家长忽略。如能源、化学、交通、暖通、材料学等专业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少,但是就业时却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

  研——经费11亿,院士22位

  哈工大既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又是首批跻身“985”称号的9所高校之一。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的哈工大,一直享受国家最高规格的办学待遇。2005年该校科研经费总额10.7亿元,当时,全国高校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的没有几家。

  2006年,哈工大校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1亿元,科技论文数量持续增长,SCI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名,名列第九。

  “十一五”科研规划工作全面展开后,在国家中长期规划中设立的16个重大专项中,哈工大参与了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7个重大专项。

  学校共有15人成为“十一五”总装“863”专家,全国排名第一;4人成为科技部“十一五”“863”领域专家,名列全国第三,总数排名全国第一,同时有232名专家进入科技部专家库。

  哈工大为国家、为国防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在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李长春、王兆国、宋健、叶选平、邹家华等;也有共和国将军李继耐、胡世祥、李元正等。还有75位院士,目前在哈工大工作的院士有22位。

  选——无怨无悔,收获有三

  这是一次只有北京考生参加的座谈会,老师们都回避了。见到从北京来看他们的记者,同学们都很有礼貌地道一声:老师好!

  10位同学来自人大附中、4中、8中、北师大附中、12中、潞河中学、牛栏山一中、回民学校等北京名校。他们当初考进哈工大的分数大多在540分至615分之间。来自四中的张涛,是以615分的高分二志愿进入哈工大的。目前,这些考生正读大二或大三。让我们想不到的是,10位同学回顾来哈工大读书的日子,全部表示无怨无悔,收获颇多。还奉劝学弟学妹们:外边的天太大了,上大学别光盯着家门口。

  同学们说进哈工大一是跟老师学会了踏实好学。来自12中的杨朝晖说,他觉得哈工大非常好,让他学会踏实做事。刚入校时一次考试,他落在后边。有段时间,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后来,他看到老师们为人、为学都很踏实,悟出好成绩是坐冷板凳学出来的,当他在学习上真花费时间和精力时,成绩就一路攀升。来自8中的邱一帆就读于航天学院,他说,他在北京的同学,有的挂7科了,不好习惯相互传染,这种情况在哈工大是不可能的。同等条件下哈工大比北京学校教学质量好很多。

  二是跟外地同学学会了刻苦俭朴。同学们认为外地同学普遍比北京同学学习刻苦,学习时间长的、肯钻研的基本是外地同学。在外地同学耳濡目染下,北京同学也渐渐学习刻苦起来。学测控专业的王晔晔来自人大附中,现任校团委副书记,她说,同宿舍6个人只有她是北京的,其他5人都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前,她认为父母为孩子做的都是应该的,后来,看到外地同学从各方面为家里省钱,争取奖学金,打工,千方百计减少家庭负担,觉得很惭愧,也向她们看齐了。计算机学院的汪昊来自潞河中学,他说:“哈工大学风好,图书馆人很多。”

  三是为家里省了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周桐来自北师大附中,他说,学校食堂饭菜很便宜,高中一顿午饭花的钱,在哈工大能吃一天了,每月伙食费三四百元足够了。机电制造专业的李黎来自12中,她说,这里娱乐很少,外部诱惑少,大家可以静心学习。”

  行——四通八达,注意防滑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它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对内它是通往东北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接点;对外是沟通日本、韩国、俄罗斯的重要通道。

  哈尔滨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有京哈等6条铁路干线和7条公路在此交汇。冬天到哈尔滨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的保暖,准备一双保暖防滑的鞋非常重要,另外手套围巾帽子也必不可少。由于气温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马路上来往的汽车排出的尾气遇冷空气直接液化滴落在马路上,会形成一条条整齐的冰痕。大街上堆冰灯处多有小冰茬,行走在这样的路面上要特别注意防滑。

  哈尔滨这座百年冰城,有着银装素裹的冰雪大世界、白鸽飞舞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闪耀欧式风情的中央大街、堪比北欧的亚布力滑雪场。数不胜数的独特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交通提示

  汽车:北京——哈尔滨,走京哈高速,约11小时;

  也可走京沈高速——沈阳——沈阳外环——沈哈高速——长春——哈尔滨。

  飞机:cz6202 北京首都机场出发时间是10:40,到达哈尔滨阎家岗机场时间是12:20。

  火车:Z15次 北京——哈尔滨,直达特快。运行时间10时35分,北京发车时间是20:30 哈尔滨到站时间是07:05。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